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孙中山民生思想研究综述

2018-12-08董付静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孙中山民生思想

董付静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444)

孙中山是一代世纪伟人,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进入21世纪以后,重视、发展民生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要求,民生建设也愈加体现出它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新的世纪,重视民生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人民的安康。因此,不同学者也对孙中山的民生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成果颇丰。王雄刚和魏清花的《理想的民生主义——试解孙中山的民生思想》、董四代和冯超英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与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发展》、张祖晏的《浅析孙中山民生思想的内涵》、闫莉的《试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刘磊的《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演变过程》等等从不同的角度对孙中山的民生思想进行了研究。本文拟从以下五个方面梳理21世纪以来学术界对于孙中山民生思想的研究,以期为我们今天的民生建设提供一些思路,为今天的经济建设增添活力。

一、孙中山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在这里,它包含着对社会主义的一些初步探索,也显示了孙中山的崇高理想,这也与他的大同社会思想是一致的。其用民生主义代替社会主义,完全是基于当时中国的国情,是为了使民众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接受其民生思想[4]。王雄刚、魏清花认为,从更加深层次来讲,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基于当时中国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所提出的“社会主义”。不同学者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认识有所不同,当然他们也各有依据。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的一点是,不管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否和社会主义是一回事,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民生主义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是有所影响的,发展国民经济、重视民生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二、关于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是否是一回事呢?二者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21世纪以来,学者对此做了深入的研究,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盛跃明、毕霞认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在一些方面已经具有了社会主义的萌芽,但却不是彻底的社会主义[1]。张胜男认为,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其民生主义思想在方法、时段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它既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也不是资本主义,它包含着许多科学的内容,能为我们今天的民生建设提供借鉴,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2]。当然也有许多的学者不认同这个观点。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孙中山的社会主义和民生主义是一样的。顾蓓、程红认为,孙中山所说的社会主义就是民生主义,只不过后者更容易让国人去接受.在孙中山的晚年,他扩大了民生主义的内容,其中就包含了社会主义[3]。刘山鹰则又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认为三民主义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民生主义虽晚于民族主义和民权建设,但是民生主义却是孙中山思想

由于孙中山本人的特殊经历,所以他的民生主义思想兼具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内容,是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和创造性转换。因此,学术界对其理论渊源的探讨也是从传统思想渊源和西方文化渊源这两个方面来进行的。

杨家海、吴擎华在“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认为,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极其复杂,主要有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对中国传统思想的继承,这里主要指的是“大同思想”和被古人极为重视的关于平均的思想;另一方面是对西方学者思想的吸收。在孙中山的民生思想形成的过程中,其对西方的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思考,认为中国绝不能走西方国家的老路,造成贫富差距。因此,其借鉴西方的经济学说,并改造成适合中国的民生主义经济思想。

从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所受的国际因素影响来看,主要是受到西方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董四代、冯超英则把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置于国际运动的背景下进行思考,试图从中寻找现代的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特点和主客观条件。毛宽海、宋亚青则认为,孙中山民生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包括三个方面:关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民本思想;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马克思主义某些内容。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来源是极其广泛的,早期孙中山民生思想,兼具了西方进步思想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是在后期,随着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其思想也慢慢开始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因此,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来源应该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西方先进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启示。这为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也提供了借鉴,在发展国民经济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适合本国自己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也要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引进人才,为人民谋福利。

三、关于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内涵

关于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其主要也是随着时代发展需要进行阐释。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经济迅速发展,民生问题不断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21世纪以来学术界对其观点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张祖晏认为,孙中山的民生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主要包括“民生”论、“民生主义”纲领和民生史观。其主要关注人民的经济生活,关注经济的发展是否可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其核心内容是节制资本与平均地权,但绝不能认为这就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全部内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内容是广泛的,主要的四个方面是:土地、资本、实业、教育。

闫莉认为,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着眼点——平均地权。第二,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着力点——节制资本。第三,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根本所在,也是孙中山造福民众的重要手段——振兴实业。

孙中山民生主义可以说是内涵丰富,其内容也是多方面的,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孙中山民生主义,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的是,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内涵并不是一下形成的,其有一个过程,在慢慢的发展中,孙中山的民生思想才日渐丰富、逐渐完善。

四、关于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发展阶段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正如他的“三民主义”的每一个部分一样,都经历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冲击和国内外各种先进思想的影响,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也是孙中山对中国革命、中国社会逐步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刘磊认为,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演变过程主要为三个阶段:一是在民生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资产阶级将其作为自己的行动纲领,这是对旧三民主义的补充、完善与总结。二是从民国建立到国共合作这一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民生主义也经历着不断的扬弃,在寻找着新的发展方向。三是在中国共产党不断强大的过程中,孙中山寻求共产党的帮助,这时期的民生主义已经融入了土地革命的因素,这也为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

张顺昌、吴振宇则认为,孙中山民生思想的演进经历了四个阶段:(1)辛亥革命时期,主要是解决国家的土地问题;(2)在民国初年,主要是振兴实业;(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以对外开放和发展实业为主;(4)国民党改组前后,其主要的着力点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五、关于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为解决民生问题而提出的社会革命纲领,是三民主义中最能显示其所处时代特征的部分,它作为孙中山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对我们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具有重要启迪。

张顺昌、同孝华认为,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为农民种地增加收益;必须根据中国的国情,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不断巩固农业在中国的基础地位;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结合,引进人才;吸取西方国家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所引起的两极分化的教训,保障民生,使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陈金龙认为,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虽然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但是对当前民生问题的解决具有几方面的启示:一是党和国家必须高度重视民生问题;二是改善民生,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三是必须高度重视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这是改善民生的一大障碍;四是改善民生,使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国家必须加强制度建设[5]。

结语

从这些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孙山民生思想的研究不断深入,把其思想与今天的民生建设相结合,对当今我们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小康社会的建设具有启示作用。在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五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再次重申民生建设的重大意义,因其关乎民众的生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下乡,关心人民的生活,高度重视贫困群众脱贫的实施进程;也曾到多地考察,查看人民生活的实际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使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为目标,不断地做出各种指示。这一切都显示了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今天,在经济发展方式也不断优化的今天,必须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1]盛跃明,毕霞.由民生主义看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J].江西社会科学,2002,(8):69-71.

[2]张胜男.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应当注意的两个问题[J].长白学刊,2003,(4):86-87.

[3]顾蓓,程红.孙中山的社会主义观与其“联俄容共”政策[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16-20,97.

[4]刘山鹰.“要四万万人都可享福”——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论述[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2,(4):20-29,159.

[5]陈金龙.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历史作用与当代价值[J].科学社会主义,2011,(1):22-26.

猜你喜欢

孙中山民生思想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孙中山的绰号
思想与“剑”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