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阅读:悦享旅程,请慢慢走

2018-11-30杨凤辉

初中生世界 2018年16期
关键词:美的生命人生

杨凤辉

哲学家培根说:“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多读书,才能充实学问,涵养性情,变化气质。这里所说的书,指的当然是经典书籍。

但经典不是每个人都能读下去的。某大学出版社开展了一个活动,名为“死活读不下去的书排行榜”。调查者通过对近3000名读者吐槽最多的“读不下去”的书进行统计,发现在这份榜单的前10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红楼梦》位居榜首,是读者们吐槽最多的“读不下去”的书。

经典难读,无外乎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忙碌状。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似乎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找到没时间读书的理由,忙着上班,忙着交际,忙着游戏,忙着手机,忙着名利。二是浮躁心。当下是一个非常浮躁的时代,相当多的人几乎不读书了;即使有一些人读书,也只是以网络、微信为主的碎片化、肤浅化阅读;还有一些人热衷于读畅销书,被书商们炒作出来的“畅销书”牵着鼻子跑。三是无用论。阅读经典的主要人群应该是青少年,但个别教师给孩子灌输的却是:只要读中考必考的名著,读其他名著没多大用,有空背背作文书就好了。很少有语文教师指导孩子进行系列化、主题化经典阅读。

腹有诗书气自华,胸无点墨神难聚。阅读经典是每个人涵养心灵的必然通道。教师不读经典,会慢慢变成心灵的瘪三和精神的矮子;学生不读经典,就难养浩然之气,难以让自己的精神、人格真正立起来,更谈不上诗意栖居、幸福人生。

阅读,是一次悦享的旅程。在悦享经典的旅程中,请慢慢行走。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欣喜地发现,智慧在开启,精神在生长,心灵在丰盈,生命在涅槃。

一、悦享经典,助力审美素养的培育

以美育人。发展学生的审美素养就是要提升学生发现美的水平。经典阅读是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能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常常让人们忽略了对美的感受和鉴赏,更谈不上美的创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感慨,学生的习作,大多缺乏智慧参与,跳不出窠臼和平庸,显得索然无味。这其实和学生只知道机械积累,而不去慢慢咀嚼品味、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有关。引领学生从美的视角品鉴经典,寻美、悦美、尚美、创美,善于捕捉经典中的生活场景,寻找经典中的一点之美,如一字之美、一词之美、一句之美、结构之美、层次之美、手法之美、表达之美、人物之美、情感之美等,发现经典表现出的生命活力和情趣之美。如此就能唤醒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崇尚,吮吸更多的精神养分,不断提升、内化审美素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学生会寻到她笔下绘美的足迹,听到她内心深处对真爱的呐喊——爱自由、爱生活、爱自然、爱家人、爱一切有生命的生命体;读《老人与海》与《热爱生命》,学生会为他们生命的硬度而心生敬畏,更会因他们热爱生命而拥有的那份坚韧潸然泪下,这是生命之美,更是生命之歌;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告诉学生,珍爱生命,享受美好,世界从来没有黑暗;《巴黎圣母院》中的那个敲钟人,带学生忽略他丑陋的外表,走进他美丽的心灵,让学生懂得,何为美丑?手捧《诗经》,听关关雎鸠,看蒹葭苍苍,赏桃之夭夭,观幽幽南山,一任诗意在内心缠绵、缱绻,任由美好在心底氤氲、升腾。

成长是人生永恒的主题,悦享经典是成长的最好方式。我们引领学生阅读经典,进行审美感受、审美结构、审美情理的积累与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每一部经典都是一面镜子,可以照见我们浮躁的、满是尘埃的心灵。悦享经典,慢慢行走,多照镜子,好好为自己美妆修颜,你就会变成那个自觉追求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真正审美人。

二、悦享经典,助力人生体验的达成

以情动人。阅读经典,就是要“唤醒”阅读者的记忆,让阅读者有“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同身受;与经典中的文字碰撞,能时时触摸温暖,感受温情,体会温馨,传感温度;与作者、时代共话、共融、共鸣、共情,达成自己的人生体验。

读《目送》,68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决然的虚无。阅尽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读《红楼梦》,和大观园里的人一起吟诗赋词,一起把酒品茶,欣赏他们的单纯以及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唏嘘他们最后的落红满地,人亦不复,让人更懂拥有和珍惜。读《西游记》,和悟空一起上天入地,海阔天空,做一次美美的英雄梦,植一颗稚嫩的浪漫种。读丁立梅的作品,原本寻常的人,普通的事,在她笔下,个个都有禅意,件件都含深意:那个摆小摊的女人,总是每日晨起时,轻轻涂上一层口红,唇便像两瓣娇艳的玫瑰,静静地,美给自己看,再平淡的生活也变得浪漫美好。在撒哈拉沙漠里,插上飞翔的翅膀,和三毛一起纵情驰骋,独享自由之乐、爱情之美。读《蜻蜓眼》,才知道什么是故乡,故乡是马赛的咖啡、里昂的海,是装在奶奶小皮箱里的照片、纱巾、贺卡上的圣诞雪花,是爷爷种下的杏树,是树上累累的果子,是那颗在坚硬的日子里、在异国的大地上长出的柔软的心。喜欢那个腰佩长剑的堂·吉诃德,那胖胖的身子,那执着而又愚蠢的信念,让人欢喜让人怜。不喜那瘦瘦的葛朗台,一生吝啬,给女儿留下的,也不过是令欧也妮失去自由,毕生厌恶的金钱……读《欧也妮·葛朗台》,才知人情冷暖,亦知亲情可贵。常常想象自己撑着一把油纸伞,走在烟雨蒙蒙的江南小巷,只为邂逅戴望舒笔下那个丁香般美丽的姑娘。将满心的依恋绵延在你素色的水袖里,只为追寻那种诗意的心境,是离骚风情、唐诗动人、宋词婉约的融合,是淡然超脱,是宁静悠远……就这样,在喧嚣的尘世中,静观庭前花开花落,闲看天上云卷云舒。

慢慢行走在经典世界里,浸染墨香和书香,跳跃激情与快乐,心因经典而温暖,情因经典而绵长,爱因经典而永恒。徜徉经典,作者的人生体验、时代的滚滚车轮,将逐一定格,成为学生的隽永记忆,也成为他们承前启后、对话时代的独有人生体验。

三、悦享经典,助力文化传承的实现

以文化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我们把它弄丢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是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阅读经典,慢慢行走,才能追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寻找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烙印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吮吸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养分。《愚公移山》《后羿射日》,古人用寓言告诉后人,人定能胜天;品读无韵之《离骚》,就能拥一份浪漫情怀,笑看一切荆棘苦难;一本《史记》,“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成为史家之绝唱;一部《论语》,阐尽为人、为师、为学、为事、为友之道,留下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千古名言;《官场现形记》淋漓尽致描写贪官污吏丑态,给后人无尽启迪。爱国、坚韧、乐观、善良、自强,正是经典千百年的传承,铸成了这些中华民族的根、华夏大地的魂。

不忘历史才能开创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弘扬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传播和继承传统优秀文化,是青少年的重大使命。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当代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经典是历史长河中各个时代人类智慧的结晶、时代精神的精华。只有慢慢行走,深刻领悟,才能逐步内化,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和人生追求。经典好比是一位巨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会看得更远,走得更快。精研一位名家,翻烂一本经典,必能有所感、有所悟,认识今天之中国,今日之国人,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找到自己的话语权,真正做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爱阅读经典的孩子,定能陶冶诗意性情,修炼儒雅气质,收获幸福人生;爱阅读经典的父母,定能培养出仁爱积极、志趣高雅、才情洋溢的孩子;有了爱阅读经典的万千个家庭,才能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岁月安好,静待花开。让阅读成为每个人生命中最美的旅程,让经典成为每个人生命中流淌的血液,让每个人因阅读经典而享幸福人生。

阅读是一场静心修行。悦享经典,请慢慢走!

猜你喜欢

美的生命人生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独一无二的你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