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钢琴自弹自唱中弹唱的配合

2018-12-08刘琬琬

现代交际 2018年17期
关键词:伴奏配合钢琴

刘琬琬

摘要:钢琴自弹自唱的能力是现代音乐专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它是在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理论基础之上,通过演奏者自身的个人素养来即兴呈现的。这种表演既包括对钢琴声乐知识的丰富理解,同时也蕴含了一定的个人情感和人文精神。因此本文主要从自弹自唱的弹唱特点入手,通过对钢琴演奏中弹唱方式的配合形式,来探析如何提升钢琴演奏者自弹自唱的弹唱功底。

关键词:钢琴 自弹自唱 伴奏 音乐 配合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7-0209-02

鋼琴中的自弹自唱是演奏者通过艺术的途径来表达生活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艺术能力。早在古代时期,中外就产生了这种即兴表演的街头艺术。正是因为它简单自由、不拘一格的表现手法,才得以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传承,最终保留下来。通过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在丰富的想象力作用下,集合多种表演手段和音乐技能将个人情感融合于艺术情境之中。

一、钢琴自弹自唱中弹唱配合的特点分析

(1)弹与唱的辩证统一性。钢琴自弹自唱是一种自我协调的艺术形式,它与集体表演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个人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在集体表演中,个体表演的高度精准才能保证集体效果的最优化。如大型交响乐的表演现场,每一种音乐形式的作用都在于按部就班地进行声乐传达,最终将艺术完整化。但在钢琴的自弹自唱中,弹唱的表演都是由演奏者一人独立完成。作品的好坏直接反映了演奏者个人的专业素养及人文情感。其中不仅包括对声乐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蕴含着作者在音乐中的审美情趣,因此它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在集体表演中是不成体系的。自弹自唱的音乐表演形式有效地避免了因个体差异而造成的不和谐现象,通过弹与唱的完美配合,自由搭配,使得演奏者在钢琴的自弹自唱过程中实现艺术的高度统一。

(2)弹与唱的技巧互补性。随着自弹自唱音乐形式的不断发展,我国现阶段很多音乐高校已经开设了相应的弹唱教学课程。但在过去的教学中,自弹自唱的艺术缺乏一定的训练,学生和教师更专注于单一能力的不断强化,因此弹与唱是被分割开的不同艺术。但在钢琴的自弹自唱中,弹与唱存在一定的互补关系。很多专业的演奏者有过硬的钢琴演奏技巧,但却对乐理知识一窍不通。而有的则是能歌善舞,但对乐器理论和弹奏技巧一知半解。弹唱技巧的配合,就大大提升了这两方面的个人能力素养。在一段音乐表达中,弹和唱的有效分层可以创造出意味深长的表达效果。因此在演奏过程中,会呈现一定的互补性,使艺术表达更为生动完整。

(3)弹与唱的艺术创造性。在很多街头艺术中,自弹自唱的艺术表达形式比较流行。如吉普赛人的歌舞艺术,将生活中的各种情感进行艺术加工,然后在音乐中进行表达。这种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随意性,是将生活感悟和音乐审美充分融合的一种个人作品,因此具有一定的个性化审美。在弹与唱的即兴表演中,艺术的创造力是较为自由随意的。表演者通过自我弹唱的互补协调,在乐感中合理把握各种因素的参与程度,因此即便是同一首自弹自唱的曲子,在不同表演者那里也会出现不一样的情绪感染力。这种创造力也决定了钢琴自弹自唱艺术的独特性。

二、钢琴自弹自唱中弹唱技巧的配合原则

(1)音乐要素之间的协调配合。当演奏者在进行一段弹唱表演时,从艺术形式和内容上来讲,虽然保留有很大的创作自由性。但从整体的音乐表达来看,各要素之间一定是完整性与统一性的协调配合。如声乐作品中的节奏和音准,需要演奏者有准确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在钢琴的自弹自唱中流畅地表达出个人情感。此外,在弹与唱的协作表演中,还有表现形式、伴奏织体、整体布局等要素之间的配合,都需要演奏者进行多层次的把握和感知,在自弹自唱中充分进行艺术融合。

(2)内容形式上的一致性配合。钢琴自弹自唱的表演效果取决于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在演奏过程中,演唱内容要与伴奏形式相符合。首先,歌曲的主旋律不仅决定了伴奏织体以及整体节奏,同时也影响着歌曲内容的选择。要想在弹唱的配合中不显得突兀,就需要充分考虑二者的统一性原则。其次,对钢琴伴奏织体的把握,是演奏者处理作品段落的理论基础。它可以有效地指引表演者完成弹与唱的双重任务。再次,要注重弹唱之间的形式转换与主次配合。如作品《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前奏中,弹奏为主的作用是将听众引入到歌曲意境中,因此要适当减少歌唱带来的情绪干扰。

(3)艺术情感在演奏中的配合。钢琴自弹自唱的艺术形式决定了演奏者个人情感的完整表达,因此在弹唱过程中,声乐与情感会实现高度的统一性原则。如在作品《我爱你,中国》中,除了钢琴弹奏艺术的情感导入外,演唱者自身的爱国情怀也起到了令作品升华的作用。另外,在弹奏过程中,声乐音量和主次的合理分层也是艺术情感表达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音量大小、演奏力度等技巧,在听众中引起情感共鸣。

三、提升钢琴自弹自唱中弹唱能力的应用方法

(1)调整教学课程,注重弹唱结合的训练模式。在钢琴自弹自唱的表演形式中,很多演奏者依然存在能力与技巧方面的问题。如弹唱过程中的“顾此失彼”现象。对于这种现状,要注意学生弹唱技能的综合训练教学,加强学生自弹自唱的结合意识。从基础理论出发,不断磨合自己弹唱配合的双重感知力,在弹和唱的技巧进行单项强化的过程中,综合性表演的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还有的学生在钢琴自弹自唱过程中,容易出现节奏上的或快或慢。一方面,由于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发生紧张遗忘的现象。另一方面,是由于平时的教学课程不注重弹唱结合的训练模式,因此学生缺乏视唱练耳的听觉能力,从而导致跟不上节奏,理解不了作品情感,难以感染听众。因此,要想加强弹唱配合的能力,调整教学课程,转变训练方式是其关键所在。

(2)提升艺术素养,加强弹唱技巧的综合提升。演奏者的艺术修养不仅包括对声乐知识的扎实掌握,同时也是个人情感与艺术作品的高度融合。因此想要提升个人的艺术素养,首先要不断提升声乐技能素养。充分掌握钢琴弹奏的理论技巧,加强对不同作品的要领分析,不断提升个人的乐器伴奏能力。其次,要提升对音乐的审美素养。音乐作为一种感染力强、综合度高的艺术形式,其审美水平的提高需要表演者不断进行自我升华和接受艺术熏陶。通过对理论基础的强化学习,在丰富阅历的基础上加以顿悟,才能真正促进音乐审美修养上质的飞跃。再次,要不断加强文学素养的提升。文学作为艺术的语言表达形式,其丰富的历史性和人文性在自弹自唱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听众对于音乐的感知不仅来源于声乐的意境熏陶,同时具有文学性的歌词表达也是一种情感导入。如作品《昭君出塞》中,深情细腻的语言表达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位听众。

四、结语

随着综合艺术的不断发展,钢琴自弹自唱的表现形式也逐步被高校教育事业提上日程。要想在弹唱中达到高度的统一,就必须有扎实的声乐理论基础,掌握各种曲式的表现手法和演奏特点,在实践中不断促进知识系统的建构。同时,要加强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艺术情感的培养。从而使表演者在弹唱的过程中不断提升音乐审美水平,促进艺术与情感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马祯.高师音乐教育中自弹自唱能力与他人伴奏歌曲的比较[J].大众文艺,2012(4):262-278.

[2]千红.声乐钢琴伴奏之平衡理论与实践[J].人民音乐,2013(11).

[3]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伴奏配合钢琴
纸钢琴
论瓦格纳《魏森东克歌曲》的艺术价值
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的施工技术
钢琴伴奏在初中音乐课的重要性
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配合教学的探索和研究
探索高校党组织间关系开创党建工作创新之路
简论戏曲锣鼓经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作曲技术理论在民族乐器及钢琴伴奏教学中的应用
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