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浅析

2018-11-28庞骋思

广西农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广西培育农民

庞骋思

(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南宁 530022)

2012年中央1号文件第一次提出“新型职业农民”,标志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得到中央高度重视。自2014年起,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和自治区领导重要批示精神,广西开始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至今已实施了4个年度。2017年广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范围扩展到柳州市、钦州市、贺州市、河池市4个整市推进和82个示范县。至2017年底,已累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近3万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为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和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供了有力保障。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广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系统工程经过四年连续推进,基本构建了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项目实施模式;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三类协同的培训模式;初级、中级、高级三级贯通的认证培育制度体系,提高了项目的可操作性,实用性以及检查考核的准确性,有效提高了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能力和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作用,为广西现代农业发展有力地提供了人才支撑。

1.1 行政推动力度大,及时出台相关政策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是一个全新的农民教育扶持项目,需要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才能正常开展。广西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以来,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自治区农业厅印发了《广西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暂行办法》,自治区成立了由自治区农业厅牵头,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等16个区直部门组成的广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联席会议,各市相应建立了联席会议协调机制,示范县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出台了实施方案、认定管理办法和政策扶持等配套文件,新型职业农民由县级人民政府认定并颁证。形成了政府推动,农业部门牵头,各方力量共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良好工作局面。

1.2 构建了以农广校、农业职业院校为主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

自治区农业厅与地级市人民政府、高等院校、农业职业院校联合创建,挂牌成立广西现代青年农场主学院以及广西玉林职业农民学院等多所职业农民学院,创新发挥职业农民学院骨干作用。统筹安排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配合实施,同时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积极参与。通过推广田间学校等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并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开展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1.3 建立了立体联动配合新机制

全区科教系统、农广校系统、农业职业院校、农技推广机构、农业职业院校、农科院所等多系统密切配合,形成了培育工作合力。以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和种养大户为重点培育对象,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主线,因地制宜,结合区域特点和产业实际,固定课堂与流动课堂相结合,大力开展参与式、体验式培训。积极利用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等现代农业平台,对现有体制机制整合创新,提高培育效果。

1.4 政策扶持有了良好开端

各示范县结合实际,探索了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涉及教育培训、农业发展项目、农村土地流转、农村金融信贷、农业保险、农业补贴等方面。这些扶持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 积极开展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村推进工作

组织了300多名专家教授成立现代青年农场主导师队伍,提供创业兴业支持和技术咨询服务。从2016年开始安排了100个产业集中、特色明显、影响较大的村屯,实施整村推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作,扩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影响力,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在周边村屯的带动作用,助力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作为广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组织创新和模式创新,积极探索,做出成效。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2.1 主体认识缺失,培育机制不健全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全新的工程,尚处于摸索阶段,没有统一的操作规范。部分市、县(区)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到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上来,认为这只是农业部门的工作。特别是部分项目市、县(区)未能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方案和政策,使得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如何确定标准、人员如何遴选,教育培训环节应如何与农时结合进行、实地考察有什么具体要求、认定后的管理和后续相关配套扶持政策如何衔接,目前还缺少一套完整的培育机制。

2.2 培育对象遴选不严,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现象严重

据调查,广西目前参加培育的对象,小学文化占28.5%,初中文化占46.5%,年龄在45岁以上占42.1%。参培对象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现象严重,学习能力较差,接受新事物、新观念能力不强,普遍存在吹糠见米、不见兔子不撒鹰思想。

2.3 师资力量薄弱,培训内容与农民需求脱节

授课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育培训和跟踪服务大部分以县(区)级农技人员为主,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知识更新渠道不畅、能力提升方法缺乏,难以满足农民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2.4 培训时间集中,实训场地缺乏,培训效果不佳

培训学习时间集中安排在15天内,无法根据生产农时来规划教学内容,同时实训场地缺乏,造成培训形式随意性较大,所学习知识难以转化成果等问题。

2.5 扶持力度有待加大。

土地流转落实难,农业生产经营融资难,难以扩大再生产规模,缺人才、缺劳力是新型职业农民反映的普遍性问题,亟待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细化扶持政策和强化专项技术支持。

3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一些建议

3.1 成立组织机构,统筹协调运作

明确政府主导主体责任,一是建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农办、农业、财政、人社、教育、科技、扶贫、金融、保险等部门协同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分工,整合现有资源,形成培育合力;二是由农业部门成立工作机构,建立以农业局科教站和农广校为主体,以中、高农业院校、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科研院所为补充的基层培训体系,各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3.2 把好对象遴选关,精心培育严格认定

认真做好培育对象的摸底调查,建立对象数据库,根据当地水平严格制定遴选对象条件,以自愿为原则,优先培育种养大户、合作社带头人、家族农场主、农业龙头企业骨干、回乡创业大学生、退役返乡军人。培育一批、吸收一批、储备一批,精心培育,严格认定,规范管理,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3.3 建立培训师资库,畅通教师能力提升渠道

将入库教师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列入日常工作计划,特别是县(区)级教师,畅通教师能力提升渠道,重点对中青年教师骨干力量进行对口专业培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模式,专业理论和实际生产技能相结合、扩大视野和提高经营发展理念相结合,培育一批能力突出、发展理念好、教学水平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队伍。

3.4 贴合农民需求,精确培训内容

结合当地产业,贴合农民实际需求,精心制定培训方案,特别要根据当地情况,结合农时、农作物生长等条件设置课程,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地操作性,提高学习成效。比如合浦县利用田间课堂,将授课培训地点设在村委里,根据产业结合农时采取分段式教学,既方便了学习,又不耽误农活,还能学到真本领,极大地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提高了培育效果,扩大了培育影响力。

3.5 加大政策扶持体系建设力度,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培训结束等于培育结束的现象,政府方面加大政策扶持体系建设力度,给予通过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在生产经营、在土地流转、金融信贷上得到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利用“互联网+农业”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探索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互动教学培训模式。

3.6 常态化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能力提升培训

鼓励示范县(市、区)按照产业、等级、需求等不同类型组织经过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进高校开展素质提升培训,或者与高校合作,组织专家教师通过农民田间学校,直接到田间地头培训提高。2017年广西组织了2期“全区高级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培训班”,邀请农业部和区内著名专家授课,着重在创新创业指导、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农旅结合、休闲养生、电商销售与实体经营相结合等方面的提升培训,以核心示范园区、产业园区、种养大户实训基地,提升高级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能力。通过搭建平台,共享经验,互动式、菜单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培训全过程学员参与度高,氛围活跃,探讨热烈,对每一个问题的分析既有广度也有深度,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新型职业农民对于能力的提升愿望非常迫切,需要不断探索,形成常态机制。

3.7 加快农民田间学校和实训基地建设

示范县(市、区)立足当地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农民田间学校和实训基地建设,使其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地和脱贫致富摇篮。优先选择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农业园区、农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完善基地教学和实训条件的建设。

3.8 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精准扶贫有效结合

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在贫困村屯遴选符合条件或具备潜力对象进行培育,重点扶持,助推其产业发展,成为产业扶贫的中坚力量,以点带面,带动村屯全面脱贫。

猜你喜欢

广西培育农民
广西贵港
耕牛和农民
《广西戏曲》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农民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