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少数民族地方就业问题的研究

2018-12-07李斌胡光辉杨胜贵谭睿昂宝仪马岩西北民族大学

新商务周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甘肃省少数民族民族

文/李斌 胡光辉 杨胜贵 谭睿 昂宝仪 马岩,西北民族大学

本文基于甘肃省历年来的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梳理,对近2600万人口,其中约220万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在下文中将向你分析甘肃省少数民族的就业现状、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方案。

1 甘肃省少数民族就业问题现状

1.1 少数民族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大

甘肃省基本属于二线城市,传统而古老是他的特色。经济的相对不发达使得这个城市无法聚集更多的人才,由于受干旱地区自然环境,土地干旱情况等因素的影响,以16岁-55岁的劳动人口为主。18-25岁人口数最大,占比为54.8%。务工者的文化程度以技校,中专职高较多,为46.8%。从事体力工作人数为79%。工资主要集中在1800-2500左右。

1.2 本省工作人员,工作途径单一,工种单一,工作不稳定

据了解,通过亲朋好友介绍工作人数93%,仅有7%通过网络,中介等其他渠道获得工作。很多回族不看电视报纸,不接触网络,不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收付财产,他们的生活及其封闭,不了解这个时代目前的发展状况。有些人从出生就一直从事兰州牛肉面,馍,大饼等食品的加工生产。其工资过低,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也会给城市带来负面效应。

1.3 但是,这个城市的少数民族中也不乏行业的精英

有些利用自身优势,研究本地区的生态人文。成为某一方面的博士教授,有些发扬本民族的宗教信仰或者语言。这些人同样会给城市带来正面的影响,在培养下一代的过程中更加具有优势。

2 原因分析

2.1 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

甘肃作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慢、年均GDP增长量近几年位列全国倒数,由于经济总量不高,经济拉动带来的就业机会必然少。这一显著恶劣的外部条件使得少数民族就业面临巨大压力。加之国家扶持力度较弱、资金补助较少、相关法律政策不完善等也都在一定方面影响着少数民族就业问题。

2.2 民族宗教影响

少数民族各自信仰不同的宗教。例如回族信仰伊斯兰教、藏族信仰藏传佛教…宗教作为少数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诸如在回族中有一句话"回回的短路",便是由于回族的独特饮食习惯和风俗民俗等影响着他们无法融入汉族地区,甚至是工作和生活。

2.3 就业质量不高

就业质量一方面包括劳动者自身的素质能力高低,劳动者就业素质水平越高,就业质量便成倍递增;少数民族在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方面不具有优势,限制了他们潜能的发挥,影响了他们就业渠道的扩展;另一方面包括对工作满意度,少数民族就业存在观念落后、兴趣单一问题,这也大大降低了其对工作的兴趣感和满意度。

2.4 社会就业压力大

就业宏观数据来看,2017年上半年我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1-6月,全省新增就业33.03万人。城镇就业人口比(样本数)为51.28%,与上月相比上升0.77个百分点。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扔占较大比重,2017年甘肃省内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共13.4万人,较上年增加6000人,加上往年沉淀的未就业毕业生和省外院校回甘择业毕业生,这些压力正在一重重的影响着少数民族就业。

3 解决对策

3.1 国家需重视现代化教育,提高少数民族群体的素质

国家从2006年提出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计划为西部培养一批少数民族高学历专业人才,根据调查显示,近10年时间“少干计划”为西部的民族地区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少数民族人才,毕业生可以针对相应的岗位需求进行培养,一是提高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二是缓解就业压力。在甘肃省内的高校均为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了此政策,根据西北民族大学参加少干计划的同学切身体会,少干计划针对少数民族地方同学自身存在专业知识等方面较为薄弱的缺点给他们提供了很大的就业机会。我国对待少数民族的原则一直遵循“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政府对少数民族无论在教育还是就业上都提供了一定的优惠照顾政策。如双语教学、高考加分计划等政策都有了显著成效,今后须进一步完善相关教育优惠政策,一定坚持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支持与帮助,重点进行基层的义务教育,积极鼓励少数民族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培养符合现代化信息化的人才。

3.2 地方政府需结合当地经济发展,转变传统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

除了针对当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教育问题,还有一些处于非自愿性失业(技术性失业,周期性失业)、自愿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隐蔽性失业等居民的就业问题也值得政府给予高度关注。地方政府需要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一些特色产业、欠缺的工作岗位重点发展与此相对应的培训等,可以结合物质激励和提供事业发展空间,对少数民族的就业行为给予引导。对于有工作能力而欠缺工作技能的应对他们给予工作岗位的定期培训,避免人才的闲置和浪费。我国的产业结构已经慢慢转变,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与此同时带来了很多的就业机会。未来少数民族地区也应结合国家的产业转变,结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优势,发展资源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促使传统工农业向新型化工农业转变,然后利用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业已是一些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长远来看旅游业对于吸纳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3.3 少数民族需转变自身的传统就业观念,不断提升综合能力

(1)就业观念需要多元化

如果个人不够勤奋努力、缺乏能力,那么到头来国家政府给予再多帮助也无济于事。所以提升少数民族的自身能力,增强综合素质,转变择业观念从自身做起对于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就业问题至关重要。少数民族应尽早树立就业意识,而不是单纯的想着继续依靠耕种畜牧或者是考公务员等,也可以考虑结合当地经济自己创业,给自己寻找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就业质量需要不断提升

少数民族在传承自己民族特色文化的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掌握和学习现代文化,除了要学习专业知识,还应广泛了解各方面的知识,积极进行社会实践,从实践中增长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只有自身能力过硬,自身素质过高,才能在激烈的现实社会竞争中取胜。

(3)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和宗教观念

少数民族信仰不同的宗教,民族意识较强,但是应有良好的正确的民族观念,不应有过激的想法,如所谓的“民族优越感”或是“民族自卑感”。大城市虽好,但也不一定适合自身发展;小城市虽小,同样蕴藏着发展良机。不论是在本民族地区还是其他民族地区就业,都应该尊重相互的风俗习惯,民族同胞之间相互关爱,促进祖国的统一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团结进步。

综合上述,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就业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从宏观层面加以调控扶持,也需要从少数民族自身做起,在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扶持下,不断加强自身的综合能力,与汉族其他少数民族进行交流学习转变传统的观念,取长补短,发挥民族优势,成功解决就业问题。

4 所面临的机会与抉择

4.1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优先安排建设项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大力改善投资软环境,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实行土地使用优惠政策,实行矿产资源优惠政策,运用价格和收费机制进行调节。这一些列政策的实施在振兴甘肃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甘肃省带来了很多的就业机会,给少数民族人口带来更多的岗位和发展机会,增加就业岗位。

4.2 旅游产业的发展日趋明显,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旅游业提高经济收入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在西部地区日益明显,各级政府也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全社会旅游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都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如果甘肃省内少数民族人口可以抓住此机会,大力发展家乡的旅游业,必将为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和少数民族人口的就业问题及解决增砖添瓦。

4.3 兰渝铁路,宝兰高铁,银西高铁的相继开通都为甘肃省这个内陆省份提供了发展的必要的交通条件。

有利于企业和资源向本省的迁移,人才的内流,也有利于本省少数民族人口的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和城市的迁移,为解决少数民族人口的就业问题提供了条件。

在面对机会的同时,对于少数民族人口本身来说,也面临着抉择,是继续留在本地发展还是向东部迁移,是为家庭还是事业。甘肃省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人才战略,吸引外来人口,留住本地人口,人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人才具备了,经济才可能发展。

要想解决甘肃省少数民族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大;本省工作人员,工作途径单一,工种单一,工作不稳定等少数民族的就业问题,我们小组认为首先需要国家重视现代化教育,提高少数民族群体的素质,其次需要地方政府结合当地经济发展,转变传统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最后需要少数民族转变自身的传统就业观念,不断提升综合能力。

"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以及近些年提出来的精准扶贫,我们小组认为这些都是很好的政策,我们小组相信只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及我们龙的传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可以解决好甘肃省少数民族地方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扎西,钟福祖,董化琪,马莉《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

[2]杨宜勇 郜凯英 黄燕东 温鹏莉《中国少数民族就业问题研究》.

[3]张明录《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猜你喜欢

甘肃省少数民族民族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席晓辉作品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2017年度甘肃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