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2018-12-08邱晶岩

现代交际 2018年17期
关键词:隐性课程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

邱晶岩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与公民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是我国建设专业型院校的形式之一,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但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缺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本文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出发,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开展的方法做以探讨。[1]

关键词:高职院校 隐性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7-0136-02

一、高职院校教育的特点及意义

当今国际上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主要分为双轨制、单轨制与分支型学制三种,这三种教育制度的区别在于参加职业学校教育与参加普通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单轨学制的教育制度的实施目的是区分上层阶级与下层阶级的教育发展方向,两种教育方式一旦选定不能变更。双轨学制的一轨自上而下,结构为大学到中学,另一轨自下而上,结构为小学、中学到职业学校。分支型学制相对前两种灵活度最高,也是现今我国教育制度的发展方向,即在取得一定的教育基础后就可以在高等职业教育与学科普通高等教育之间自由选择与改变。

高等职业教育与学科型教育在社会功能和育人方式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具有课程操作性强、学习时间较短、教育专业化程度高、定向培养的特点,其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特定的技能或从事某一职业的实际能力,以达到从事某一行业工作的目的。因此,社会教育的补充和技能训练功能由高职教育来完成,其意义重大。

首先,有利于基础教育的普及。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现象是当今中国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将接受不同质量教育的学生放在同等水平的考试中得到的结果必然不同,从而使得教育水平固化,而高职教育的出现使得没有机会考上初中或高中的学生得到了学习的机会,同时高职教育的收费较低,各种补贴相对普通学校较为完善,家庭不会承受过大的教育负担。

其次,是缩小贫富差距的方法之一。相对来说,高等教育的从业人员社会认可度高,获得的劳动报酬也相应较高,对于贫困人口来说,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改变命运,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出现使贫困人口能够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并且快速投入到社會生产中产生效益,从而获得劳动报酬改善当前的生活条件。

再次,有利于高新技术型企业的发展,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劳动密集型生产的劣势已逐渐凸显,但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消耗的生产方式已经无法起到发展经济的目的,转变发展方式,由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从依靠劳动力和资源的发展向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变是中国现今经济发展的根本任务。高等职业教育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提供大量技术型人才,加快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变人力资源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

最后,实现教育途径的专业化。每个人都有对其职业生涯的规划,对于不追求学术成就或对技术层面具有较大兴趣的学生来说,高等职业教育弥补了普通高等教育的不足,成为具有不同生涯规划的人的新的选择,从而使社会教育更加专业化,以使社会人能力的发挥达到最大化。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不足。高职院校的开办在我国已拥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其前身是短期职业大学,目的是快速为国家培养能够上岗操作的技术型人员,因此在教学方面,高职院校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学生的文化培养与技术教学上,而往往忽略了在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2)担任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教师水平不足。由于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不了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也不重视[2],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选择上,不是让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上,就是招聘刚刚毕业的年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目标与教案编制都缺乏专业性或经验性,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也达不到应有的水平。

(3)教学形式单一,内容与实际相脱节。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其教学形式多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甚至有些水平较低的教师会出现照本宣科的情况,单纯地只介绍课本内容,并且自身教学方案的编写也未根据社会变化而进行更新,使得教学内容与实践相脱离,学生是否学习思想政治知识对自身的生活不产生影响,从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无用的思想。

(4)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沉闷。教学形式单一,教师上课照本宣科,教学内容脱离实际且其中有些知识抽象性较高,这些原因集中在一起导致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无法产生学习欲望,课堂教学中师生缺乏互动,整体教学效果较差。

(5)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不到位。隐性课程在世界教育史中应用时间较长,这种课程的教学方式是以教育内容潜移默化感染学生而产生教学效果,对于思想类、道德类、意识形态类课程的教学有着很好的效果,但是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显然在隐性方面还做得很不到位。

三、高职院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方法

高职隐性课程的特点在于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参与、爱好培养等方式达到某种课程的教学目的,而非直接通过教学活动得到教学成果。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对人的思想产生作用之后反映到日常活动中,因此其思想政治教育符合隐性课程的特点。

我国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认识较晚,但随着隐性课程在实践中作用的凸显,推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成为高职德育工作的重点。在高职院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安排与隐性课程相背离。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多是以课堂教学的方式呈现的,教师先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介绍,然后直观地告诉学生从道德上应当怎样做,从政治意识上拥有何种权利,需尽什么义务,而并非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开展等行为潜在地进行。

(2)相关课程教师的教学思想陈旧,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淡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展在我国还处于探究阶段,整体的教育体系与方法还在摸索之中,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教学思想还处于多年前的以学生了解为主的状态,且对隐性课程及其开展的方式不了解、不研究、不采用。

面对这样的状况,为了解决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水平不足的问题,相应的解决措施被提上议程,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择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模式。这种工作模式是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以社会中实际的道德行为与政治人物为榜样,激励学生进行观察与学习,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形成在于需要社会起到正向作用。

二是,启发模式。这种工作模式是通过学生对思想政治行为的分析与总结,从其中得到相应的启发,对社会群体认同的思想政治行为或思维作出模仿。

三是,知情意行统一模式。这种工作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分解为道德知识、道德情感、政治意识与政治行动四个要素,采取综合性的标准,帮助学生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认识,以便于思想政治行为的培养。

四是,道德认知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将学生的认知判断能力作为划分道德教育层次的标准,将其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分成不同水平和阶段,认为道德教育需遵循阶段发展的规律才能起到教育效果。

五是,“思想导师制”德育工作模式。“思想导师制”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重点在于思想导师的设置,思想导师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讲授、一对一的心理咨询、社交网络沟通等形式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以使其从错误的或即将错误的道路上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政治意识,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黄世林.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下),2013.

[2]卜春艳.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文教资料,2011.

[3]张焕华.提高高职院校隐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途径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4.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隐性课程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开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的优势与机制研究
中国古代教育对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启示
浅析隐性课程对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
论小学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