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缓解剖宫产术后腹胀的护理体会

2018-12-03王媛陈双双游婷李刘晓蓉陈正红

智慧健康 2018年33期
关键词:肠蠕动鸣音脏腑

王媛,陈双双,游婷李,刘晓蓉,陈正红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8)

0 引言

基于我国长期以来的高剖宫产率,随着政府二胎政策放宽,剖宫产率较往年更显著增加[1]。剖宫产术中产妇肠管不同程度受到激惹、创伤,或者因切口疼痛[2],麻醉药物和镇痛泵的持续应用等一系列原因导致胃肠功能减弱,肠蠕动减慢,排气时间延迟,导致腹胀的发生[3]。据资料显示,术后腹胀发生率达到54%[4]。而产妇尽早排气,有利于产妇身心健康,继而产妇正常饮食恢复利于营养的及时补充和乳汁分泌[5],对于母婴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6]。

中医认为,剖宫产术后腹胀的原因与产妇分娩失血,伤津耗气,气血亏虚,肠道失于濡润,大肠传导无力有关。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血虚肠燥、阴虚火旺、气血虚弱三种类型。若治疗不当,则会给产妇的进食、睡眠、情绪、母乳喂养及康复带来不利影响,增加产妇的痛苦。中医耳穴压豆和穴位贴敷可以温而持久地刺激经络传导,标本兼治,促进产妇胃肠功能恢复,缓解腹胀[7]。

为探讨如何缓解产妇术后腹胀,笔者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l7年12月我院产科剖宫产术后腹胀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对照的方法,对观察组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遵循中医的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护原则,运用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对其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产科剖宫产术后腹胀产妇100例,平均年龄在28.5岁,其中,一胎68例,二胎32例,选取标准,依据腹胀分度Ⅰ度(轻度):腹部隆起,略高于胸部,软。叩诊呈低调鼓音。肠鸣音可减弱、稍有亢进或正常。可有轻度腹胀感。Ⅱ度(中度):腹部隆起,明显高于胸部,有一定张力。叩诊呈中调鼓音,范围及强度均增加而明显。肠鸣音多减弱,自觉腹胀明显,影响进食或其他代谢。Ⅲ度(重度):全腹部明显隆起呈球形,压之硬而不适,无反跳痛。叩诊呈高调鼓音,可出现金属敲击声,随体位无任何改变。肠鸣音明显减弱或消失,偶可闻及气过水声,有明显胃肠道反应。

随机将100例病例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两组病例在年龄、胎次、手术时间、腹胀程度、便秘时间、使用镇痛泵等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病例首先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术后6小时协助翻身,鼓励床上活动,进食流质,适当腹部按摩。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产妇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的护理措施。①耳穴贴压通过刺激穴位,经络传导,达到促进肠蠕动的目的。操作方法:75%酒精消毒耳廓皮肤,采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在耳部探棒探取得气敏感穴位,取穴为交感、胃、大肠、小肠、三焦、内分泌,用食指拇指相对按压,教会产妇及家属按压方法,每日3-5次,每次每穴30-60秒,2-3天更换,或受潮、脱落时及时更换。②穴位贴敷法是将药物贴附于患者体表局部或穴位上的一种操作方法,使药物持续刺激穴位、疏通经络、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脏腑功能,促进肠蠕动,达到行气通便的效果。操作方法:取穴神阙穴(肚脐),清洁皮肤后,将行气通便贴(中药组方:枳实、厚朴、鸡矢藤)贴敷与穴位上,保持干燥,12-24小时更换,注意如有过敏反应及时停用。

1.3 临床观察

观察期间两组病例不采用其他药物或措施,每1小时听诊肠鸣音一次,每次5分钟,并询问产妇是否通气,记录两组病例肠鸣音恢复时间(每分钟3-5次为标准),记录产妇首次通气时间和排便时间。

1.4 评价标准

效果评价标准结合2000年国际公认的罗马II标准作参考。①临床治愈:腹胀及其它症状消失,疗效指数≥85%;②显效:腹胀明显减轻,其余症状消失或减轻,85%>疗效指数≥60%;③有效:腹胀减轻,其余症状好转,60%>疗效指数≥30%;④无效:腹胀没有缓解,没有肠鸣音,肛门没有排气,疗效指数 <30%。

2 结果

通过收集数据显示,采取中医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通气和排便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效果比较

3 讨论

中医认为,术后腹胀的产生是由于手术或者分娩造成脏腑生理功能受限[8],人体内部阴阳平衡机制遭到破坏而引起的,体内的气体阻滞不畅,肠蠕动失去往日动力,脾胃不畅,气滞血瘀,气机升降失宜,故而产生腹胀与便秘。治疗以理气通腑为宜[9]。

从中医学及传统保健理论和现代生物全息理论和实践均提示:耳朵是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的外在窗口[10]。因此,刺激耳廓上相应的耳穴,可以调整脏腑气血经络,改善或消除使气血运行受阻的因素,从而使各个脏腑功能运行顺畅,传导的功能也恢复正常。通过耳穴贴压,刺激脏腑相应的耳穴部位,对调理脏腑功能有良好的效果,腹胀便秘取穴为交感、胃、大肠、小肠、三焦、内分泌,通过按压刺激调理气机,经络传导,而达到行气通便的疗效[11]。通过诸穴合用,可以增强肠胃的蠕动功能以及消化液的分泌能力,从而更利于胃肠道里的气体顺利排出,加快术后腹胀的治疗[12]。

神阙穴为任脉要穴[13],位于脐窝正中,脐为先天之结缔,后天之气舍,介于中下焦,故神阙穴与脾胃关系密切,有健脾益气,和胃降逆的功效,穴位连十二经络、五脏六腑。行气通便贴之中药组方:枳实、厚朴、鸡矢藤,枳实主治胸腹胀满、食积、便秘;厚朴主治返胃、呕吐、宿食不消、腹胀便秘;鸡矢藤主治祛风利湿、止痛解毒、消食化积。药物被吸收后达到疏通气机,气血通畅,使产妇的脏腑功能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耳穴贴压和穴位贴敷均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原则,运用辨证施护的中医整体护理观念,为产妇提供安全经济、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的中医特色护理方案,值得借鉴与推广。

猜你喜欢

肠蠕动鸣音脏腑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雷火灸干预直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恢复45例
穴位注射联合艾灸在腹部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论筋性脏腑病❋
芒硝敷脐促进大肠癌术后肠蠕动的临床研究
有的便秘只是药物的副作用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