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商业银行财富管理研究

2018-12-07王垚上海大学

新商务周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理财产品财富商业银行

文/王垚,上海大学

1 背景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出现了高速增长。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财富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2017年11月,胡润研究院联合发布《全球视野下的责任与传承—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需求白皮书》,胡润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12月1日,大中华区千万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186万,其中拥有千万可投资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 94.8万 ;拥有亿万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12.1万。私人财富增加的同时,人们的理财观念也越来越强。股票投资虽然收益率高,但是风险也很大,不是大多数家庭首选的财富管理方式。支付宝、京东推出的一系列理财产品销量非常好,这足以证明人们正在积极寻找合适的财富管理方式,人们对财富保值增值的意愿非常强烈。因此,专业的财富管理业务拥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所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国外发达国家财富管理业务的先进性与创新性,从中发现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存在的弊端并进行改进,使我国的商业银行财富管理市场更加成熟。财富管理额的不断增加能给商业银行带来非常可观的收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

2 我国商业银行财富管理现状分析

2.1 规模不断增长

2002年我国理财产品首次登台到现在的十几个年头里,总体上来说我国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方面的发展可谓是越来越快,规模、数量等方面都由原来的小规模慢慢发展成了大规模,而且其趋势也在不断地扩大。由于经济复苏给我国商业银行提供了一定的动力,因而在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方面的发展可谓是惊人的。根据官方信息的公布,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保持稳步增长,虽然增速有可能减缓,但是总体上还是有所增长,体现了我国商业银行在理财方面的建设还是比较迅速的。

2.2 市场结构发生变化

在理财产品发展的同时,我国各类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发行的地位方面也逐渐的发生了变化,从之前以股份制银行为主要的主力军,由于净值化转型大趋势下,逐渐转变为城商行和农商行为发行主力,使得理财产品的市场结构份额发生了变化。

2.3 人民币理财产品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历程来看,2005 年我国人民币理财产品首次出现。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发展成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主导。相对于外币理财产品,客户更能接受本币理财产品。所以,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展非常迅速。

3 国外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特点

3.1 美国:

3.1.1 专业、独立且客观

美国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利润来源比较多元化,主要由手续费和佣金两方面构成:通过为顾客制订财富管理方案而收取财富顾问费,当配置产品时,向产品发行机构收取佣金。美国的财富管理师在向客户提供理财规划的同时,还提供金融商品的投资顾问、个人税务及会计咨询等多种服务。

3.1.2 产品和服务外延不断拓展

目前,美国的财富管理产品大致分为7大类,包括:经纪服务;核心银行业务;融资产品;保险保障产品等。单从资产管理产品分析,其变化趋势是从推出单一产品到定制投资产品,再发展到提供全盘的规划和解决方案。

3.2 新加坡:

据英国伦敦的独立研究机构(财富观察)2013年5月发布报告显示,新加坡目前是全球第四大的离岸财富管理中心,预计至2020年新加坡将取代瑞士成为全球最大的离岸财富管理中心。

3.2.1 新加坡商业银行财富管理的模式

新加坡银行业者对财富管理客户群体采取分类方式,一般以受托管理资产500万新元为一个重要门槛,高于此门槛的财富管理客户,除了以私人银行方式从事财富管理服务以外,信托业务也是银行业者财富管理的重要支柱,但是服务的客户群体比较没有特别的资产管理规模差别,信托业务可以根据资产的规模、年龄及家庭背景进行不同的规划。

3.2.2 新加坡商业银行财富管理的特点

1、税收水平低,吸引很多外资流入

2、法制健全、监管严格

3、完善的资本市场以及多元化的专门人才

3.3 香港:

香港2012年首次超越新加坡成为亚洲最大的资产管理中心。私人财富管理公会预计,到2020年,香港将拥有100万至3000万美元净资产的人将上升至23万,其净资产升约24%达到1.4万亿美元,折合约10.9万亿港元。香港财富管理的特点:

(1)财富管理多层次、多品类、多币种

(2)相对内地市场更具有灵敏性和有效性

(3)内地资金大量涌入

4 我国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虽然在这十几年来发展很快,但是相比发达国家,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我国目前市场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依旧很低。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国外银行是采用混合经营的模式,很多大型银行已经越来越接近“全能型银行”。但国内商业银行采用分业经营模式,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业务的经营是分开的,这种分业经营限制了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更多方位的服务,我国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4.1 国内宏观环境制约因素

我国银行业目前实行的是分业经营模式,由于商业银行不具备证券、保险的牌照,所以在进行财富管理业务时,商业银行还要依赖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与发达国家相比,独立、自主性很差,业务方面存在较大的被动性。

4.2 理财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1)币种设计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在人民币理财产品还是没有改变其主导地位,以 2016 年人民币理财产品占比 98.05%来看,剩余币种(美元、欧元、澳元等币种总和)只占 1.95%,体现了理财产品币种发行的高度同质性。

(2)收益方式。我国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收益主要是非保本浮动收益型,占比比较大。从该方面看,有同质化现象。

(3)投资方向。我国商业银行在挂钩股票、利率方面占比较大,之后根据和讯网的相关资料可以看到在混合型理财产品方面也占比很大,投资方向有同质化趋势。

(4)期限结构。2013—2016 年我国商业银行不同期限的理财产品占比中, 1—3 月内理财产品占据半壁江山(50%以上),我国以商业银行在期限理财产品方面大致趋于短期化。

4.3 风险管控能力和其承担能力不匹配

当前很多商业银行在风险监管能力方面还是有所欠缺,此外自身的承担风险的能力也有所不足。作随着业务复杂程度的增加,风险管理的难度也在增加。但是一些商业银行无论是在治理能力和管理理念,还是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方面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4.4 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良莠不齐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中国的财富管理人员由于专业化程度不太高,很多不能进行这种综合型服务。而且,一些素质较低的从业人员可能对客户的风险水平、盈利要求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导致营销失败。

5 我国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对策

5.1 加强培训专业设计人才

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训,加强对营销人员的专业知识的提高。在培训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营销人员的专业素养的提高,同时加强对销售能力的培养。若是没有更强的专业人才,可以引进人才或者人才培养的方法。也可以向国外优秀的人才学习并借鉴他们的方法,探索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方法。

5.2 创新财富管理产品,避免同质化严重现象

目前,商业银行可以进行多市场的混合投资,例如融合货币市场、债券市场、权益市场以及私募等多种渠道,并且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为他们个性化的配置资产在各个市场上的比例从而实现客户资产收益最大化。

5.3 打造专业互联网平台吸引客户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兴起,银行可以推出更多的财富管理产品供客户在网络上选购。对于客户来讲,可以更快速地搜寻符合自己的产品进行投资。从众多理财产品中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大大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苏民 高歌 田彬.财富管理:中国商业银行转型的战略选择—兼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SWOT分析.《金融纵横》2010(01)29-32;

【2】潘新民.财富管理与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转型.《行长论坛》2007(12).35-37

【3】曾博.打造我国商业银行财富管理的特色品牌.《财税金融》2017(29)59-61

【4】倪玉鹃.我国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探析. 中央财经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猜你喜欢

理财产品财富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商业银行应主动融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新财富500富人榜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非保本理财产品
保本理财产品
非保本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