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对辽宁扶贫开发的启示

2018-12-08王佳奇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战略思想辽宁省贫困人口

王佳奇,李 辉,蔡 静

(大连海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一、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时代背景

反贫困一直与人类的发展紧密相连,在古今中外的治国理政中处于重要地位。从世界来看,普遍认为它包括四个层次: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减缓贫困的程度、政府和社会的扶贫、最终消除贫困。从中国来看,在反贫困实践中,主要采取扶贫这一表述,突出了政府在反贫困实践中的主导作用。所以,继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政府一直采取资金扶持的办法来扶贫,也就是“大水漫灌”的方式解决普遍的贫穷,而这种“漫灌”扶贫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得6亿多贫困人口成功减少贫困。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扶贫对象错位,导致扶错贫问题;反贫困主体错位,过度重视政府的主导性,忽视了贫困人口的主观能动性;扶贫方式单一,注重物质改善而忽略精神补给,致使脱贫不彻底;受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偏僻山区的扶贫工作进度缓慢,脱贫难度大,扶贫开发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期。而在这个关键时期,习总书记提出了“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精准扶贫战略思想[1],高度切合中国实际,成为十九大后指导中国农村扶贫的基本方针,更成为我们辽宁扶贫实践的主要抓手。据统计,辽宁省仍有117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且集中在辽西北和辽东深山地区,加上辽宁省经济增速不断减缓、下行压力持续增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辽宁省的扶贫工作要贯彻落实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以精准为原则,实现辽宁省的整体脱贫与全面脱贫。

二、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内涵阐释

习近平明确要求,抓扶贫开发,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2]。把总书记要求的精准扶贫落到实处,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对症下药、靶向治疗[3],提高扶贫精准度,切忌做表面工作、面子工程,要从根上彻底解决贫困问题。党和人民必须充分认识到,精准扶贫的重大创新,不仅是发现扶贫开发工作中对象不准、主体错位、成效不佳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其问题的有效途径。

何为精准扶贫?第一,精准识别。对象瞄准,要精准识别贫困对象;深度瞄准,要精准识别其贫困程度;致因瞄准,要精准识别其贫困原因。第二,精准帮扶。主体瞄准,确定政府机构、企业、团体等为扶贫主体进行精准帮扶;对象瞄准,针对贫困人口、贫困边区进行精准帮扶;方式瞄准,以结对村帮扶与结对户帮扶的方式进行精准帮扶。第三,精准管理。主体瞄准,创建扶贫办等机构作为扶贫主体,精确管理主体;目标瞄准,把减贫作为精准扶贫首要目标,明确管理目标;方式瞄准,以动态管理、制度管理的方式进行精准管理。

三、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实施路径

1.扶贫开发与社会保护相结合,发展与生态内在相统一,联合建构、协同推进减贫战略体系。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历史上,诸多古老文明,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中国等,多是发源于水富林茂、土地肥沃的地带。然而,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古老文明也难逃厄运,纷纷由盛转衰。中国是世界上人与自然关系最紧张的国家之一,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早已难以为继。“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早在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提出了这一重要论断。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已变得如此珍贵。担任党的总书记之后又创造性地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强调了在扶贫开发的道路上要充分重视社会保护,阐明了发展与生态的内在统一性。

2.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相结合,通过扶志与扶智形成脱贫内生力。也就是说,要发展,首先党和人民要认清内生力的重要性,只有从内部开始改变发展才能更持久稳定,贫困人口的脱贫才能不断推进。要把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二者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4],不仅要重视物质扶贫,更要重视精神扶贫,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扶志形成脱贫内生力。贫困地区不只是经济发展水平低,同时更存在着很多文盲。贫困地区人民只有精神层面得到提高,才能充分重视科学文化,因此要充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充分运用科学技术,通过扶智促进脱贫内动力的形成,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3.因地制宜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产业。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而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关键就在于明确自身优势并突出地方特色,确定方向,认准路子,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优势特色等条件,培育具有本土特色的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确保贫困农户获得真正利益。同时,利用因户施策的办法,针对不同村、不同户,要通过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区别法[5],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精准管理、精准治理,确保帮扶措施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每家每户,要确保每个贫困户至少有一个就业人员,切实保障脱贫能力,增强脱贫造血能力,实事求是、分类推进。大力弘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无论是农业、工业、商业还是旅游业,党和政府都要不遗余力地提供支持,切实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四、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重大意义

党和政府致力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与开发工作,使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贫困地区、贫困人民,这是党和政府的职责所在。在举国上下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关键时期,习近平总揽全局,高瞻远瞩地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思想,既深刻揭示了扶贫工作的科学规律,又精辟阐述了扶贫攻坚的基本途径[6],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理论,巩固和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扶贫理论在当代的新发展。

实行精准扶贫,确保到村到户。这一扶贫开发方式的新思路,不仅具有理论总结价值,而且对扶贫实践有直接性的指导意义。这对我们进一步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正确路径,对加快和推动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背景下,对辽宁省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深入的思考,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不仅为辽宁省推进脱贫减贫建设提供思路,而且为全国其他地区的扶贫工作提出借鉴和思考。

五、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对辽宁省的启示与辽宁省的实践

扶贫开发与社会保护相结合,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相结合,因地制宜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几项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具体实施路径,给辽宁地区脱贫致富以启迪,为辽宁省的精准扶贫之路提供思想武器与行动指南。结合辽宁地区实际情况,切实推进辽宁省的扶贫开发工作,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辽宁贫困人口。

1.绿色理念,环保扶贫,确保在发展同时把生态建设放在重要战略地位[7]。辽宁省绝不能只识眼前利益而以环境为代价,因此要积极发展环保扶贫事业。如今,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已渐渐失去色彩。在扶贫开发的道路上一定要充分重视社会保护,把生态建设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实现扶贫开发与社会保护相结合,发展与生态的内在统一。秉承环保扶贫、绿色理念,强调在扶贫开发的道路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积极寻找探索一条既不以环境为代价,又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补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一定要保护好贫困地区的生态自然,从而实现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的双赢。

2.扶志理念,脱贫致富贵在立志。“扶贫先扶志”,习近平早年在福建省宁德工作时,就曾多次强调扶志的重要性。习近平曾明确指出,“摆脱贫困首要意义并不是物质上的脱贫,而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8]也就是说,摆脱贫困首先要从思想开始下手,淡化贫困意识,增强脱贫致富的理念,党和人民都要充分认识到优先扶志的重要性。宁德的扶贫开发实践向我们讲述了一个道理:贫困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思想的贫乏、志气的低迷。也就是说,要扶贫先扶志,要树立摆脱贫困的勇气、志气,在思想上树立脱贫致富的理念。辽宁省要吸收宁德扶贫开发的经验,充分认识到“扶贫先扶志”的重要性,要想脱贫致富,贵在先立志。

3.创新理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创造性地推进辽宁省扶贫开发工作。一方面,高度重视扶贫开发机制的创新,扶贫攻坚要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创新体制机制,为扶贫脱贫提供更为有力的制度保障,让扶贫开发发挥更好的效果。建立减贫摘帽激励机制,对于提前脱掉贫困帽子的辽宁省某些贫困乡镇,要给予一定物质及精神嘉奖,不仅可以确保其乡镇继续推进脱贫事业,更为其他乡镇做出榜样,起到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实地考察,因地制宜,培育具有辽宁省本土特色的产业,以创新为目标,发展既具有开创性又具有辽宁特色的优势产业,以优势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确保贫困农户在特色产业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宣布,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决定性进展。我们更不能懈怠,脱贫攻坚战仍在继续,必须砥砺前行,确保到2020年如期脱掉贫困的帽子。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李新一.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体系探析[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6,(2):3-9.

[3] 刘永富.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J].老区建设,2015,(3):8-9.

[4] 王辉.试论习近平扶贫观[J].人民论坛,2015,(20):208-210.

[5]张笑芸,唐燕.创新扶贫方式,实现精准扶贫[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9).

[6] 唐任伍.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阐释[J].人民论坛,2015,(30):28-30.

[7] 熊若愚.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初步研究[J].新东方,2015,(4):27-30.

[8]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战略思想辽宁省贫困人口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隐形贫困人口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中国梦思想的世界意义与实现进路
大学生内化“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思考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