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纽约时报》中“欧洲难民危机”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2018-12-08黄美娟吕晶

现代交际 2018年17期
关键词:纽约时报新闻报道意识形态

黄美娟 吕晶

摘要:本文以费尔克劳夫三维框架为理论基础,以系统功能语法为分析工具,对《纽约时报》中“欧洲难民危机”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其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说明灾难类新闻报道也会受到国家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告诫人们在阅读新闻报道时,应该具有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 新闻报道 欧洲难民危机 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7-0109-02

2015年爆发的欧洲难民危机,是二战结束以来欧洲遭遇的规模最大和最严重的难民危机。难民问题不仅困扰着难民涌入的国家,而且对难民输出国及其邻近国家和地区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该事件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不同的新闻报道展现了不同的意识形态。

新闻语篇作为与意识形态有相当密切关系的大众语篇之一,自然要受到批评性话语分析的重视。本文收集了来自《纽约时报》的10篇相关报道,把费尔克劳夫的三维分析模型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相结合,采用了定量和定性方式,对新闻语篇进行了分析,基于批评性话语分析视角,旨在揭示灾难类新闻报道中所隐含的权利和意识形态,同时致力于提高广大读者的批判性意识。

一、理论基础

1995年,费尔克劳夫出版了《批评性话语分析》,这一书中阐明了话语、权力和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话语中普遍存在着某种意识形态,而同时话语也是国家政治权力得以实现的一种重要手段,并且其直接参与到社会关系的构成。

对《纽约时报》的“欧洲难民危机”新闻报道进行批评性分析,结合系统功能语法为分析工具。在文本实践维度,从及物性进行文本分析;在话语实践维度,从新闻语篇的转述方式来进行分析;在社会文化实践维度,将从政治文化视角分析其背后意识形态。

由此看来,在批评话语分析中,文本层面、话语实践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是不可分割的,文本的产生是内部结构形式和某种意识形态选择的结果,对于文本的研究离不开对话语实践层面及其所在的社会文化环境层面的分析。

二、案例分析

《纽约时报》是在全世界发行,具有相当高的影响力,长期以来拥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代表着国家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自2015年爆发欧洲难民危机,国内外媒体通通发表文章,从各个方面对该事件进行描述:既有對“欧洲难民危机”的真实报道,也有对“欧洲难民危机”造成的不利后果的夸大描述。本文所选的新闻报道语料均发布于该事件发生的一个月之内,保证了新闻分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文本层面。文本层面重要的分析工具之一是及物性,它把人们对主客观世界中的各种表现分成若干个过程,其中包括物质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心理过程、行为过程、存在过程等六种。“费尔克劳夫认为,在同一篇新闻语篇中,对某一新闻的描述可以采用不同的过程组合,但选择哪个过程进行组合,具有重要的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意义。”因此,对新闻语篇的及物性分析,这对探讨揭示隐藏在文本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有着重要意义。新闻语篇所体现的及物性数量共计346个,其各个过程所占比例为:45.09%,25.72%,23.12%,2.89%,1.73%,1.45%。

以上定量分析显示,比例最高的是物质过程,然后是关系过程和言语过程,心理、行为和存在过程所占比例是比例最少的。通过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纽约时报》中的新闻报道反映了美国政府的意识形态,描述了美国政府的正面形象。而记者的意识形态也认为,美国在对待欧洲难民危机中的难民问题上应该受到赞扬,这是很明显的。

(2)阐释层面。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话语实践维度是对话语生产和理解过程的阐释。互文性分析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而新闻语篇中互文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转述言语,因此,对转述言语的分析,有利于我们分析《纽约时报》中“欧洲难民危机”话语生产过程中所持的立场和意识形态。本文将从转述话语的转述方式展开分析,即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分析如下:10篇新闻报道引语共计88个,直接引语数量是36个,所占比例是40.91%;间接引语数量是52个,所占比例是59.09%。

以上数据显示,间接转述在新闻语篇中出现的频率最高。“欧洲难民危机”从本质上看,就是西方国家向其他地区强行推行其所谓的“民主”,来谋求维持其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上的霸权的恶果。通过间接转述话语,“报道者很容易做到在引用他人的话语的同时掺入自己的观点而不被受话人察觉”。间接话语转述的使用,是为了使他人的声音融入自己声音内,以此种方式合情合理地传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来影响他人对所报道新闻的看法。因此,读者应该具有批判性思维来读新闻报道,以理解作者真正的意图。

(3)解释层面。这一层面是解释言语和社会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力图说明意识形态对新闻话语的影响。此部分从政治文化视角来分析《纽约时报》中“欧洲难民危机”新闻语篇。

《纽约时报》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新闻媒体,代表着美国的主流媒体声音。在一定程度上,政府的意识形态便体现在各自的新闻媒体上,因此媒体是国家的“仆人”,既表达着政府想要做的事情,也陈述着国民们的期望。尽管媒体标榜新闻报道需要遵循客观、权威和公平的原则,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总之,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进而决定着新闻报道的不同。

三、结语

本文对《纽约时报》中“欧洲难民危机”新闻报道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其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大众对新闻报道阅读时,应该具有批判性思维,认清新闻报道背后所隐藏的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从而帮助读者对“欧洲难民危机”这一事件有一个根本性的认识。之后,我们还将持续关注主流媒体对“欧洲难民危机”战略的话语构建,继续提醒大众对其相关新闻报道有着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另外,欧洲难民危机的根源越显露,就越能体现西方价值观,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就会越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Fairclough,N.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 [M].London:Longman,1995.

[2]Halliday,M.A.K.Explorations in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M].London: Amold,1977.

[3]陈中竺.批评语言学述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4]纪卫宁,辛斌.费尔克劳夫的批评话语分析思想论略[J].外国语文,2009(6).

[5]单胜江.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J].外语学刊,2011(6).

[6]辛斌.《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中转述方式和消息来源的比较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7]辛斌.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纽约时报新闻报道意识形态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