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研究

2018-12-08于丽艳孙乃娟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专利装备知识产权

于丽艳,金 曼,孙乃娟

(1.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80;2.黑龙江财经学院党政办公室,哈尔滨 150025)

装备制造业不仅是服务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并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而且也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国际竞争力的强弱。我国装备制造业用30年走完了西方国家200年的工业化路程,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产业体系。然而,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着传统产品优势相对减弱、高端装备制造相对缺乏等问题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这样的形势,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若想继续存活下去,就必须另寻出路,而知识产权或许应该成为它们的“救命仙草”[1,2]。

一、我国装备制造企业专利管理现状

(一)我国装备制造企业专利开发方面

与R&D人员数以及R&D经费投入量相比,R&D人员比例以及R&D经费投入比例能够更加有效地衡量一个国家的技术开发投入情况。我国各类装备制造业企业从事研发工作的人员一般只有5%左右,企业R&D经费占工业总产值比例不足2%。这说明我国部分装备制造企业必须意识到创新才是长久发展的驱动力,对知识产权开发管理工作重视程度必须提高,对专利开发投入有一定预算。但是整体来看,目前还有很大一部分装备制造企业并没有将专利开发工作提上日程,企业内部没有专门的机构管理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甚至没有专门人员处理知识产权事务,导致企业内部对专利开发预算不足;或者因为没有相应部门及人员的监管、督促,尽管有预算也很难保证实际投入量。

(二)我国装备制造企业专利保护方面

虽然我国装备制造企业专利申请量、专利拥有量逐年上升说明了我国装备制造企业中部分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逐渐提高,但我国装备制造企业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比例偏低,多数是由于企业研发的技术确实没有达到发明专利审查中的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要求。但也存在另外一种情况:企业新开发的技术虽好,但专利申请书中并没能客观地反映技术的全部特性,从而导致因笔头工作没有做好使得潜在的发明专利被打入了实用新型的行列。如果说前者与研发部门人员素质高度相关,那么后者与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员工素质不无关系,说明有些企业内部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预算缺位或者实施不到位。此外,部分装备制造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差是阻碍企业创新的一大因素,企业投入高额成本实现的创新成果很快被别人模仿,这种打击和损失是巨大的。

(三)我国装备制造企业专利运营方面

与我国装备制造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数量相比,其市场转化率偏低、市场转化收入很不客观,这突出地反映了我国装备制造企业专利运营意识淡薄、专利质量偏低等问题。我国很多装备制造企业知识产权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但运营方式主要还是自用,对于其他的运营途径虽然听说过,但是还没有实践过。有些是因为忙于自用而无暇顾及其他实施途径,有些是因为不知道其他途径究竟能为自己带来多大利润,也有些是担心一旦其他企业用了自己的专利技术还有可能抢占自己的市场份额。不管是不安全感还是不确定感,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或者是相关工作人员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他们本应肩负起收集知识产权运营的相关信息、找寻知识产权运营平台、评估知识产权运营效率等重要工作,而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或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执行不到位限制了知识产权潜能的发挥[3]。

二、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经验

美国、日本、德国一直是世界装备制造业强国,它们的地位并没有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世界经济的衰退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应对美、日、德三国装备制造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经验加以阐述,以期对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提供借鉴[4]。

(一)美国

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创新,制订了一系列专项计划,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为本国装备制造企业提供实质性的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在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有着足够雄厚的科技力量进行研发,从而率先开发出新技术、新产品。作为世界上早期实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国家之一,美国在不断完善本国知识产权法的同时,还善于通过各种“霸王条款”在国内与国际对本国企业创造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产品一旦有了知识产权保驾护航就会价值连城。具备技术优势的美国装备制造企业最初将专利技术自行实施,在国内生产新产品并在本国销售。随着国外需求的逐渐增加,它们开始向国外出口知识产权产品。而一旦发展中国家接触到该知识产权产品便会产生模仿生产的欲望。事实上,发展中国家生产该知识产权产品几乎拥有除技术之外的所有优势,站在全球范围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美国装备制造企业开始放弃在本国生产,而是将技术许可或转让给发展中国家企业,或者以专利技术出资与发展中国家企业合资办厂。然而,作为无形资产的专利权并不是企业的永久权利,10年或20年过后,企业专利保护期结束后专利便进入公有领域,美国装备制造企业随之彻底失去了该技术优势及其带来的丰厚利益,但对该知识产权产品的需求或许尚未结束,只能通过进口满足国内需求,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更新的产品或技术的研发上,开始又一轮的“研发与生产—出口知识产权产品—技术许可或转让或出资—进口。

(二)日本

日本作为后发工业国家的代表,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呈现“进口—国内生产—交叉许可—出口”的发展模式。由于受日本地理条件、自然资源情况以及对外贸易在经济中的地位等因素影响,日本国内的生产技术和资本等要素尚不具备,不得不依赖从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进口高端产品,但是在“科技立国”的战略的指导下,日本装备制造企业并不止步于引进,而是加大引进之后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这也是日本装备制造业由不发达到发达的关键。2002年,日本制定了《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大纲》,把知识产权建设和知识产权管理提升到国家基本战略的高度。在《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大纲》的指导下,日本装备制造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们在模仿基础上实现的创新技术虽然很多都没有达到发明专利的高度,但是获得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也不无用处,于是它们在引进技术的基本专利之外申请了众多的外围专利,这些外围专利与很多基本专利的实施是相辅相成的,日本装备制造企业因此在知识产权方面有了话语权,通过交叉许可获取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权,同时通过出口获取高额利润。

(三)德国

“德国制造”是品质和信誉的象征,德国装备制造业同样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其成绩的取得与整个国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德国装备制造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德国人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德国把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作为本国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进行整体性部署,并根据行业的特点区别制定符合本行业的知识产权战略,为了保证知识产权战略的针对性,德国还制定了知识产权管理指导方针,这对德国装备制造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德国装备制造企业特别重视高素质的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尤其把培养工程师作为重点,保证工程师享用最好的福利资源。这种氛围不仅留住了企业内部的优秀人才,而且吸引了众多有能力的技术人员的加入,从而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长久的动力。德国人精益求精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他们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关注每一个细节和流程,这样的工作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德国先进的技术和高品质的产品。在知识产权产品运营方面,德国装备制造企业摸索形成了一套知识产权评估体系,能够科学地对发明成果进行市场预测,根据成果价值的大小选择适合的知识产权运营方式。

三、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以上对美、日、德三国装备制造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经验的分析至少给我们三点启示:第一,微观企业所取得的成绩与国家战略的引导和政府政策的扶持是密不可分的。美、日、德都意识到装备制造业是一国综合国力的体现,科技立国、知识产权兴国,因此,在装备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尤其在装备制造业发展还处于幼稚时期,将发展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放在战略的高度加以引导和规划,战略实施过程中辅以知识产权相关政策加以扶持,并且尽可能地在国内外为本国装备制造企业创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第二,最大程度地利用知识产权的价值、发挥知识产权的余热。日本装备制造企业在《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大纲》的指导下,不是仅仅满足于引进的技术,而是投入更多的资源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此基础之上获取外围知识产权,以外围知识产权致胜。这给予日本当年有着类似情况的我国装备制造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第三,对人才和制度的重视和尊重。今天德国装备制造业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与德国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和德国人对制度的尊重是分不开的。正是德国装备制造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培养了德国人踏踏实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也正是德国人对制度的尊重使得德国企业能够在预期的轨道上持续运营和发展下去。

[1] 石勇.自主知识产权: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关键[J].求是,2007,(7):55-57.

[2]陆风,周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发展思路探析——以西安市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1,(3):119-121.

[3]于丽艳,李军力.基于SEM的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影响因素测度[J].工业技术经济,2017,(1):146-151.

[4]陈旭娟.中外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管理经验比较与借鉴[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9):27-29.

猜你喜欢

专利装备知识产权
《种子法》修改 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哪些装备为太空之旅护航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之探讨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