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与“导”齐飞: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然追求

2018-11-28江苏省淮安市黄码中心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12期
关键词:支撑点苏格拉底本真

江苏省淮安市黄码中心小学 时 群

所谓“学”与“导”齐飞,实际就是指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这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学习的角度来讲,学生才是主体,教师的“导”其实只是一个外在的条件。从教学的角度而言,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时间中得到能力的锻炼,习得一定的知识。那么,该如何才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学”与“导”齐飞呢?

一、把握支撑点,梳理课堂结构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而言,支撑点其实就是每节课中出现的学习目标。教师通过学习目标制定导学计划,明确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并通过它来找寻学生学习的切入点,进而落实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说,教师通过对支撑点的把握制定教学的方案,创设教学的氛围,梳理课堂的结构,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最大的麦穗》这一课的时候,其实它有一定的特色:一是以“小”见“大”,作者通过苏格拉底要求学生摘取最大麦穗的小事来告诉他们一定要好好把握眼前机遇的大道理。二是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苏格拉底的三段话层层引出主题。通过以上两点分析,并结合本篇文章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梳理课堂结构:第一,抓主线导,层层深入。教师要紧紧抓住苏格拉底的三段话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第二,读悟结合,相机点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重点点拨学生读出一些关键的词语,让学生读出苏格拉底那洪钟般的声音,品味苏格拉底的一番深入浅出的话。第三,尊重体验,注意熏陶。教师在进行导学的时候,要多留心聆听学生的思想,允许磋商。如在导读苏格拉底的第三段话时,可以试着在语言训练、思维训练中渗透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感悟本文的哲理。在小语课堂上,如果教师的“导”能有方向,那么学生的“学”才会有所收获,“学”与“导”也才会更加融合。

二、瞄准创生点,彰显课堂活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导”“学”齐飞,就一定要瞄准创生点,以此来彰显课堂的活力。所谓创生点,是指因课堂上教学节奏的变化、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个体的变化所创造生成的“新”的点,教师也要根据这些不同而及时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的“导”要在一定程度上激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并享受这个过程。例如,在教学《九寨沟》这篇文章的时候,因为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教师就可以改变一下教学节奏,在课堂上先给学生呈现几幅九寨沟的图片,让学生和文本有一个对接的点,接着提问学生:九寨沟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印象?你觉得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走进文本,阅读文章。之后,教师再带着学生分析一下语篇的结构,让学生深入学习文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把握住这篇文章的节奏,通过一步步的引导来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语篇,感受九寨沟的神奇美丽,同时通过多媒体对图片的呈现、问题的设置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紧扣出发点,回归课堂本真

所谓不忘初心,方能始终,对于教学而言,也应该如此。教师要能够紧紧扣住出发点,回归课堂教学的本真。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本真是什么?它不是教师精湛的教学技艺,也不是华丽的现代媒体技术,而是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教师要能够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课堂的生成,这样的课堂才能够将“导”与“学”更好地连接起来。

例如,在教学《灰椋鸟》这篇课文的时候,在课堂拓展部分,教师就可以立足学生主体,给学生设置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假如此刻你就是那只可爱的灰椋鸟,你会对伙伴们倾诉什么?又在呼唤什么呢?其实这个问题的设置就紧紧扣准了教学的出发点,把问题最终回归到学生群体中,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自主学习以及交流合作的机会,同时回归到了课堂的本真。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导”与“学”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把握支撑点、瞄准创生点、紧扣出发点,进而使得课堂的结构更稳固、课堂的氛围更活跃、课堂的主体更加凸出,让“教师”与“学生”、“导”与“学”更加和谐,同时为创设更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支撑点苏格拉底本真
问题与征解
本真
苏格拉底的信仰
坚守本真做教育 履职尽责显担当
让语文教学回归课堂本真
苏格拉底
找准科学养护的支撑点——江苏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策略思考
人生支撑点
人生的支撑点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故事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