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发性肋骨骨折内固定治疗及年龄和骨折肋骨数对预后的影响

2018-12-03张宏伟

智慧健康 2018年33期
关键词:骨板肋骨多发性

张宏伟

(宜兴市人民医院 心胸外科,江苏 无锡 214200)

0 引言

肋骨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之一,是常见的胸部创伤疾病,在第4-7肋间较为多发,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钝器胸外伤。由于胸部重要脏器较多,当发生胸部骨折时,极易出现呼吸困难、反常呼吸、气胸、血胸、血气胸、肺挫伤及连枷胸的出现,甚至会出现肺部感染,引发呼吸机循环系统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多发性肋骨骨折是指两根或两根以上肋骨同时出现骨折的类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胸壁稳定性降低,机体恢复所用的时间较一般骨折更长,治疗的难度显著增加。目前临床手术方法对于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内固定术是常用的手术方法,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逐渐广泛,内固定术也包含多种术法类型[2]。同时骨折患者的年龄及骨折肋骨数对预后也有较大影响。经过本院长时间的临床实践可知,给予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爪型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本文将对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肋骨骨折患者进行分析,以探究多发性肋骨骨折内固定治疗及年龄和骨折肋骨数对预后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病例样本分析对象进入研究,以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有34例患者,其中男20例,女14例;患者年龄在23-71岁,平均(49.3±1.6)岁;致伤原因:高空坠落9例、交通事故18例、挤压7例。观察组的患者数为34,其中有男19例,女15例;患者年龄在24-74岁,平均年(48.9±2.1)岁;致伤原因:高空坠落8例、交通事故19例、挤压7例。所有患者均经过胸部X线、CT检查确诊。将合并脏器大出血、颅脑损伤的患者剔除,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参与书,在基线资料方面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可顺利进行对比研究(P>0.05),且本次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爪型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根据患者初次胸部CT的数据进行胸部三维重建,根据三维重建的模型对肋骨骨折的部位在体表的反应做出评估,在体表做定位。患者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胸部定为处做手术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明确肋骨骨折的部位后在肋骨骨折的上下缘锐性分离肋间肌和新生的瘢痕粘连,以骨膜剥离子对合复位骨折肋骨,参照肋骨的弯曲程度塑形爪型肋骨接骨板,将其置于肋骨骨折端,使得肋骨接骨板的各个爪合并抱拢肋骨,在操作时应避免将层壁胸膜穿透。术后使用弹力绷带对胸部进行加压包扎处理。

对照组患者接受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术治疗,使用可吸收肋骨钉对骨折的肋骨进行固定,其余操作同观察组。

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及肋骨骨折数的相关数据,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3]

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给予患者相应的检查,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定。将治疗后经X线检查骨折已经完全愈合、相关功能恢复正常定为显效;将治疗后经过X线检查骨折部位得到较好的恢复,但活动时有受限、肿胀感等定为有效;将治疗后未有好转定为无效。计算有效率。观察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基于SPSS 19.0版本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型指标以例(n)、率(%)的形式描述,组间指标差异检验分别采用(χ2)和(t),P<0.05表示两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结果

94.11%为观察组治疗后的有效率,79.42%为对照组治疗后的有效率,明显可见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结果比较(n,%)

2.2 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88%,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65%,观察组的数值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表2为具体数据。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结果比较(n,%)

2.3 年龄、肋骨骨折数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次研究收集对照组患者的数据,经过统计分析可知,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有6例,其中有3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占比为50%。且对照组患者中有8例患者肋骨骨折数在6根及以上,此8例患者有1例治疗显效、2例治疗有效、5例治疗无效,治疗的有效率仅为37.5%。可见老年患者及骨折数在6根及以上的患者预后效果较差。

3 讨论

爪型肋骨接骨板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材料,可以依照骨折肋骨的弯曲程度进行塑形,并对骨折端进行持续性的咬合[4]。且爪型肋骨接骨板较薄,可以仅仅贴合在肋骨的表面,爪型部分具有很好的抗旋作用,可以有效固定胸廓,防止纵膈出现摆动,减少旋转移位的发生,且较小影响骨髓腔及胸部外观,治疗的效果显著。传统的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术可能会导致胸壁塌陷,损害肺复张,严重者甚至会引发急性的呼吸衰竭[5]。本文研究可知,接受爪型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治疗的有效率为94.14%,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88%,显著优于接受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治疗的有效率为79.42%,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其良好效果[6-8]。

综上所述,爪型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在肋骨骨折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且老年患者及骨折数在6根及以上的患者预后不良,应予以注意。

猜你喜欢

骨板肋骨多发性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接骨板内固定参数对骨愈合过程的影响分析
肩峰下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结合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迷人肋骨
L型解剖接骨板治疗Pilon骨折的应用体会
接骨板四点弯曲测定中屈服载荷的获取方法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肋骨带外固定加外敷万伤接骨膏治疗单纯性肋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日安,白天
肋骨四位像应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