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研究

2018-12-06孙得利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小康社会贫困人口

孙得利

(黄河科技学院,郑州 450063)

改革开放后,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中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已提前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做出的庄严承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扶贫攻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发表的一系列讲话,是新时代我国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精准扶贫”的提出为扶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保证,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内涵。

一、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特征

(一)创新性

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时代进步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创新立足与国情、突破传统局限,依托扶贫脱贫现实、推动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毫不动摇坚持和推进反贫脱贫大业,勇于创新,形成精准扶贫思想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精准扶贫进入深度扶贫这一历史阶段脱贫攻坚的胜利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和行动指南。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脱贫攻坚中树立崇尚创新的理念,坚持大扶贫格局,敢想,敢干,敢于创造扶贫攻坚大业的新局面。

(二)人民性

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显著特征和优良品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政治本色的根本标志,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价值追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实现小康,是其始终如一关注扶贫脱贫问题的初衷。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党的最高利益和核心价值。纵观新中国扶贫开发的历史,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性特质,得民心、顺民意、谋民利。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根本价值立场,推动扶贫开发工作迈上新台阶,为2020年全面脱贫奠定了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三)全面性

1.扶贫对象覆盖人口的全面性。党的十九大强调,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因此可以看出,扶贫对象覆盖人口没有地域限制,没有城市与乡村之分,没有身份限制,无论工人、农民等一起迈入小康社会,实现全面脱贫。扶贫对象的精准全面是基于大扶贫的格局,全面脱贫,全面小康社会才能真正惠及全体人民。扶贫为了人民,扶贫依靠人民,扶贫人人参与,成果人民共享。

2.精准扶贫覆盖区域的全面性。精准扶贫,全面脱贫,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覆盖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脱贫。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的力度,打破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的差距,是全面脱贫,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全面脱贫,不仅是总量和速度上的完成目标,而且应整体上在居民收入水平、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上缩小差距。

二、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的意义

(一)精准扶贫的理论意义

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习总书记曾指出,马克思主义也好,社会主义也好,能够在中国取得胜利,关键是我们党不断推进其中国化,紧密结合加以运用。新世纪,习近平总书记将精准扶贫思想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前几代国家领导人扶贫开发的基础上,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并提出了实现精准扶贫脱贫的具体路径。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是为了使全国各民族、各地区的贫困人口整体摆脱贫困的状态,改变贫困的处境,进入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传承了共同富裕思想。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毛泽东时代,共同富裕思想体现为“吃大锅饭”,过集体生活,追求共同富裕。邓小平时期,共同富裕思想表现为“先富带动后富”,实现改革开放,最终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习近平提出精准扶贫思想,要全面脱贫,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共同富裕思想体现为“先富帮助后富”。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升华了共同富裕的境界,续写了扶贫开发事业新的篇章,丰富了共同富裕的理论。

3.增补和丰富了反贫困理论。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思想,增补和丰富了反贫困理论。习总书记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

新中国成立以来,持续向贫困宣战,改革开放后,实施了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精致扶贫、脱贫,创新扶贫方式,开创了扶贫开发的新局面。十九大后,在社会合力的推动下,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精准扶贫、脱贫的道路。我国成为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这个伟大成就,足以证明中国脱贫攻坚的胜利,反贫困理论进入了新时代。

(二)精准扶贫的实践意义

1.有助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九大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的决胜期。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切实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精准扶贫的最终目的是全面脱贫,贫困人口贫困地区一道进入小康社会。回顾历史,丰衣足食,家道小康一直是中国老百姓最朴素的追求与向往。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是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2.有助于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扶贫、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以什么样的思路来谋划和推进中国特色扶贫开发建设,在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作用。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发展中大国,坚持正确的政治道路是关系到根本、关系到全局的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全体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的正确道路。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与决心,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结语

精准扶贫是一个历史性课题,也是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当今中国处在扶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上,组织一切扶贫力量,吸收一切扶贫资源向贫困发起进攻,也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提出的政治号召,也是时代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从萌芽到成熟,从成熟到发展,是精准扶贫实践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

我国成为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这个伟大成就,足以证明中国脱贫攻坚的胜利,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新的时代。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从精准、科学、创新等新的层面思考并践行新时代的扶贫战略,对共同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和促进意义。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小康社会贫困人口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企业慈善行为、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隐形贫困人口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奋进“十三五” 实现“小康梦”——小康社会在江苏大地的现实写照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