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现状分析

2018-12-07孙雪崔然红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专业课专业课程人力

文/孙雪 崔然红,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进入21世纪,国内外经济发展迅速,人才和知识作为智力资源成为了资源配置的第一要素,各企业相互最大的竞争更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并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因此,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已无法满足企业用人的需求,提高优化国内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更适用于企业的用人需求,显得迫在眉睫。目前,我国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高校多达428所,更有多所院校设有硕士培养点和博士培养点,关注和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对提高我国高等院校的人力资源专业培养水平,让毕业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发挥自己的专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1 国内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现状分析

1.1 不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区别比较

目前,国内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高校比比皆是,但不同高校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教育理念,导致国内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参差不齐,不同高校对毕业总学分的要求有着较大差异。一般而言,高校教育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及实践教学的学习。公共基础课比如英语、计算机、政治理论、数学,各高校均有开设,并且所占学分比例较大。对专业课的教学课程安排,大部分高校安排学生在大一和大二学年主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课程的学习,在大三主要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大四则进行常规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实习等。但有的学校比如厦门大学,会选择在学生大二下学期按专业分流,把企业管理细分为人力资源管理在内的8个专业,更有针对性的对各小专业学生进行培养,使得学生专业课方向性更强。对专业课的学分要求,不同高校对学生更是有着不同要求,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大部分高校都是按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招聘与配置、劳动关系管理、员工培训与开发、薪酬管理、绩效考核六大模块进行教学,只是不同高校各自侧重点有所不同,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有的学校进行双语教学,并把基础心理学同样作为专业课程让学生进行学习,甚至有的高校单独开设人员素质测评技术实验课。很多高校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就业,把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规划方面的课程也列入学生必修课表中,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对就业和职场做好规划。对实践教学的学习,不同的高校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比如吉林大学对学生实践教学环节比较看重,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技能的沙盘模拟实验,来锻炼提高学生的经营管理、谈判决策等方面的能力。

1.2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变化情况

各高校对本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也随着教育环境和就业形势的发展而改变,近年来,很多高校主要通过调整本校学生的培养模式,比如对专业课培养的要求提高,专业课模块侧重点发生改变,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模块,培养学生更接近于行业要求,更有利于学生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此外,还有越来越多的学校申请增添了硕士、或博士培养点,为更高学历更高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做出了新的要求与改变,也让各企业在人才招聘时有了更多的选择。

2 国内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建议

当今社会,各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愈加重视,围绕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招聘与配置、劳动关系管理、员工培训与开发、薪酬管理和绩效考核这六大模块的分工也愈加细化,各模块职能化更强,企业也更加关注职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更为重视职工的培训与发展。因此,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具有更为扎实的相关专业知识,具备与人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精神、敬业精神以及良好的心态。综合以上分析,本文对国内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提出如下建议:

2.1 优化课程设计

为了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储备,高校需要突出主干课程,增加实验课程,使专业课程学习与实验课相融合,更深一步理解专业知识并得以有效利用。对课程结构,可以做适当调整,加强对专业课的学习要求,适当减少学生通识课程比例。对每门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主体内容作出明确界定,以避免多门课程讲授同一个知识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必要的,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良好的发挥自己的社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应该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教育,让学生进入大学校门起,在学习专业知识扩展知识储备的同时,得到正确的职业规划指导,尽早对自己的职场以及今后人生的发展道路有一个目标,在毕业后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时,可以从容应对不同的学习环境、职业环境,对学生今后人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 细分专业,重点培养

在追求经济效益与工作效率的今天,职场分工日益细化,部门更加专业化和职业化,是当今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对人才的专业性要求更高,所以高校更应该结合当今时代发展形势,更贴合企业要求来培养人才。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细分为不同的小模块,细分专业方向,对专业基础课程进行系统学习,对不同小专业的学生进行对应方面的重点课程教学培养。同时,学校可以开设一些专业选修课,对有学习兴趣的同学可以有更多选择,进一步扩展学生专业知识的广度和宽度,对优秀人才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2.3 强化实践教学,增强创新能力

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注重理论授课与实践相结合,适当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及动手实践能力。此外,学校可以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国家的长久发展,步入国际化注入持久动力。

2.4 增强师资力量

目前随着高考改革,大学扩招的不断推进,每年入校新生越来越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数量也相应增加,因此,导致许多高校师生比例不协调。所以,高校应该适时引进专业教学人才,提高师资力量,增强对教师的考察考核,不仅注重教师的专业知识,还要关注教师的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充分发挥教师创造力,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各方面培养学生专业能力。

2.5 人才培养与国际化接轨

国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与国际化接轨,高校应该将国际化理念渗透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一方面,通过引进海外人才,加强资金投入,保障高校具有国际化的软硬件设施,创建一流的师资队伍,同时开展高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国际交流合作,加大学生课程实训,培养他们国际化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严格实施学校规章制度,可以以学分制为手段,约束学生完善培养制度。同时,加大国外课程资源信息共享,为学生搭建更加方便快捷的网络交流平台,积极学习国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开发性课程,同时也可以传播本校的优秀教学资源,促进各高校间资源共享,加大竞争与合作,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及人才培养的完善。此外,高校可以加强与本校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联系,以调查问卷等方式深入了解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及学习情况,跟踪调查、与时俱进,及时发现问题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各国之间经济交流与联系不断加强,开放性与多元化的经济发展使得人才的培养与流动也愈加明显,因此,对人力资源专业的人才培养,国家更应注重国际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性人才,并能实现有效资源配置以及发挥展现国际化人才的聪明才智,在企业和工作岗位上发挥其个人价值。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动力之源和人才基础,加强国内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加大国内兄弟院校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合作,汲取优秀的人才培养成功经验,培养高效、实用、与时代接轨的专业性人才,对学生的职业以及企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苏晓惠.国内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现状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7,(1):144-146

[2]陈华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南风,2016,(8):98.

[3]李惠丽.企业视角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4,(12):107-107.

[4]吴文静.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创新科技,2016,(6):48-50.

[5]李惠丽.企业视角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6,(3):119-119,123.

猜你喜欢

专业课专业课程人力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