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2018-12-08侯美婷

商场现代化 2018年17期
关键词:回归分析经济增长

摘 要:本文利用安徽省统计年鉴2010年-2016年相关数据,观察安徽省产业结构的变迁以及利用回归定量分析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长期来看,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根据分析的结果,对安徽省产业调整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安徽省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变迁;经济增长;回归分析

一、引言

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产业结构以经济增长为目的,经济增长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彼此相互服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进步。根据专家学者们的研究,资本积累与劳动投入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但是要素在产业之间的流动更是影响三次产业的产出,进而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实施的供给侧改革便包括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消费升级。因此研究分析三次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的影响是有重要意义的。

对产业层次进行合理规划调整,实现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旨在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与国家政策的实施,安徽省不断深化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尤其是省会合肥与芜湖,近几年经济增长尤为迅速,所取成果有目共睹。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各地区应因地施调,针对本区域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做出最合适的调整。为保证正确性,本文涉及到的所有原始数据皆出自安徽省统计年鉴,旨在分析安徽省产业结构的变迁、当前产业结构现状以及安徽省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推进作用。

二、安徽省产业结构变迁历程

安徽省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为全面观察安徽省产业结构变迁,本文从改革开放开始描述安徽省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历程。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在改革开放之前,农业是安徽省主导产业,后紧随改革开放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工业,第一产业比重迅速缩减。第二产业随着工业化发展,资金、劳动、技术大量投入,比重逐渐上升,并逐渐超过第一产业,成为安徽省主导产业。服务业则相对滞后,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以及经济实力,服务业仍处于缓慢增长阶段。后期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农业比重仍在快速下降,第二产业平稳发展,第三产业则开始奋起直追,一度追平第二产业。但在短暂的赶超后,为追求快速地发展,又开始加大工业的投入,安徽省成为工业型大省,此时农业所占比重已经极低,服务业即使在发展,也与工业发展速度相差甚远。直至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提高,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做后盾,资金、劳动力大量流入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迅猛,与第二产业并肩。

下图是安徽省三产对GDP的产业贡献率折线图,即三产增量分别占GDP增量的比例,从中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发展已处于瓶颈,出现疲态,而服务业则开始大放异彩,带动经济的发展,产业欣欣向荣,可以预测未来安徽省产业结构将停留在“三二一”状态。

安徽省三产对GDP的产业贡献率折线图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律,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促使就业人口按照第一、二、三产业顺向依次转移,主导经济也按照该次序发展。回顾安徽省产业结构的变迁历史,更是进一步佐证了定律的正确性,也说明安徽省产业结构是在逐渐发展的。

三、安徽省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1.研究模型建立

为研究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各个产业部门与技术等因素所产生的生产函数为,Y表示GDP的产值,Xi为各个产业的产量,A为技术水平。现模型设定如下:

(1)数据说明

本文为了研究经济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自安徽省统计年鉴选取了2010年-2016年三产产值与GDP变动数据进行研究,根据相关系数矩阵可知,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因此对各变量进行对数变换,后采用OLS方法估计模型参数。

(2)回归分析

该模型定量分析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本文利用eviews软件对数据作回归分析。

模型估计结果如下:

根据回归结果可知,生产总值与三次产业产值存在均衡关系,且呈正相关,但促进效果彼此有较大差距。从增长弹性来看,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分别为:0.21、0.47、0.36,即: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第一产业产值每增加1%,GDP产值平均增加21%,第二产业产值每增加1%,GDP产值平均增加47%,第三产业产值每增加1%,GDP产值平均增加36%。

从拉动效果上来看,第二产业对安徽省经济发展的拉动效果最强,第三产业稍次于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最小。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安徽省此时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逐渐缩小,第二产业比重也在继续下降,第三产业继续快速发展,该模型結果与现实大致相符。

表2 产业贡献率

上述模型为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推动的长期平均效果。根据具体产业贡献率数据(表2),第一产业的产业贡献率在近几年一直处于稳定的范围内,但贡献率较低,在3%与6%之间波动,总体仍处于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也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且下降的速度较快。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甚至已经赶超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正在迅猛发展,安徽省当前产业经济结构是以“三二一”为目标的,这符合产业结构正常变迁的规律,顺应发展趋势。这是安徽省积极贯彻实行“十二五”规划的结果,也为“十三五”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四、安徽省产业升级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农业现代化是指将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化农业,将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运用到现代农业,利用科学的管理体系,改造出一个科学性、高效率、绿色环保的农业体系。从产业结构的变迁可以看到,农业的发展规模是逐渐缩减的,如何利用有效的资源获得更多的利益,提高效率是重要内容,而如何打造现代化农业,提高机械化水平则是基础。随着时代的变化,农业从技术水平低下的粗放型向技术水平较高的集约型农业发展,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减少人力成本、时间成本,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科学的管理模式更能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把传统农业打造成绿色农业、生态农业。

2.贯彻供给侧改革

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消费结构与民众需求不符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针对上述矛盾,安徽省也存在。供给侧目的是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以提升产品质量,最终加快经济的发展。安徽省应深刻贯彻实行供给侧改革政策,因地施策,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调整,解决历史沉疴,发展经济。

3.服务业多元化发展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对其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作为高附加值产业,服务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向上贡献巨大。随着经济发展进程加快,服务业范围不断扩大,互联网也为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对服务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来源于人民对多元化生活的向往,在满足物质需求后,精神需求就纳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安徽省服务业发展水平不算太高,现代化水平较低,要想实现现代化服务建设,多元化满足人民需求则是必要的环节。

4.实施创新驱动

创新促进社会发展,创新内容的进步就是社会的进步,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思想创新,打破固有的模式,探索新的发展方向。自从“十一五”提出要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高度合理化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创新驱动经济就一直是产业调整的重点方向,至今也取得惊人的效果。安徽省要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增长,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新跨越,增强竞争力。

5.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技术上的创新越来越重要,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更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面。高新技术产业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对于民生、经济都有重大意义,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更是明显。高新技术本身作为一项产业,可以对原有技术加以改进,投入生产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推挤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術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想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是最总要的,安徽省应积极招贤纳士,防止人才外流的同时,吸引专业人才的流入。

参考文献:

[1]王文哲,韩玉刚.安徽省产业结构演变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7(08):142-145.

[2]杜席,赵春雨.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城乡居民收入差及消费差的关系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6,29(05):106-110.

[3]倪丹丹.新常态下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38(07):57-60.

[4]高远东,张卫国,阳琴.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地理,2015,35(06):96-101+108.

[5]黄亮雄,安苑,刘淑琳.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基于三个维度的测算[J].中国工业经济,2013(10):70-82.

作者简介:侯美婷(1996.11- ),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经济学

猜你喜欢

回归分析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城乡居民医疗费用的相关性与回归分析
基于变形监测的金安桥水电站坝体稳定性分析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森林碳汇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统计分析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