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产品精深加工
——以广西香蕉精深加工为例

2018-11-28韦璐黄卫萍

广西农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香蕉加工农产品

韦璐 黄卫萍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南宁 530007)

1 生态文明

1.1 生态文明的提出

“生态文明”一词的出现源自于人类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的高度重视。各种生态系统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供给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和人类活动发展的空间,生态系统一旦受到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基础也就被破坏,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根基就会被动摇。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原料、能源和信息,人类通过劳动将以上物质进行转换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受到高度的重视,因为生态的可持续性是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物质基础。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要融入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利的保障,因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1]。马克思的《资本论》告诉我们人类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不能超越自然生态系统的最大承受值,这个规律不会改变,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必将相互共存才能可持续发展。党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同时提出了如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等等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举措,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重要历史使命之一。

1.2 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建设顺应了新时代的要求,在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目前刻不容缓,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党的十八大论述的生态文明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更强调人类、社会、生态环境这几方面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改造和完善的,生态文明强调人类社会与自然达到和谐共生,相互发展和依存,这里面既包括人类自觉的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活动,也包括人类在保护自然环境时所利用的各种客观物质形式,是以人类、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与共同发展为终极目标的,生态文明的内涵归根结底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3]。

1.3 生态文明的特征

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对生态文明的特征理解不同,可归纳为生态理念、生态行为、生态制度以及生态产品等层面。生态文明有以下特征: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理念,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人类要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且积极主动、自觉的顺应自然,两者相辅相成,和谐发展。二是形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因此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要实现产业结构的生态化,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物质的多次、循环利用,要进行生态化技术创新,为发展生态经济提供技术支持。三是形成地生态消费方式,人类要建立有利于地球生态系统稳定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等生态消费观。四是建立公正合理的生态制度、法律、法规以及生态化的考核评价体系[4,5]。

2 农产品加工与生态文明

2.1 农产品范畴及加工现状

农产品包含的范围很广,以人工生产的农业物料和野生的动植物资源都属于农产品范畴,由以上原料的初级加工产品也可以称为农产品。就食品产业而言,粮食、植物油、薯类、玉米、畜禽类、水产品[1]、乳制品、果蔬、茶叶等等都属于农产品范畴。农产品的加工又可分为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初加工是指对农产品一次性的不涉及农产品内在成分改变的加工,例如对新鲜果蔬进行清洗、切分、分类、保鲜、干燥、分级、包装等简单加工处理操作;精深加工则指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制作从而实现其效益最大化的生产,以追求更高的附加值,例如将果蔬制备成营养冻干粉或果蔬浓缩汁,或从果蔬及其废渣中提取功能活性成分等都属于农产品精深加工范畴。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农民收入低下,加工能力薄弱等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数据报道显示,农业总产量虽然大,但销售情况不佳,农民收入不稳定,关键问题是深加工能力的落后。因此依靠科技加强农产品深加工的能力迫在眉睫。只有大力开发科技,提高农产品加工利用途径,拓展农产品加工类型,实现农产品加工的综合利用才能有效的解决当前的矛盾[6]。

2.2 农产品深加工与生态文明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重视下,我国农产品精深加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就食品行业来说,高新技术已经渗入到农产品加工的许多领域,并且逐渐从实验室小试向产业化发展[7],如新型杀菌保鲜技术(超高压灭菌、瞬时高温杀菌技术、壳多糖保鲜、生物酶保鲜等),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技术等)、膜分离技术(微滤、超滤、纳滤、电渗析等)、微胶囊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无菌贮存与包装技术、超高压技术、超微粉碎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膨化与挤压技术等等都已应用到食品加工工业中。此外,食品生产的过程也融合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精密传感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互联网技术、无线遥控技术、GPS导航定位技术等而越来越智能化。在农产品加工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很多的副产物,比如在加工果蔬汁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果渣,生产粮食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麸皮,生产植物油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油料残渣,屠宰牲畜会产生很多的牲畜血液,豆制品加工过程中产生很多豆渣,制糖过程会产生大量的蔗渣等等,此外还有很多的动植物原料因本身卖相或品质欠佳而直接被丢弃,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还会带来环境的污染。随着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能力越来越强,资源利用途径越来越广泛,配置过程越来越合理,如今很多的废品变成了宝贝。对农产品原料的综合利用,资源优化配置利用,既可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又能有效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变废为宝已成为农产品加工的重要发展方向。在高新科技日益发展的形式下,成功的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工艺越来越成熟,产品越来越生态化,如利用生产豆奶或豆腐过程中的副产品豆渣制备膳食纤维产品,利用废弃的菠萝皮提取菠萝蛋白酶,从废弃的葡萄皮、火龙果皮中制备天然色素,从低值的虾蟹壳中提取具有抑菌保鲜效果的壳聚糖,从猪血中制备超氧化物歧化活性酶,利用制糖过程产生的甘蔗渣生产活性炭和各类天然或改性包装材料等等。甚至可以从农产品的废弃物中提取一些具有保健功能的功能因子,比如从低值的海产品中可以酶解出具有提高免疫力和降血压等活性功能的分子肽,从废弃的葡萄籽中提取具有抗氧化功能的不饱和脂肪酸,从废弃的果皮中还可以提取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多酚、黄酮等等。

以上实例结合到生态文明建设中符合产业共生理论和清洁生产理论。各生产部门之间可以将各自的“废弃物”交换成“原料”连续使用,这是一个“变废为宝”的过程,一方面大大减轻了环境的沉重负担,一方面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综合利用”的加工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效的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各生产部门通过充分利用别的部门的废弃物的方式也是构建生态网络的过程,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从而达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目的。

3 以香蕉深加工为例

香蕉是一种典型的热带经济农作物,生产在南北纬30°以内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华南地区比如广西、广东、海南等有广泛种植。广西是一个农业资源十分丰富的地方,盛产香蕉、柑橘、甘蔗、荔枝和龙眼等优质农产品,广西的香蕉产区主要分布在南宁、浦北、钦州、灵山和玉林,香蕉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2.0%,位居全国第二。2014 年,广西全区水果总产量达到1560.6万t,其中香蕉产量为259.2万t,占全区总产量的16.6%。2010 年香蕉总产量为186.5万t,较2014年增长幅度达到 28.0%[8]。由此可见,香蕉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广西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广西既是香蕉的丰产区,发展香蕉产业本应该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在2009年冬,一场寒流的袭击直接导致广西香蕉的大量滞销的场景至今让人记忆犹新,由于严寒物流中断,农民辛苦一年收获的香蕉无法运出,大量香蕉只能在本地自产自销,由于严重的供大于求,一时间香蕉价格由每公斤1.4元骤降至0.2元,农民辛苦一年却收入卑微,大量的香蕉因为无法运输本地鲜销供大于求而大量的丢弃直至烂在地里,电视画面播放的农民无助的眼神让人十分心酸,媒体里每天滚动播放着的爱心香蕉的各种公益节目,纵然在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努力下,2009年的香蕉危机暂时被缓解,但此事件给广西香蕉产业带来深层次的思考,只靠鲜销绝不是农产品的唯一出路,但是农产品加工能力的低下,产业链条的短缺,产品附加值不高是造成广西香蕉滞销的最根本的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力发展香蕉资源的加工能力,开辟加工过程中的综合利用途径,加强香蕉产业链建设,对进一步完善香蕉产业的产、销、研模式及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的稳定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香蕉果肉精深加工

香蕉味香、富于营养,目前主要以鲜品的形式销售供食用,但鲜食不能完全消化香蕉的产量。开展以香蕉为原料的农产品深加工研究,对于延长香蕉产业链,拓宽香蕉的加工用途,提高香蕉的附加值,推动香蕉种植业与加工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香蕉的营养及加工特性结合果蔬加工常见的产品类型,香蕉的制品的很多形式虽然延续了传统但是品质得到很大的提高,产品的形式也愈发多样性且更加趋向于健康、安全和原生态,目前以香蕉为原料可制备干制品(可采用低温真空油炸,真空冷冻干燥,或者联合干燥技术替代传统的真空干燥和油炸制备高品质,高营养的香蕉干)、香蕉速溶果蔬粉(采用酶工程技术、微胶囊技术、喷雾干燥技术等制备微胶囊香蕉粉制剂,果蔬代餐粉是当下的流行产品,具有容易消化吸收方便营养等突出的优势)、浓缩香蕉汁(采用酶工程技术提高香蕉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膜分离技术进行汁液的低温浓缩,极大的保持的香蕉原有的各种营养成分)、香蕉酒(发利用酵工程技术、固定化酵母技术,酶工程技术、传感器、膜分离等技术等实现现代化生产的连续性及酵母的重复使用及产品的澄清)、香蕉醋(利用微生物工程技术、酶工程等技术生产全果酿造营养型健康果醋,保留香蕉营养成分的同时产生的新的口味,同时产生的新的功能),香蕉牛奶(利用超高温瞬时杀菌技术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的原有风味及品质,果蔬与乳制品的复合亦可将两者的营养有效的形成互补)等。高新技术的融入使得对香蕉的加工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加强了广西香蕉产业链的建设。南宁是广西香蕉的主要产地,金陵,石埠,武鸣等地均有广泛种植,发展香蕉产业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高新区广西恩度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系,广西金穗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均有利用香蕉为原料制备的各类优质深加工产品,且经济效益良好,以上企事业单位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基本方向,以推进农业生产化为根本途径,合理有效的利用地理条件及产品本身的加工特性结合高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应,这对今后着力打造地区的生态农业及建立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提高香蕉附加值,提供劳动就业岗位和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具有重大的意义。

3.2 香蕉渣综合利用

2017年3月,农业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宣传推介全国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典型模式的通知》,《通知》的核心思想就是如何促进农产品在产地进行初加工、精深加工以及如何综合利用如何协调发展和综合利用。通过科技创新和推广农产品及其加工副产品的资源合理化利用的典型作为示范,有效的整合农产品资源,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同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认真执行观察绿色化发展的道路,有效积极的推荐生态文明建设,《通知》的提出给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和指明了发展方向。

香蕉皮约占香蕉总重量的30%-50%[9],在以香蕉果肉为原料的果酒、果醋、果粉、果干的加工生产中,香蕉皮曾是最令人头痛的废弃物,量大难处理。但香蕉皮中所含有的成分相当丰富,含有大量的果胶、低聚糖、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膳食纤维,还含有蛋白质、水溶糖分、脂肪、多酚、黄酮、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4]。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香蕉皮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原材料,只要有有利的手段必将可以将其变废为宝,同时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开展以香蕉皮作为原料进行深加工的研究对香蕉的综合利用、提高附加值及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香蕉皮的成分特性,可以利用香蕉皮提取果胶[10]、膳食纤维、多糖、多酚[11]及生产饲料添加剂等方面产品开发,除此以外,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还可以以香蕉皮作为发酵主料,配比其他农产品的废弃物如麸皮,通过现代的微生物发酵生产出高附加值的果胶酶制剂[12]。果胶酶能降解果胶质,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纺织和环保等领域等行业中[2,13],在农产品加工中,对提高出汁率、澄清度,降低黏度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果汁制造、果酒、果醋酿造等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4 小结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十九大中,习总书记说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报告还提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需要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更需要优质的生态产品,因为人类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直接受到生态环境的影响,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科研与教学人员,应充分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努力并且有效的参与到生态文明实践中去,以生态文明的理念指导今后科研的方向,积极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研究,努力实现加工过程中的原料“吃干榨净”的综合利用,不断强化和拓展生态文明建设技术平台,为促进地方产业发展、生态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香蕉加工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订阅单
认识“超加工食品”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快手香蕉饼
瓶里有香蕉
香蕉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