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管理中参与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

2018-12-03季兰英

智慧健康 2018年33期
关键词:情况护理人员研究组

季兰英

(吉林市骨伤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0 引言

伴随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提升,除了愈发高要求日常生活外,在医疗方面,对于服务质量和态度的要求也愈发提高。因护理人员的护理效果能对患者的治疗疗效产生直接影响,所以,为能更好满足患者的需求,医疗模式的转变已成为必然趋势[1]。开展临床护理管理时,为保证临床护理质量有所提升,对日常管理工作的加强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2],与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相比,参与管理模式的实施,既能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而且对临床护理工作合格率的提高也具有促进作用。故本文以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为研究时段,经比较分析在护理管理模式中,参与管理模式开展前后取得的效果情况,现做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资料

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时段,回顾性分析我院的护理管理模式。把2016年6月前开展的常规护理的62名护理人员看作参照组,其中年龄21-43岁,平均(35.4±2.4)岁;学历:本科15名,大专30名,中专17名。把2016年6月后开展的参与管理模式的62名护理人员看作研究组,其中年龄22-44岁,平均(36.3±2.5)岁;学历:本科14名,大专32名,中专16名。

1.2 方法

把2016年6月前开展的常规护理管理的护理人员看作参照组,具体包括常规消毒护理和病房检查、健康知识教育和病理记录等。另外,科室还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常规护理考核,以及对护理情况观察。

把2016年6月后开展的参与管理模式的护理人员看作研究组,管理模式的开展具体如下:①护理管理计划的拟定:护士长应定期组织培训护理人员对参与管理模式相关知识的学习,从而增加护理人员对参与管理模式的认知及掌握情况,每周定期组织开展座谈会,对一周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工作情况、计划及时拟定。②对于护理管理的开展,护理人员要积极参与。护士长应增加对科室护理人员具体护理特点和资历、水平和经验等情况的掌握,对护理人员的具体护理情况综合考虑,尽量保证岗位工作分配合理化。主管护师可不定期或定期行政查房;结合护师具体情况,2周1次业务查房工作分配,每周1次带教管理工作和病历文件书写工作;结合护理人员具体情况,对公休座谈会工作合理分配,每月1次,对于相关物资的保管工作,如贵重器械和急救物品等,定期进行检查、清理,每月1次,每月2次护理业务的学习管理,每周1次健康教育集体授课,每月考核1次护理人员护理技术的相关操作。③质量控制:设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小组成员保证有较高的护理水平、护理经验丰富和资历丰富等,能及时检查日常基础护理情况和科室隔离消毒情况、危重患者护理情况和病区管理情况等,结合检查结果,对护理人员开展奖惩制度,不仅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而且还能使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每月考核护理人员对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核结果可与护理人员的晋升、工资等情况挂钩。病区查房每日3次,第1次查房时可进行护理文书填写和病区卫生清洁、晨间护理和标本采集等,检测危重症者临床表现情况;第2次查房时,对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将护理记录详细做好,对病房隔离、消毒,同时对医嘱情况进行核对。第3次查房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开展危重症者护理工作和病区卫生护理、基础常规护理和对患者治疗情况的掌握等。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需查房1次,对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以及患者的心态情况详细记录,并通过与患者的具体情况相结合,适当调整相应护理管理内容。

1.3 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参照组与研究组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情况;比较观察研究组和参照组护理人员的消毒隔离和查对制度、基础护理和病理管理及一级护理等护理质量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把SPSS 23.0软件作为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连续校正卡方检验。应用(±s)表示计数数据,t检验为组间对比。以0.05为界点,当P大于界点值时无统计学意义;P小于界点值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护理人员操作技巧、理论知识评分情况

研究组护理人员的操作技巧、理论知识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表1示。

表1 对比护理人员操作技巧、理论知识评分情况(±s)

表1 对比护理人员操作技巧、理论知识评分情况(±s)

组别 操作技巧 理论知识参照组(n=62) 76.50±5.02 78.00±5.33研究组(n=62) 90.91±4.64 91.93±5.63 t 16.598 14.148 P 0.001 0.001

2.2 对比护理质量效果

研究组护理人员的消毒隔离和查对制度、基础护理和病理管理及一级护理等护理质量效果情况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表2示。

表2 对比护理质量效果[n(%)]

3 讨论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医疗模式的转变,为能更好提高医疗质量,医疗人员除了要对临床疗效加以重视外,还要尽量满足患者多提出的护理需求。传统护理管理是以往临床常用的管理模式,但此方法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加之护理水平差,护理质量低等情况,无法使患者的需求得到满足,进而易诱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护患间关系出现裂痕,影响护理效果[3]。基于此,及早转变护理管理模式非常重要。本文以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为研究对象,经对比开展参与管理模式前后的效果情况,从上述研究结果中可知,将参与管理模式用于护理管理中,可有助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提升,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因为参与管理模式的实施,对护理人员具体操作情况更加重视,保证护理人员工作环境的公平化。曾在张金凤[4]等研究报道中显示,对照组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和一级护理、病区管理和消毒隔离及查对制度等护理效果情况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因上述研究报道与本次研究内容相符,由此可证实了在护理管理中开展参与管理模式的优势。而且,在实施参与管理模式,护士长可结合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对岗位进行合理分配,能使不必要人员资源浪费情况的发生降低。同时,参与管理模式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参与度,使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及积极性有所提升,能使其日常护理质量与水平得到保证,使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降低,避免护患纠纷[5]。除此之外,参与护理模式的开展,护理人员能有效加强自身在自主管理期间对护理工作的认知,能保证护理操作的进行更具规范性,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将自身的护理观念转变,增加自身对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对护理操作工作更重视;另外,通过设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能提高护理人员间的交流沟通,互帮互助,使团队的凝聚力、协作力提升;定期考核护理人员相关护理知识,开设奖惩制度,便于规范护理人员日常护理操作,对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推动作用[6]。

总而言之,在护理管理中,参与管理模式的实施对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的掌握,避免不必要纠纷事件发生,值得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情况护理人员研究组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脱发 养“老金”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特殊情况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