APP下载

深化国际质量基础合作助推 “一带一路”建设
——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例

2018-12-10陆方舟

质量与标准化 2018年9期
关键词:一带一带一路上海

文/陆方舟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顺应并助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与各国互联互通、包容互鉴、互利共赢的时代潮流。“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使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日益紧密,区域性的市场和流通环节正在形成,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壁垒也逐渐由行政手段和关税政策转变为技术性贸易壁垒。

背 景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贸区”)作为我国首个被纳入“一带一路”愿景和行动计划的自贸试验区,通过不断探索改革创新,为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做出了积极努力。

随着我国企业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步伐的加快,我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一直在稳步上升。出口量的不断增长、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以及让中国产品和中国品牌获得当地消费者的认可和欢迎,成为了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国企业的重要目标。同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也使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日益紧密,区域性的市场和流通环节正在形成,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壁垒也逐渐由行政手段和关税政策转变为技术性贸易壁垒。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际贸易中各国认证制度法规政策的差异与不同,导致出口企业产品反复多次检测认证;二是目标国产品认证法规和技术要求信息的不对称,导致贸易摩擦或经济损失。

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成立,成为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它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涵盖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共28.78 km2。2015年4月,上海自贸区范围扩展到120.72 km2,扩展区域包括陆家嘴金融片区、世博片区、金桥开发片区和张江高科技片区等4个非海关特殊区域。上海自贸区设立后,在投资管理、贸易便利、金融改革与创新、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2017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自贸改革3.0版)明确提出:自贸试验区要创新合作发展模式,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

区域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情况

2015年10月,浦东新区获批建设“国家公共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平台示范区”,新区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逐步实现了信息发布、信用查询、在线监管、资源共享、数据统计等服务功能,为机构主体、社会公众、行政监管部门等提供综合服务。2015年11月,《浦东新区促进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发布,不仅完善了支持产业集聚、品牌建设、人才吸引、融资授信、跨境并购、总部经济发展等在内推动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发展的专项扶持政策,还进一步优化了产业发展环境。2016年9月,上海首个区级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协会——浦东新区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协会成立,进一步加强了检验检测行业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加强了对检验检测行业的服务与管理。2018年5月,《浦东新区促进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发布,在品牌、质量奖励、标准化、计量、检测认证等质量发展领域进行配套激励,对于提升产业发展和区域整体质量发展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截至2017年底,浦东新区共有检测认证机构176家,其中检验检测机构156家,认证机构20家,全年检验检测认证行业营业收入达42.4亿元(检验检测收入35亿元,认证收入7.4亿元),产业规模和营业收入均列上海各区之首。大型知名的跨国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如天祥(英国)、埃比埃斯(美国)、澳实(澳大利亚)、艾普拉斯(西班牙)等都在浦东新区设立了分公司和实验室;国内检测行业首家民营上市公司华测已在浦东新区设立分支机构;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上海公司、上海检验公司、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等一批国有企业和机构也齐聚浦东新区,初步形成了外资、国有、民营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目前,浦东新区检验检测认证产业的服务范围已经辐射整个长三角乃至全国,可以提供涵盖质量、健康、安全、环境及社会责任评估等多个领域的检测认证服务,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为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国际质量基础合作

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的新入驻企业,是前20年同一区域企业数的1.5倍,对外投资项目是成立前的3倍多,中方投资额超过成立前的10倍,其中外资占比从最初的5%上升到目前的20%左右。上海自贸区已经逐渐成为经济外向度最高、市场主体活跃度最高、人才聚集度最高的区域,成为推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桥头堡。截至2017年底,上海自贸区累计对沿线25个国家投资了185个项目,中方投资额55亿美元,沿线52个国家投资浦东新区,累计新建项目3 124个,合同外资133亿美元。

1. 设立上海自贸区“一带一路”技术贸易措施企业服务中心

这个中心是由政府、机构和相关组织共同构建的多方良性互动平台,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开展工作:①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第三方企业质量安全、信用等级评级中心;②开展技术法规、产品标准、优惠原产地规则等领域的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③为企业提供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务。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和特色,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开展更多的合作交流,共同营造“互利共赢,共商、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2. 签署《服务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一带一路”桥头堡检测认证机构质量合作协议》

2017年9月,德国莱茵集团、美国保险商试验所、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4家机构在上海自贸区签署合作协议,以推动三个方面的合作:①在质量检测、认证认可和标准互认等领域建立信息沟通机制;②帮助上海自贸区内的企业建立连接国际相关认证认可制度的渠道;③组建专家智库,为检测认证机构与高新技术企业对接融合提供便利。这些举措对于打破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出口贸易合作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 组织多国检验检测认证组织和机构负责人开展国际交流

中国质量(上海)大会期间,邀请沙特阿拉伯驻华使馆、希腊经济发展部、德国莱茵集团、美国保险商试验所、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等机构的代表,就如何开展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合作,共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进行交流,就进一步推进检测结果采信、认证结果互认等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经验分享,共商互利共赢,并就服务发展达成了初步合作共识。

推进服务“一带一路”设想

1. 共商标准扩容

加强上海自贸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贸区间的交流合作,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结合上海“四大品牌”建设,发布上海自贸区区级标准,通过精细化管理,改善营商环境,围绕国际消费品流行趋势,邀请各国机构参与合格评定相关指南准则和标准制修订工作,实现标准互通。

如将拥有车用超级电容器世界领先技术的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强化跟踪服务和培训指导,推动企业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标准化建设体系,坚持“自主创新成果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的发展路径;实现标准与产品同步输出,帮助企业从标准追随者逐渐成长为标准领跑者。2015年,奥威公司的《超级电容电动城市客车》《超级电容电动城市客车供电系统》等企业标准被多个国家采用。与此同时,积极推动该企业在白罗斯开展“超级电容公交车中白标准国际化试点”项目,实现产品和标准同步输出,进一步推动企业的技术标准在海外的应用,以标准输出推动“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合作。

2. 共建认证联盟

在国家认监委的支持下,成立上海自贸区“一带一路”技术交流国际合作中心,组建区域认证联盟,搭建与国外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信息共享平台,为沿线各国提供认证体系、标准计量、检验检测等技术和法规的咨询服务,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品进出口提供精准服务,逐步扩大成员国间认证证书的互认范围。

如上海自贸区有一批低压电器产品想要全球同步上市,需获得7个不同国家的产品认证,分别是中国CCC认证、德国VDE、荷兰KEMA、英国ASTA、俄罗斯GOST、澳洲RCM和阿根廷IRAM。如果按照以往思路,企业需要分别与7家机构沟通,进行7次认证检测并获得相应证书,时间及费用成本较高。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上海分中心指导下,结合企业需求综合分析,优化认证检测方案,提供了一体化的认证服务方案。将7个国家的认证同步操作,同步植入其他国家认证差异,实现了一次检测,区域通行。

3. 共享结果采信

通过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协会等第三方组织,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推动检验检测结果采信与认证机构互认,提高市场主体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帮助企业应对国外技术壁垒,实现包括认证采信、检测数据采信、检测结果采信以及工厂审查委托等方面合作,避免重复检验,降低企业成本,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2017年,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标准化组织(GSO)联合开展了能力验证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将面向中国及海湾地区实验室,开展建筑用钢材能力验证计划。中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沙特阿拉伯、阿曼苏丹、卡塔尔、科威特、也门8个国家的实验室均可参加此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加深了我国与海湾地区检验检测结果的相互利用,推进了我国与海湾地区技术交流与经济合作。

4. 优化通行机制

协调相关部门,探索建立部分低风险商品口岸与市场联动监管机制,实行前置服务,即不在口岸实施检验监管,通过在市场开展监管,共享监管结果,为进口商品的区域通行提供便利,以提高国内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走出去的积极性,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中检集团在阿联酋迪拜杰贝阿里自贸区内设立了子公司,开展矿产品检验、石油化工产品检验和政府服务等业务。矿产品检验已成为子公司主要市场业务来源,石油化工检验业务也随着阿联酋富吉拉分公司和实验室的成立,油品业务稳步攀升。据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自中东地区进口原油已达2亿多吨,市场巨大,通过在当地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将为中东产品尤其是矿产品和油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极大的便利。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市场潜力巨大,但标准和检验认证制度也千差万别。“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发展,势必为我国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上海自贸区作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正在持续推进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的改革,不断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质量基础合作,加强与各国合格评定机构的技术合作和交流,积极参与合格评定国际性、区域性组织的活动,提高参与合格评定领域国际合作的能力和有效性,必将助推中国产品出口,实现中国优秀品牌、上海品牌的全球化布局。

猜你喜欢

一带一带一路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