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产品供给不均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矛盾及解决对策研究

2018-12-06曾光顺周长美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均等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

曾光顺,周长美

(黑河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进民生福祉,我国政府不断深化改革,重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央和各地方政府都加大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但由于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公共产品供给不均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仍存在诸多矛盾。解决这些矛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提高供给能力、提高服务能力、提高质量、提高满意度等方面综合施策。

一、城乡教育资源供给不均与城乡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矛盾及解决对策

1.关于城乡教育资源供给不均与城乡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矛盾。长期以来,农村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短板。近年来,国家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但农村中小学无论在校园校舍、教学设施、仪器设备等硬件方面,还是在师资力量等软件方面,与城市的中小学差距都是相当明显的。如一线城市甚至二线城市的许多名小学、名中学,有游泳池、塑胶跑道,而许多农村、边远地区的学校可能还缺桌少椅。大城市里的中、小学有许多博士教师、外教教师,可农村边远地区学校一个教师要身兼数职,而且缺少现代多媒体技术等新知识、年纪普遍偏大,许多农村青年教师的流失现象相当严重。因此,乡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资源分布差距较大,教育不公平的问题未能有效解决。城乡二者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乡村孩子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愿望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短缺的矛盾比较突出,城乡教育资源供给不均与城乡教育服务均等化存在矛盾。建设惠及城乡全民的公平教育,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价值取向。

2.城乡教育资源供给不均与城乡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矛盾解决对策。全面落实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改变农村小农经济、生产力相对落后面貌,采取积极措施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统筹城乡义务资源均衡发展,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级政府着力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上下功夫,加大倾斜力度,努力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全力打造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升级版,让教育在公平基础上实现“有质量”,更加重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切实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薄弱学校、贫困地区、困难群体倾斜。建设标准化的农村校园,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力度,对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薄弱问题高度重视,统筹城乡教育发展,通过政策倾斜努力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和乡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着力增强农村教育活力,保障农村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城乡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不均与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矛盾及解决对策

1.关于城乡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不均与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矛盾。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城市许多医院的医疗设备、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可以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媲美。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城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存在着覆盖率低、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据统计,我国70%的医疗资源配置在城市,占总人口多数的农村人口仅享有少数的医疗卫生公共资源。城市医疗机构和医疗资源配置相对齐全,高层级医院集中在大中城市,医疗设备比较先进,医务人员水平高,尽管2020年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乡村地区在卫生资源总量、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医疗设施等方面与城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政府财政对农村医疗机构投入严重不足,造成财政对城乡医院投入不均,农村、乡镇和社区医疗资源严重短缺,无法提供患者所需医疗服务。因此,城乡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不均与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存在矛盾。

2.城乡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不均与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矛盾解决对策。健全财政投入机制,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在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上狠下功夫,协调城乡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逐步建立农村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着力健全和发展县、乡、村三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卫生资源均衡发展,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分级诊疗信息系统,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公共医疗卫生产品,为乡村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健康服务。消除城乡居民公共医疗卫生产品的“享受不均”,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努力推进建立城乡人人享有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维护医疗卫生的公平公正。

三、城乡社会保障供给不均与城乡社会保障服务均等化的矛盾及解决对策

1.城乡社会保障供给不均与城乡社会保障服务均等化的矛盾。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供给不均,新时期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尽管仍然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更好满足城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但以五大社会保险为主体的制度体系总体比较完善健全。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虽已建立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现阶段仍不健全不完善,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标准远低于城市居民且农村救济款项有时不能按时发放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然覆盖了绝大部分农民,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旨在“大病统筹”,与城镇医疗制度的全面医疗保障相比,绝大多数农民被排斥在现有的普通疾病医疗保障制度之外,看似均等的制度还是不公;事业单位、企业职工等享有失业保险,农村居民无缘失业保险,这种失业保险制度的存在,本身就是不均。因此,城乡社会保障供给不均与城乡社会保障服务均等化之间存在矛盾。

2.城乡社会保障供给不均与城乡社会保障服务均等化的矛盾解决对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这为解决城乡社会保障供给不均与城乡社会保障服务均等化的矛盾指明了方向。推进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的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完善医保缴费参保政策,改进个人账户,开展门诊费用统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农村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更好满足农村居民对卫生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的美好期待。建立完善农村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着力建立和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农民享有卫生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深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着力解决失地农民和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制度在推进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等制度建设上下功夫,按照“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的要求努力探索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养老保障制度。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公共财政投入要优先保障农业农村发展,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城乡社会保障服务均等化奠定物质基础。

四、城乡基本公共设施供给不均与城乡基本公共设施均等化的矛盾及解决对策

1.城乡基本公共设施供给不均与城乡基本公共设施均等化的矛盾。由于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改革滞后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不均,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相对落后,通讯、水、电、路及图书馆、学校等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在城乡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城市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公路、厕所、垃圾处理站、供水及排水工程等。十八大以来,围绕改善文化民生、推进文化扶贫,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但乡村图书馆、体育馆、影剧院等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仍然相对薄弱,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供给不均。城市基本公共服务部门中人员、设备等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比农村高许多,城乡差距较大,这与城乡基本公共产品均等化存在矛盾。

2.城乡基本公共设施供给不均与城乡基本公共设施均等化的矛盾解决对策。全面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各级党组织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好满足新时代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按照“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的要求,研究制定将农村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家长期发展规划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规划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金融和财政政策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向农村基层倾斜的改革,为促进城乡基本公共设施均等化提供财政和金融支持。完善财政政策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应重点向农村基层倾斜,做到科学合理,增强基层政府提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能力,提高质量,提高满意度。创新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逐步形成有序竞争和多元参与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加速城镇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

除了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不均外,区域之间也存在公共产品供给不均、财政供给不均、人员、设备和设施供给不均等,解决公共产品供给不均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落实十九大基本精神,推动《“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

均等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
新疆少数民族妇女享有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现状研究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某综合医疗卫生中心暖通空调设计分析
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召开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山东省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的对策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京津冀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京津冀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