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助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路径研究

2018-12-08杨刚要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示范区区域国家

杨刚要

(黄河科技学院民办教育研究院,郑州450063)

一、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地方高校概述

(一)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概述

2016年4月1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郑洛新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发布,同意郑洛新国家高新区享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政策,同时结合郑洛新国家高新区发展特点,积极开展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在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科技金融结合、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探索示范。2016年5月26日,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从总体要求、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和功能布局、发展目标等全方面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进行了安排部署[1]。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是河南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载体,总体定位是把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具体定位为开放创新先导区、技术转移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生态区。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是: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技术转移和开放创新形成新局面,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日益完善[2]。

(二)地方高校的概念界定

本研究选取的地方高校指的是在地理位置上位于地方的本科高校,主要是指归省、直辖市、自治区直接管辖的普通高校。这些高校的财政支持以地方性财政为主,其主要目的是为当地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服务,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河南省共有54所本科院校,其中,1999年以后新建的本科院校就有38所,占70%以上。河南省仅有一所郑州大学获批国内一流大学和一所河南大学获批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其他高校都可看做是地方性本科高校[3]。

(三)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是一种共生关系。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通过良性互动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地方高校在服务当地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担负着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结构性调整提供理论指导、先进科技支持和人才支撑的重任;区域经济发展是地方高校发展的驱动力,为地方高校提供物质保障和良好的发展环境[4]。

二、地方高校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路径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获批为河南省地方本科高校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作为具有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优势的地方高校要抢抓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契机,要深入研究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和功能布局,科学制定战略发展规划,主动作为,找准对接点,提升服务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一)牢固树立服务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的理念,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个国家发展战略落地河南省,将会给河南省带来一系列发展机遇。作为具有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优势的地方高校要抢抓这个国家战略发展新机遇,牢固树立服务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理念,迅速行动、主动积极研究这个国家战略带给学校发展什么样的战略机遇,要研究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功能布局和空间布局、各区域的发展重点,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等,有针对性的制定服务发展规划,在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主动对接,发挥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职能,提升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贡献度。

(二)建立新型智库机构,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是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个国家发展战略落地河南省,河南省地方高校需要针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战略布局、发展规律、功能特点,政策制度、发展环境,对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带动力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地方高校应主动成立新型智库机构,加强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聚力发力,强化政、学、研、用方面的有效对接,充分发挥咨政建言和社会服务的功能,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及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持续提升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三)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接示范区产业集群式发展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按照“一市一概念”的思路统揽示范区建设,郑州、洛阳、新乡三城市建设应各有侧重、各具特色。郑州片区重点发展智能终端、超硬材料、新能源汽车、信息安全、物联网、北斗导航与遥感等。洛阳片区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高端金属材料、新型绿色耐火材料等。新乡片区重点发展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生物制药等[1]。

地方高校要主动研究对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各片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新型产业的发展需求,推进专业群对接产业群。地方高校通过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增设新型专业,集中重点力量支持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社会显著社会效益的骨干专业,推进学校专业结构优化升级。从技术链、价值链和产业链出发,重点培育电子信息类、生物医药类、机械材料类、新能源、金属化工材料类等专业群,实现专业群与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链紧密对接,加快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特色新兴专业集群,提升专业集群服务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贡献度。

(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高端创新型和领军型人才引进

与其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样,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初期需要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来吸引外来企业和产业,这不仅需要国内外高端创新和领军型人才,更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作为支撑。地方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供给者,又是高端创新和领军型人才的重要集聚平台,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创新人才的集聚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地方高校要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需求的人力资源进行前瞻性、战略性的设计和研究,提高人才供给的有效性、针对性。一是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的主导产业、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为指导,合理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及课程体系设置,加大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发展亟需的专业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与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的契合度、贡献度。二是利用学校现有的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平台主动吸引世界一流、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经验的领军人才以及拥有关键核心技术、能够带动产业转型的产业领军人才和团队到学校工作,加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高地的建设。三是创造宽松的制度环境,强化与政府部门和优势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四是建立人才流动机制,促进地方高校、企业、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人才有序自由流动[5]

(五)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主动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体系建设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河南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最高层次载体,为河南省拓展创新空间、提升创新水平提供了重大机遇。该示范区建设目标之一是建成创新创业生态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6]。地方高校可通过以下三项措施,主动服务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一是推进国家级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等高层次创新载体建设,加快培育创新主体,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二是地方高校要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突破关键技术,提高产教融合水平。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知识产权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大力增强其服务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三是搭建科技成果信息与推广转化服务平台,提高地方高校技术转移和成果对接的水平与成效,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切实提高学校重大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和效益[7]。

(六)建立区域协作机制,探索开放学校科技资源

根据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要求,提出要面向示范区战略发展需求,强化顶层设计,部署建设特色明显、支撑作用强、具有影响力的重大科技设施建设。地方高校应主动抓住这一战略机遇,一方面利用学校现有的学科优势、科研人员和科研项目研究基础,根据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发展特色产业等关键技术的发展需求,与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合申报组建重大科技设施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地方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要根据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需要,以市场化运作、项目合作等方式主动开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技研究平台,及仪器设备、科研数据、科技文献等科技资源,实现示范区内各类科技资源互通共享的格局,促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协同创新发展[8]。

三、对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依托、互利共赢的关系。地方高校要通过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理念、紧扣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找准对接着力点等措施,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理念

从经济与教育发展关系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决定一个区域的教育发展水平,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能够为地方高校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资金支持,提供大量的就业机遇。从高校层面来看,地方高校要获得健康稳定的发展,就必须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之中,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适合的人才和提供理论研究支持。地方高校要想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中,必须主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和功能布局,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型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理念,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制定战略发展规划,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二)紧扣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找准对接着力点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高校的一项重要社会服务职能。为有效提升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地方高校须紧扣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找准对接着力点。地方高校可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科学研究等方面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对接。

一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对接产业集群。地方高校紧扣区域经济发展中战略性新型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需求,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重点培育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做到专业集群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紧密对接。

二是建立特色行业研究院,提高人才培养的匹配度。开展深度校企融合是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行业企业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企业加强合作,以政产学研用结合为核心,采取建立特色行业研究院、协同技术研发中心等措施强力推进校地、校企合作,有针对性地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构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和满意度。

三是通过重大科研项目对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地方高校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新型战略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结合学校现有的科研基础和优势研发中心等科技资源,强化应用型研究,提高应用型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成效。

[1]岳修科.“国字号”创新示范区创新示范区将给河南河南带来啥?——写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揭牌之际[J].河南科技,2016,(5):8-13.

[2]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EB/OL].http://www.henan.gov.cn/zt/system/2016/06/24/010650851.shtml.

[3]史晓琪.河南推动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育人更科学供需更配套[N].河南日报,2017-10-11.

[4]李政.地方高校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9):124-128.

[5]王文成.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位一体”人才集聚模式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17,(9)24-25,40.

[6]谷建全.加快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J].决策探索,2016,(8)上:21-22.

[7]张志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管理体制改革评析——兼论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启示[J].河南社会科学,2017,(8):106-112.

猜你喜欢

示范区区域国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分割区域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区域发展篇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