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2018-12-08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旅游业背景一带

张 燕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航空管理工程学院,西安 710089)

引言

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我国经济发展也处于放缓期,一些产业产能相对过剩。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各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旅游业也不例外。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旅游业同时也面临着从业人员的转型和升级。因此,高校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需要进行改革创新,抓住“一带一路”为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1]。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本文展开深入的分析。

一、“一带一路”与我国旅游业发展优势

1.“一带一路”。“一带一路”的版图是贯穿亚欧非大陆的,其中“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是指陆地的经济带,分别涉及到三个走向:(1)从中国出发,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2)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3)中国到东南亚、印度洋。“一路”则主要是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其重点方向有两条:(1)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2)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从其版图来看,“一带一路”沿线主角是以陆地和海洋为主,沿线涉及到的省市以及其他国家众多,虽然沿线大多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水平等都相对不高,但是“一带一路”战略可充分带动相关国家与省市的发展,推动我国与其他各国的合作共赢,开创新的发展局面。

2.“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旅游业发展优势。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角度分析,“一带一路”带来的优势以及巨大的机遇非常突出。首先,“一带一路”沿线的省市、国家众多,就沿线国家而言,他们出于对自身国家现代化以及经济发展的考虑,认为“一带一路”可以带动道路、电网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各行业等的发展,因此对该倡议给予十分的支持。由此,在通航、通路的基础上,旅游业的发展具备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测算和预计,2017年我国与沿线国家、地区双向旅游规模将超过2 500万人次。同时,国家旅游局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送1.5亿人次中国游客,带来超过2 000亿美元的旅游消费[2]。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将给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从我国自身的角度而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该文件的出台则充分指明了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并且给予了相关的政策支持。由此可见,“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旅游业发展具备两点主要优势,即沿线国家普遍有与我国经济合作的意愿,以及我国就旅游业有自身的愿景及行动支持。综上分析,我国旅游业发展具备非常有利的背景和条件,且发展的版图和空间非常大。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对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要求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旅游业发展具备的优势十分突出,但与此同时其对我国旅游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就进一步提高[3]。就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而言,高校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因此,在培养旅游管理人才方面,高校首先需要明确“一带一路”背景下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要求是什么。就此,以下主要结合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分析其中对旅游管理人才的要求。

依据上文对“一带一路”下我国旅游业发展优势的分析,不难看出,国际性的旅游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国旅游业发展也面临着转型升级,这就意味着旅游业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更大,对旅游管理人才的要求也更高。具体而言,当前旅游业主要需要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4]。这主要是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国的语言、风土人情等多种多样,因此需要一批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强、熟悉国际规则的旅游管理人才,尤其是该类型的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这无论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还是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都是极为有利的。

此外,随着时代发展,我国的境外旅游以及国内旅游发展也十分迅速。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开始,旅游业有了更好的平台和条件,该行业的空间得以更大扩展,其中智慧旅游也得以迅速发展,由此该行业对旅游管理人才数量,以及对该类人才的电子商务、计算机数据等方面的才能也有一定的要求。

综上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主要倾向于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具备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人才。基于此,高职院校实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同时,需要依此不断创新和改革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三、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1.部分高校已着手国际性旅游人才的培养。在“一带一路”以及经济全球化等多种形势下,就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国内已经有部分高校开始着手于国际性旅游人才的培养,尤其对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思维培养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例如,广西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提出将进一步提高对旅游服务相关专业的教学水平,加强涉外语言人才的培养;扩大中国东盟旅游教育培训基地的教育,增收国际留学生(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向海外增派交换生,促进旅游教育的国际合作[5]。另外,我国就高校对国际性旅游人才的培养也给予了相应的支持,批准的高校境外办学学院的数量项目在不断增加。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上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2.基于“一带一路”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也存在一些问题。基于“一带一路”以及当下我国旅游业发展背景,许多高职院校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上具体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外语教学仅局限于基础性的英语教育教学,该教育教学深入不足,并且针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外语教育仅仅只有英语教育,缺少其他语种的教育,距离“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管理人才需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实际还相差较远;(2)面向“一带一路”的人才培养需要“双师型”教师,但是当下高校进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相对而言仍不能充分满足旅游管理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或者信息计算机技术能力培养的需要[6]。

综上分析,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对此,笔者就其模式创新进行了以下探讨。

四、基于“一带一路”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1.加强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合作,合理打造国际性人才培养平台。高职院校在进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过程当中,培养模式的构建实际上需要政府及相关企业的支持,尤其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背景下,学校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合作应当更加紧密。就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而言,可采取如下举措:(1)尝试加强与旅游相关学院、企业之间的合作,以达到资源的相互交换与共享;建立该专业人才培训或实训基地。(2)借助政府之力,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尤其可突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校的合作,建立起国际性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机制,使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国外风土人情、语言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一方面,学校与学校之间可以相互派遣留学生;另一方面,可以相互引进教师实施旅游管理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

2.高职院校做好本身的人才教育教学工作。“一带一路”建设要求旅游管理人才需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为此,高职院校可着重从这两方面入手,具体采取开展以下措施:(1)不断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是以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为主,辅之以具备相应外语教学或者信息技术类的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2)采用合理科学的方法,以及依据当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调整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课程,重点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课程体系的调整比例须相对平衡。

当然,除了以上两点创新思路之外,具体还可从校企合作模式上进行创新、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等等,各院校可依据学校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举措。

结语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而要把握好这一机遇,则需要高校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不断改革创新。为此,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管理人才的具体要求,并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在该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现状,提出了两点适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看法,希望能够为同仁提供一些参考。

[1]翟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与创新——以湖南省高职院校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12):73-74.

[2]雷晚蓉,伏六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45-246.

[3]雷晚蓉.构建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6):102-104.

[4]雷晚蓉,喻彩霞.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和建议[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S1):137-139.

[5]吴淑娟,李文丹,王纯阳.“一带一路”旅游愿景下地方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对外经贸,2016,(8):148-149.

[6]闫亚萍.“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以天津某职业院校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9):68.

猜你喜欢

旅游业背景一带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黑洞背景知识
新疆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贡献实证分析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