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2018-11-28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二小蔡月娟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词语习惯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二小 蔡月娟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体现,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教学表现,语文的文学性特点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文字性特点,也决定了教学形式的文学内涵性。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相应的预习,能对课文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及掌握,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跟上教学速度,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推进,降低学生们的学习难度。本研究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意义进行了分析,继而提出了相应的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具体途径。

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意义

课前预习习惯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之前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将要讲授的课文,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在预习过程中将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能解答疑惑,降低学习难度,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不再那么吃力。此外,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前预习属于一项较为重要的环节,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在课堂上将学生们快速拉入教学情境中,提高学生们的主动性及学习兴趣,通过课前预习过程中多角度及多方位的理解加快对知识的掌握速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及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及语文素养的形成。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途径

1.科学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高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使得学生们对预习产生兴趣及积极性,教师在引导学生们进行课前预习的时候,可以结合小学生年龄及心理的特殊性,开展相应的预习游戏、预习比赛,将学生们分成小组,引导组员之间进行相应的比赛,激发学生们的预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检查学生们的预习情况并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支持及表扬,肯定课前预习的做法,让学生们从中获得相应的信心及优越感,从而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最后,在一周或一个月后,将学生们每天的预习情况进行统计及整理,并针对学生们的进步及总体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将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及意义,及时发现自身预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纠正自己的预习方式及习惯。

2.指导学生们正确的课前预习方式,提高预习的效率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由于学生年龄及心理的特殊性,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在预习方面,学生以为的预习就是简单默读一遍文章即可,缺乏科学有效的预习方式及步骤,因此,教师应在课前预习阶段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让学生按照科学合理的程序完成前期的预习工作。如在进行《猫》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预习阶段应引导学生标出自然段,在朗读文章的过程中将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标记出来,并动手查阅字典进行注音,熟读课文后的词语,根据新的词语进行相应资料及字典的查询,理解词语的意义,并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笔画的训练,提高预习的有效性,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此外,还应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将课文中富含哲理的名言警句描写及叙述出来,引导学生慢慢体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将优美语句及词语积累起来,还能加强学生的词语积累能力,引导学生们在写作及语言表达过程中应用及借鉴,让学生们获得课前预习带来的乐趣及效果。

3.开展相应的课前预习经验交流会,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定期组织全班学生开展相应的课前预习经验交流会,要求每一位学生说出自己在课前预习阶段是如何开展预习的,并与同学们相互交流哪一种预习方式更好,引导学生们在交流后反思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课前预习过程中存在着什么样的不足之处?使用这种预习方式是否达到了相应的预期效果?若使用其他同学使用的预习方式,是否适合自己?是否能达到相应的预习效果?促进学生们与学生们之间互动交流的增多,促进学生们互相学习及共同进步。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年龄及生活阅历的限制,使得小学语文教学难度较大,学生学习语文的难度较大,因此,有效的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通过科学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高学习兴趣,指导学生们正确的课前预习方式,提高预习的效率,开展相应的课前预习经验交流会,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词语习惯
容易混淆的词语
上课好习惯
找词语
如何提高低年级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做好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