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的探讨

2018-11-28朱亚萍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图书馆

朱亚萍

(河南省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52)

近年来,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国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据粗略统计,文化志愿者的注册人数已近百万。文化志愿服务已成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发展建设中的重要补充力量,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机构,其公益性特点决定了其应成为社会文化志愿服务的重要平台。如:首都图书馆自2001年以来,在文献流通、文化讲座、少儿活动等工作中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组建了专家、普通员工、青少年志愿者等三类服务团队,目前拥有48支注册团队、4,710名注册志愿者,服务时长达88,490小时。

1 公共图书馆招募文化志愿服务者的重要意义

文化志愿服务是指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私人时间和文艺方面的突出技能等[1],心甘情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文化艺术方面的服务和帮助。文化志愿服务同时具有专业和公益的属性,是志愿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1 优化图书馆员知识结构,提高服务质量

公共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服务对象十分广泛,读者类型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也是多样的,因此图书馆员只有不断提升知识水平和服务素养,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随着公共图书馆开展读者活动种类的增多及不断拓展各种形式的服务,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和素养不平衡的缺陷逐渐显现出来,使图书馆难以全面满足各类读者的需求。而拥有各种专业知识背景的文化志愿者,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团队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弥补了公共图书馆在服务方面的不足,提高了读者的满意度。

1.2 完善公民奉献社会机制的平台,提升公众对公共图书馆的认知程度

文化志愿者是公共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工作的参与者,他们为公众提供更加细致、周全的服务,是促进公共图书馆在新时代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文化志愿者还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志愿者通过服务活动可以更加了解图书馆的工作,看到图书馆员的辛勤劳动,从而对他们多了一些理解和尊重。文化志愿者通过亲身参与活动,体验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可以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向图书馆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及建议。同时,文化志愿者把自己的亲身体验分享给他人,可以使公众进一步了解图书馆,进而提高公众对图书馆工作的理解和认可。公共图书馆诚邀社会公众参与志愿者服务,有利于凝聚社会各界的力量,提升图书馆的社会认知度和美誉度。

1.3 壮大基层文化队伍,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图书馆引入和推广志愿者服务,开展基层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是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发展,文化志愿者服务始终践行公益理念,促进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有助于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和城市的文明度。健全的文化志愿者组织体系拓宽了公共文化的服务方式,让社会力量以各种方式参与公众文化事业建设,能够更好地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

2 规范文化志愿者服务,让文化志愿服务成为一种文化

2.1 培养文化志愿服务团队

2.1.1 设立图书馆志愿者组织管理机构。公共图书馆应设立专业的志愿者协会或管理机构,协调实施图书馆志愿者的招募、注册、使用、培训和服务等日常事务。①制定志愿者的服务章程、志愿者团队评优标准及相关的工作制度等,保证一切志愿者工作和活动有章可循。②建立志愿者招募、注册、服务电子档案和数据资料库,打造志愿者、服务对象、活动项目的有效沟通和衔接机制,增进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河南省图书馆为例,该馆开展的“小小志愿者”活动,教“小小志愿者”们学习图书排版上架的知识,使他们通过分组讨论、分工协作的方式,很好地帮助图书馆员分类整理图书,同时还提高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小小志愿者”还是图书馆文明阅览的小小监督员,可以引导读者文明阅读,维护图书馆良好的阅读环境。公共图书馆建立文化服务志愿者数据库,可以根据岗位需求,在数据库迅速匹配合适的志愿者参与服务。同时,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整理、分析志愿者的服务时长、互动展示等数据,定期推出志愿服务指数,建立志愿服务的长效可持续发展机制。

2.1.2 完善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招募流程。公共图书馆招募文化志愿者应遵循选择最适合人员的原则,着重考察志愿者的志愿初衷,选择能够持之以恒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公共图书馆应将志愿服务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与分类,让志愿者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通过图书馆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QQ交流群,以及在馆内张贴海报等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招募宣传。

2.1.3 加强对志愿者的服务培训。公共图书馆对志愿者的服务培训可以通过初次培训、阶段性培训和临时性技能培训等方式进行。初次培训在志愿者报名时即可进行,也可以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全面系统地对新招募的志愿者进行志愿宗旨精神、服务规范,以及相关的权利和义务等培训,进一步提高志愿者对志愿者精神的理解和认知。

2.2 建立文化志愿服务机制

目前,我国注册的文化志愿者已突破百万,文化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2016年,文化部制定并印发了《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以推动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鼓励那些有意愿、有能力的人成为文化志愿者,参与文化志愿服务。

2.2.1 明确文化志愿服务的范围。文化志愿服务的范围主要包括:在各级公共图书馆开展公益性文化服务;深入城乡基层、边疆民族省(区)开展文艺演出、培训辅导、宣传展示、阅读推广、公益讲座、文化下乡、文化资源共享等公益性文化服务;为老年人、未成年人、残障人士、农民工和生活困难的群众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文化部、中央文明办将2013年定为“文化志愿者服务基层年”,通过“大地情深”“春雨工程”2个示范活动和9个主题活动大力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在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同时,更进一步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使公共文化产品和资源能够长期有效服务基层群众,从而实现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2.2.2 建立文化志愿者激励回馈制度。文化志愿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供文化志愿服务;按照规定参加相应的志愿服务培训,履行自己的承诺或签订的协议,圆满完成公共图书馆安排的志愿工作,不得收取劳动报酬等。同时,公共图书馆应加快建设志愿者的组织管理体系,积极推进文化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和制度化。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应规范文化志愿者的注册登记制度、完善志愿者服务记录制度,进行志愿者星级认证,与城市信用体系挂钩等;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还可以通过情感激励的方式,如评选优秀志愿者,增加志愿者的荣誉感[2]。公共图书馆建立激励回馈制度可以更好地提升志愿者的积极性。

2.2.3 明确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应履行的职责。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应制订详细的文化志愿服务计划;依法筹集、管理和使用文化志愿服务的经费和物资;定期组织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负责文化志愿者的招募、注册、培训、服务记录等工作,为文化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协助文化志愿者解决在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根据文化志愿者的要求和相关管理规定,出具文化志愿服务相关证明;定期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宣传、交流与合作等。

3 完善文化志愿服务平台建设

3.1 积极寻求与高校图书馆的合作

公共图书馆可以与高校图书馆进行合作,为在校的图书情报、信息管理等专业的学生提供假期实践机会,鼓励他们加入文化志愿服务活动[3],使他们既能为读者提供专业的志愿服务,又能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具体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

3.2 开展特殊群体的志愿服务工作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指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包括社会所有公众,应当注重培养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并努力满足残障人士、老年人、进城务工者、农村和偏远地区公众的特殊需求。如:2015年8月,辽宁省图书馆在其新馆投入使用后,特别设置了魔幻数字体验区、玩具体验馆、多媒体阅读区和少儿国学坊等区域,为少年儿童提供最新、最全的服务。辽宁省图书馆不定期邀请国学教师在少儿国学坊为少年儿童讲授国学经典;玩具体验馆内的雷达式触摸涂鸦墙、3D动画互动游戏等也吸引了大量的小读者。另外,公共图书馆还应加大“智能听书机”项目的建设,将读物用声音的方式传输给更多渴求知识的人。

4 结语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应对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大力推广,进一步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专业化、体系化、现代化发展,全面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图书馆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我是兽医志愿者
奔赴在前线的青年志愿者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图书馆
“被志愿”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