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教师研修模式研究

2018-12-08张维

现代交际 2018年17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师

张维

摘要:互联网+现已成为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持,使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治理的结构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本文简单阐述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分析了互联网+给教师研修所带来的影响,包括机遇与挑战,并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教师研修模式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 教师 研修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7-0046-02

伴随我国基础教育的深入改革,现代社会愈加重视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也特别关注教师的研修与专业成长。21世纪是互联网+的新时代,现代网络技术的广泛推广与应用,使得教育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研修有了更多资源与途径,其研修模式也应有所创新。

一、互联网+概述

互联网+是指利用各类通信技术与互联网平台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相互结合,从而实现新领域的新生态。李克强总理于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议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应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并引导互联网企业不断拓宽国际市场。[1]互联网+传统产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以互联网为依托,将传统产业进行相互结合,以实现行业间的信息及数据交换。互联网+教育即是指依托互联网,将教育产业与其他传统产业进行相互联系,以促进教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其不仅是指利用互联网实施教育教学活动,而且还包括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及行为模式重新构造教育教学的模式、内容与方法,是对传统教育产业的变革。

二、互联网+给教师研修带来的影响

(1)互联网+给教师研修所带来的机遇。互联网+给教师研修所带来的机遇主要体现在其开放性与多样性方面。首先,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彻底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封闭局面,使得传统教育开始步入知识共享的开放性道路。在互联网平台上,全球海量教育资源形成一个巨大的知识库,教师在参与研修活动的过程过当中,可快速获取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包括世界名校如哈佛、耶鲁等大学的名师公开课,同时,教师所获取的学习资源并不仅限于本专业,而且还可获取任意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其中也包括一些与自身专业完全毫无关系的知识,这非常有利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另,互联网+为教师的研修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平台与学习方式,教师既可通过本校所建立的研修平台参与研修活动,同时也可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或是其他开源软件自主研发的研修平台参与研修活动;同时,研修也不仅仅是传统的面授培训,而且还有在线培训、集中培训、直播课堂等方式的研修,打破了传统教师研修的空间与时间局限,实现了多方资源的共享,使教师研修更具个性化和实效性。

(2)互联网+给教师研修所带来的挑战。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断增多,学习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活动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的教学也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研修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对于教师的需求由原有的数量转变为现在的质量与结构;其次,对于教师的学历要求,由原来的学历达标转变为现在的综合素质提高;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由原来的专业化、单一型技能转变为现在的综合型、研究型。[2]显然,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研修的整体要求不断提高。

三、互联网+背景下教师研修模式的创新策略

(1)综合多方力量,建立网络研修网站。网络研修是当前教师研修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当前多数地区教师实现研修的主要方式。网络研修网站的建立是互联网+背景下实现教师研修的基础。在互联网+背景下,有网络研修需求的教师规模较大、覆盖地域范围较广,且研修具较强个性化,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研修费用、资源均衡配置等问题。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网络研修网站的建设急需综合多方力量,以建立一个拥有先进技术,同时又能满足教师研修需求的专业研修网站。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已建立起专业教师网络研修网站,如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中国教师研修网等,其不仅拥有一定专业化的网络技术,而且集合了基础教育、培训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力量,实现了网络技术与教师研修业务的双向对接,克服了以往了技术与教师专业成长不平衡的障碍,为教师的研修提供了资源与平台。

(2)利用大数据分析研修需求,提高研修的针对性。教师研修的最终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研修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受技术方面的限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教师研修需求的调查所采取的方式主要有问卷调查、随机抽样、课堂观察等[3],其虽可获取一定的研修数据,但数据量极少,且调研结果内容有限,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致研修内容与教师实际研修需求产生脱节现象。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利用大数据技术可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利用大数据可获取大量关于教师研修需求的数据与信息,再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就能准确了解教师的实际研修需求,实现研修内容与教师研修需求的无缝对接,有效提高研修的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师研修的效果。如福建基础教育网就利用福建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信息管理平台的相关数据对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等的中小学教师的研修需求进行了深入调查,通过统计与分析,最终获取了当地各级各类中小学教师的研修需求信息,为网站教师研修内容的制定提供了客观有效数据,使得教师研修针对性更强,也取得了良好的研修效果。

(3)多管齐下,多种研修模式并行。在互联网+背景下,因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教师的研修途径也多种多样。当前国内教师研修的模式主要有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若单独使用某一种研修模式,其势必会存在一定局限性。为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各学校应充分考虑教师所处的工作阶段,结合当地教师的教育要求与研修经验,实施多管齐下、多种模式并行的研修方式,合理安排并调整本校教师的研修活动。我国教育部所制定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培训实施指南》也对混合研修模式进行了肯定,尤其是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跟岗学习等研修模式进行相互结合,以提高教师研修效果。混合式研修模式可实现各研修模式间的取长补短,一方面,校本研修可弥补网络研修的不足之处,促进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反思,以提高教师网络研修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利用网络研修来实现研修的无空间及时间限制,通过网络研修,教师可随时随地获取指导和帮助;此外,在跟岗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可通过现场观摩直接获取优秀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并发现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有利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

四、结语

互联网+教育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其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包括教育理论、教育环境、教育资源、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技术等。教师作为互联网+教育的核心,直接影响了互联网+教育的最终质量,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现代社会应加倍重视教师的研修,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知识与技能水平,同时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以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毕诗文,刘文华,周凯.困境与突围:“互联网+”背景下省域教师专业研修模式转型与创新[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3):28-32.

[2]马福贵.基于“互联网+”环境的区域教师研修方式研究[J].中国民族教育,2017(Z1):65-67.

[3]崔俊阁.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专业發展新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6(11):136-139.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