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2018-11-28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大同新建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天都峰孙权风筝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大同新建小学 王 琳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新课是语文教学的首要环节。课堂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建立知识联系。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导入的重要性。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导入新课呢?下面我就课堂导入的一些方法谈谈自己的一点尝试。

一、揭题导入法

这是语文教学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课文标题就像是文章的眼睛,我们从题目入手,精心设计问题,解释题目含义,直接导入新课。例如我在教学《将相和》这课时,导入是这样设计的:“将”指谁?“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将”和“相”始终都是“和”的吗?他们为什么会“不和”?后来为什么又会“和”呢?紧接着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将相和》这篇文章,通过学习,大家要知道“将”和“相”各自有什么性格特点,文章是通过什么手法来描写他们的性格特点的。”教师寥寥数语,提了简单的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都击中要害,一下子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了,学生个个兴趣盎然,同时又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这种导入方法也适合在寓言故事和童话故事这类课文中运用。

二、猜谜语导入法

学生对猜谜语有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抓住学生这个特点,根据课文标题和内容,运用猜谜语的方法导入新课。这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例如我在教学《风筝》这课时是这样导入的:“这节课,老师先给大家出个谜语,看看谁猜得又快又准: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打一玩具)”这下可不得了,一个个小手都举得高高的,有的同学憋不住了,小声说是风筝,然后同学们都说是“风筝”,我接着说:“大家都猜对了,你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风筝》这篇课文,体会它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好吗?”运用谜语导入新课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动脑筋,开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营造课堂气氛。

三、复习旧知导入法

即是建立新旧知识联系导入法,此方法就是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其目的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怎样让新知识顺利地从原有知识中“生长”出来?这就要靠实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衔接与过渡,找到新旧知识的“关联点”,选准新信息走进学生经验世界的“切入点”,“以其所知,喻其不知”,让学生“温故而知新”,这正是教师教学艺术之所在。这种导入方法也比较常用,例如在《爬天都峰》第二课时的学习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爬天都峰》这篇课文,大家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理清了作者的叙述顺序,那么,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这样紧扣课题,承 前启后,既让学生回忆了课文内容和叙述顺序,又将教学推向深入,找准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设置悬念导入法

“悬念”是一种认知的张力,具有很强的激发作用。我国古典小说和说书人常用“且听下回分解”来吸引人,用的就是这种力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诉教师:“不要讲完。”其实就是希望能在学生头脑中埋下一根“导火索”,让头脑处于猎取的状态,不断探求、追寻、发现。例如在导入《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草船借箭》讲的是东汉末年的故事,曹操、刘备和孙权各据一方,三足鼎立。当时曹操刚打败了刘备,又要攻打孙权。这时的孙权和刘备都像热锅上的蚂蚁,惟恐曹操吃掉自己,于是孙刘联合抗曹,刘备派诸葛亮去孙权那里帮忙助战,但是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非常嫉妒诸葛亮的才能,于是就陷害他。欲知后事如何,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这样设置悬念,挑逗好奇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和欲望,自觉主动地探究新知。

总之,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根本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勇于探索,敢于大胆创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把握课文特点,抓住学生好奇心,精心设计科学有效、喜闻乐见的课堂导入,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才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天都峰孙权风筝
黄山第一峰
Fraud detection on payment transaction networks via graph computing and visualization①
爬天都峰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七擒孟获
任用拆台的人
学做风筝
妙笔绘华章——东吴大帝孙权纪念馆
紧扣题眼领悟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