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视阈下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2018-12-08赵艳郝连科

现代交际 2018年17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实践研究工匠精神

赵艳 郝连科

摘要: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大量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一名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成熟的技术,还需要工匠精神这样严谨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然而我国对于工匠精神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拟从研究工匠精神的内涵入手,探讨工匠精神融入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策略研究,以期对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职业精神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工匠精神 高校 应用型人才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7-0037-02

目前我国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大多重视技能训练,而往往忽视了职业精神的培养。一名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成熟的技术,还需要严谨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在各自的领域创造最大的价值。工匠精神就是这样一种职业精神,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都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的价值,在职业教育中十分注重塑造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这也是德、日等国在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的秘诀之一。[1]目前我国对于工匠精神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拟从研究工匠精神的内涵入手,探讨工匠精神融入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实践措施研究,以期对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职业精神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工匠精神内涵

无论是东方社会还是西方社会,工匠精神都由来已久,其根本体现了一种追求极致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态度。目前,学术界对于工匠精神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大众比较认可的定义是:工匠精神是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2]其内涵主要包括:

(1)精益求精。对精品的执着与专注,不断完善,努力将产品质量由99%提升至99.9%的工作态度。

(2)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态度严谨、细致,在细微处下工夫,确保产品质量并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

(3)專注,坚持。专注提升产品质量,完善产品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3]

(4)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4],从业人员在专业领域专心研究,淡泊名利,孜孜不倦。

二、工匠精神融入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工匠精神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我国经济要发展,要从贸易大国逐步成为世界贸易强国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尤其是应用型人才,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了要培养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培养严谨的职业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进而帮助我国从制造大国逐步向制造强国迈进。工匠精神就是这样一种职业精神,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职业精神,是每一名合格的应用型人才都需要具有的基本素质,因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工匠精神。

(2)工匠精神是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精神标杆。纵观华夏五千年文明,工匠精神一路随行,人们也一直将这些具有创造性的能工巧匠(应用型人才)信奉为自己行业的神,追随并学习,就像木匠膜拜鲁班、铁匠膜拜老子、造纸膜拜蔡伦等等,正所谓“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5]可见,人们只有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才能具有更强的职业竞争力,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对从业者至关重要,是从业者的精神标杆。

(3)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我国应用型人才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企业对于员工的基本要求。职业信念是职业素养的三大核心之一,是应用型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也是工匠精神的内涵所在,因此工匠精神对于从业者来说不可或缺,当从业者具备了工匠精神,凡事就会追求完美与极致,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的正是这样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工匠精神能有效提高从业者的竞争力和综合素质,对职业素养的提高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三、工匠精神视阈下我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策略研究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我国近年来的新兴专业,其培养目标是培养能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艺术摄影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对学生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要求较高。2016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北京召开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中指出:注重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工匠精神,践行知行合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在锻炼学生专业素养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就业竞争力及职业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为有效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奠定基础。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利用这一隐性教育资源,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如进行工匠精神内容的演讲;展览优秀电视人的生平事迹;聘请校外专家进行演讲等形式,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使学生对未来工作中职业素养及工匠精神的要求有一定的了解。或者通过竞赛形式,学生为完成参赛作品反复琢磨、研究、拍摄、后期制作、修改……养成专注、坚持、精益求精等工匠精神的品质,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奠定坚实的基础。

(2)“工作室”与导师制相结合为塑造学生工匠精神提供条件。“工作室”一般指由几个人为实现同一个目标建立一处创意生产和工作的空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主要培养学生“采、编、播、摄、录”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可按照学生的兴趣及今后的就业方向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组成工作室,如:采集工作室、编辑工作室、摄像工作室、后期制作工作室等等,每个工作室配备一名高水平导师,实行导师制教学,导师的挑选应是严格的,一般为德高望重的教师,其本身就是具有工匠精神的成功典范。导师在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通过自身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无形的精神力量感染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体会和感受导师身上的工匠精神,为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提供良好的条件。

(3)产学研合作为完善学生工匠精神提供有效途径。产学研合作是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高校可与企业自主联合科技攻关与人才培养,达到人才培养、科研发展与经营效益并举的目的。学生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按照企业要求以工作室为单位认真完成项目,认清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体验并形成严谨、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了解企业运作模式和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要求,看到工匠精神在未来从业道路上的重要性,找到前进的方向。

四、结语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在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提供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一些相关策略,以期能对我国高校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起到一定的帮助。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从实际出发,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出我国真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我国经济发展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参考文献:

[1][2]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语,2014.

[3][4]百度百科.工匠精神[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3993110?fr=aladdin. [2017-11-2]

[5]王文涛.刍议“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实践研究工匠精神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