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酸饮料=毒药?

2018-12-04云无心科学松鼠会成员

妈妈宝宝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甜味剂含糖碳酸

文/云无心 科学松鼠会成员

编辑/张琳、英斯

设计/庞婕

碳酸饮料的校园禁售令

2013年10月31日,北京市教委发布了一个通知,禁止在中小学校内销售碳酸饮料,一经发布就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有人称这是一项“与国际接轨,保护学生健康”的举措。说其“与国际接轨”,不免有一些夸张,不过英国和法国的确已经禁止校内销售含糖软饮料。美国也有相似规定,洛杉矶、费城、迈阿密等城市对含糖软饮料的校内销售进行了限制或禁止,加州早在2005年就把这种限制变成了法律。

“碳酸饮料”顾名思义,是指加入了二氧化碳的饮料,比如苏打水、汽水等。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更多地将“碳酸饮料”认定为可乐、雪碧等甜饮料。那么,这些饮料到底有什么问题,以至触犯众怒,被完全禁断于校园之中呢?

含糖过高引发肥胖和龋齿

受大众喜爱的碳酸饮料大都是甜的。饮料要达到大多数人喜欢的甜度,需要添加10%左右的糖。不管是蔗糖还是高果糖浆,10%的糖都是一个过高的分量。以经典版可乐为例,一杯麦当劳儿童杯(250毫升)中所含的糖分高达30克。美国心脏协会推荐,这种来自于“添加糖”的热量,成年人男性和女性每天不宜超过150和100大卡,分别对应于37.5和25克糖。对孩子而言,30克糖显然是有点多了。

糖摄入量过多对儿童健康的首要影响是引发肥胖。2006年《美国临床营养杂志》发表过一篇综述性文章,文章总结了10年间发表的30项高质量研究成果。而2007年《美国公共健康杂志》发表的另一篇综述则收集了88项研究成果。两篇综述的结论非常一致:含糖饮料的饮用与体重的增加密切相关。这也是支持学校禁售令的直接原因和证据支持。

除了导致体重增加,糖还对牙齿健康有重要影响。人体口腔内存在许多细菌,残留在口中的糖会成为细菌的养料,促进它们的生长。生长的同时,这些细菌把糖转化成酸,腐蚀牙齿,最终导致龋齿。

当然,还有许多碳酸饮料是“低糖”或者“无糖”的。“低糖”饮料是用甜味剂代替了部分糖,而“无糖”饮料则是完全依靠甜味剂来产生甜味。甜味剂不产生热量,也不会被细菌发酵导致龋齿。如果跟饮用同量的含糖饮料相比,它不容易引发肥胖和龋齿等问题。但是,饮料毕竟只是饮食的一部分,除了它本身的热量,还需要考虑它对其他食物摄入的影响。有一项动物实验显示,吃甜味剂的老鼠比吃糖的老鼠胃口更好,相应地会吃下更多食物,而这同样会增加体重。

钙磷比例失衡影响骨密度

除了糖,碳酸饮料中的其他成分对人体健康也鲜有积极作用。例如,很多碳酸饮料中都含有磷酸。磷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成骨和蛋白合成不可或缺。但是,人们的正常饮食中已经含有丰富的磷。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存在磷缺乏的问题,反倒是“磷过量”更值得关注。摄入过多的磷会导致血液中的磷含量增加,与钙结合之后沉积下来,可能导致器官与组织硬化。人体从饮食中摄取的磷应该与钙形成均衡的比例。如果比例失衡,磷多而钙少,人体就会用骨骼中储存的钙与新来的磷结合,从而影响骨密度。此外,铁、锰和锌等金属元素的利用也会受到干扰。

美国的推荐标准是,1到3岁的儿童每天摄入460毫克磷,4到8岁是500毫克,而超过3000毫克则被认为“过量”。正常饮食中的磷已经完全满足需求,很多人可能已经接近“推荐安全上限”。虽然可乐中的磷不算多,一听之中只有几十毫克,但毕竟没有积极作用,能避免还是避免的好。

咖啡因导致宝宝难入睡

很多碳酸饮料中还含有咖啡因。咖啡因是一种神经兴奋剂。对成人来说,适量的咖啡因对健康有一定益处。但对于儿童,那些益处并不明显,反倒是“刺激神经兴奋”“导致入睡困难”的问题更值得关心。咖啡因还有可能会破坏儿童体内维生素B1,引起维生素B1缺乏症。此外,咖啡因还有引起肠痉挛的潜在危险,常饮咖啡儿童容易发生不明原因的腹痛,同时影响食量,造成身材矮小。加拿大营养学家建议,学龄前儿童每天摄入的咖啡因不要超过45毫克,而一听可乐中的咖啡因含量通常在30到50毫克之间。

饮食对健康的影响都跟食用量有关。碳酸饮料不是毒药,不会因为喝了几杯就受到重大伤害。但健康是细水长流、聚沙成堆的过程。碳酸饮料除了“好喝”,对于健康几乎没有积极影响。一个人饮食总量差不多是固定的,某种食物吃得多了,另一种就吃得少。习惯了喝碳酸饮料,就会减少其他更“健康”的饮食摄入。比如前面提到的科学论文就发现,喝碳酸饮料多的孩子,喝牛奶就比较少。

所以,碳酸饮料,孩子们还是争取尽量少喝的好。

猜你喜欢

甜味剂含糖碳酸
含糖饮料和果汁或都增加患癌率
废弃混凝土碳酸化再生利用技术进展
甜味剂安全吗
冒泡的可乐
甜味剂还是糖?这是个问题
无糖食品真的不含糖吗
百密一疏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知识梳理
蚂蚁爱吃“糖”吗
饮料含糖,孩子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