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心理教师生涯成长的内容及内在途径

2018-12-08陈宛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33期
关键词:心理教师

陈宛玉

〔摘要〕中小学心理教师的生涯成长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为了破解生涯发展困惑,心理教师要明确生涯成长的内容和路径。从生涯发展的内容来看,中小学心理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提振自己的专业精神。为达成发展目标,可以通过广泛阅读,加强实践、交流与研讨,及时做好生涯转换,保持生涯成长动力等路径来提升自己。

〔关键词〕心理教师;生涯发展;内在途径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3-0066-0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活动。要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关键是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以下简称心理教师)的生涯成长。当前,由于外在和内在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小学心理教师在生涯成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共性的困扰[1-2],具体体现为:相对不受重视,在学校教育中处于边缘地位,职业角色边界模糊;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职业倦怠和挫败感;专业学习机会不多,自我效能较低;有关培训经验分享居多,缺少专家引领,专业化发展不足;兼任其他科目的教学工作,承担诸多非专业工作,职业认同感不高;队伍年轻,缺乏专业社群的引领。为了有效破解以上生涯发展困境,心理教师需要明确生涯成长的内容和路径。

一、中小学心理教师生涯成长的内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性较强的一项工作,心理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才能胜任,这些也构成了中小学心理教师生涯成长的内容。

(一)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确保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3]。近些年,一些中小学心理教师在从事心育活动时存在着一些困惑,例如,心理课形式化、自我效能感低和职业倦怠等,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4]。中小学心理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教育相关的知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的知识。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主要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课程设计、学校团体辅导、学校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学、心理危机干预等。教育相关的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学、教育管理、班主任管理、教育技术、教育技能等。心理学的知识主要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实验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实践性的知识包括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相关的心育课、心育活动、心理辅导知识、策略知识、实践知识。一些心理教师走上教师岗位后,之前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会逐渐不够用,因而需要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上专业知识内容可以作为中小学心理教师后续成长、提升的参考。

(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确保心理教师胜任工作的保障。中小学心理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心理课教学技能、个体心理辅导技能、团体辅导技能、心理活动组织技能、心理科研技能。首先,中小学心理教师要上好心育活动课,按照心育理念,结合学生发展特点和需要,设计、实施心育活动课。其次,要具备个体心理辅导的技能,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科学准确地诊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运用心理咨询的原理和方法解决学生的常见心理困惑。再次,心理教师还应该掌握团体辅导的方法与技术,根据辅导目标设计与实施团辅方案,协助解决学生共性的成长问题。此外,还要掌握心理活动组织技能,能够策划、组织和实施一些心育活动,丰富学生对生活的感知与体验。最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有许多有待探究之处,各地和各校存在差异,心理教师要掌握教科研的方法,善于使用实验、调查、观察、访谈等方法开展心育研究。

以上五方面的技能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息息相关,是心理教师生涯成长必须修炼的基本功和安身立命之根本。

(三)提振自己的专业精神

专业精神是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化存在的心理源泉。中小学心理教师扮演着诸多角色,每种角色的扮演和角色间的转换都有很高的要求,心理教师要演好每一个角色,必须不断提振自己的专业精神。

心理教师的专业精神包括职业认同、工作投入、专业情感和专业自我。职业认同要求心理教师要认同自己的多重角色,接纳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感知自己专业角色的重要性。工作投入是某项工作或某个人的承诺和责任心,心育工作是一项宽泛的工作,去做的话可能有很多事,不做的话可能也很闲,而做好该项工作一定需要心理教师有责任心,愿意承担义务,多投入。专业情感是对自己所做工作的热爱,心理教师要相信心理健康教育能很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求知若渴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真正热爱自己从事的心育工作。专业自我上要不断觉察自己的需求,积极整合内外部资源,接纳自己,完善自我,促进自己内心成熟,在心育专业领域发展上不断向专家型教师迈进。专业精神渗透体现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是心理教师由普通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换的支持力量。

二、中小学心理教师生涯成长的路径

在当下的时代,心理教师生涯成长途径也越来越广,分为内部途径和外部途径。内部途径是个人生涯成长的内部可控途径,本文主要围绕此来展开。

(一)加强自身的阅读学习

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最好的路径是不断加强自身的阅读学习。中小学心理教师可以在以上列举的专业知识的范围内做好阅读,也可额外地做更多的拓展。具体而言,心理教师可以多阅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书籍和期刊,不断搜集和学习有关的素材,多跟进了解心理学有关理论和实践的进展,通过观摩、阅读心育经验和咨询个案等文章丰富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在当下的数字化时代,阅读和学习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除阅读书籍、期刊等路径外,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公开课等诸多线上途径获取网络资源。加强自身阅读学习,关键是心理教师自己要有一颗向上心,做好阅读和学习计划,并坚持完成。此外,还可以搭建“学习共同体”,小范围内分享一些有益的内容,交流自己的阅读经验,分享自己的收获。

(二)不断实践、交流及研讨

提升专业技能,离不开实践、交流与研讨。

首先,心理教师要多利用校内平台做好实践探索,多积极争取机会和创设条件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多做一些与心育有关的事,多走出去与学生打成一片,多为学生做好心理辅导服务,适当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同时帮助其他教师提高学科渗透心育的能力。

其次,心理教师可以参加一些社会心理服务活动,或参加一些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一些心育相关的比赛,与同行通过线上或线下渠道保持交流,多主动争取行業专家的指导,多参加区域内组织的心育教研活动,与家长保持沟通。

再次,心理教师还要多加强自身反思及研究。波斯纳的教师成长公式提及“成长=学习+反思”[5],对于心理教师来说也是如此。在日常工作中,只有多审视自身,总结实践中的有效经验,才能促进自己向专家型教师迈进。在课余,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辅导个案等开展“校本教研”;多积极主动申报一些心育教科研课题,撰写及发表心理教科研论文。

(三)及时做好生涯调整与更新

中小学心理教师要有自己的生涯规划,及时做好生涯调整与更新。参照卡茨(Katz)的教师生涯发展周期,教师生涯分生存(survival)时期、强化(consolidation)时期、更新(renewal)时期和成熟(maturity)时期。人生总是在跨越一个个发展阶段后进入下一个阶段。因此,面对职业倦怠和职业高原期现象,心理教师要意识到自身或许已经到了一个需要调整与更新的节点。在此节点,只要不怕困难,强化学习,就会朝着专家型教师迈进。当然也可以实现“跃迁式”发展,即在快速度过生存期、强化期,经过更新期的调整进入成熟期。因此,中小学心理教师要有自己的生涯目标:上高质量的课,有自己擅长的心理辅导技术或风格,能开展心育教科研,在学校心育工作中打好根基、做出特色。

(四)保持生涯成长的动力

对于中小学心理教师来说,只有保持内部成长的动力,才能更好地找寻目标和路径,时刻保持生涯成长的动力。

首先,心理教师要对所做工作保持热爱和积极期待。如果只将心育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将很难有所成长,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保持心育工作的使命感,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相信自己设定的职业愿景一定能达成,才能保持更高的热情。

其次,中小学心理教师要保持生涯成长的主动性,对自己的生涯发展负责,学会不断克服内外部的障碍谋求发展,不断地让重复做的事情变得高效率,时刻尝试着做一些不重复、有意义的事情。

再次,要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要始终坚信每天多一点投入、多一点自信、多一份责任、多一点热爱,多一点反思,必将积“小成”而成“大成”。

最后,中小学心理教师还应该具备良好的生涯觉察能力。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不同的节点和路线,要学会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的不成熟和不完美,在保持开放、关注他人成长的同时,不要过度比较,失去了自己的航向。

三、结语

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逐步推进,中小学心理教师的队伍逐渐壮大,如何促进心理教师生涯成长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关键。结合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职业角色和工作要求,本文主要从中小学心理教师自身视角阐释了生涯成长的内容和途径。当然,中小学心理教师的成长,也需要外部的支持,例如,明晰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岗位职责,为中小学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提供保障,创设有利于其发展的管理环境等。内因促进和外部支持共同作用,才有助于建设一支专业队伍,才能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迈向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康钊,万龙.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教师教育研究,2017,29(3):25-30.

[2]朱利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策略[J].校园心理,2009,7(5):321-323.

[3]张民选.专业知识显性化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2(1):14-18.

[4]何冬妹.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J].辽宁教育,2018(4):46-47.

[5]倪玉美.案例实践与反思:学校心理辅导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10):16-18.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福州,350100)

编辑/于 洪 终校/肖亦华

猜你喜欢

心理教师
校园危机中的心理教师:冲击与应对
心育模式下班主任工作实践探索
陪着你一起走
成为教练:心理教师领导力的发展路径
打造学习型研修团队,引领心理教师专业成长
建立工作范围意识,做好学校心理辅导工作
看见,就是力量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的团队建设
且行且思考
参加市心理健康教育课比赛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