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形象研究

2018-11-27杨彤彤

少年体育训练 2018年8期
关键词:招式中国武术西方人

杨彤彤

(山东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在世界体育文化传播下,中国武术一直无缘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为什么中国武术的发展历史远比其他国家的柔道、跆拳道发展时间长,却在奥运项目申请的道路上走得如此艰难?主要是因为国际上对中国文化还缺少了解,对中国武术没有文化上的认同感,无法感受中国武术内在深远的文化底蕴。在国际化传播上构建中国武术的文化形象,才是让国际了解中国武术和中国文化的正确途径。

1 中国武术的文化形象解读

1.1 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

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先从“武术”的字面意思讲起,武,止戈为武;术,思通造化、随通而行为术。中国古代进程中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国与国之间的争端,为平息竞争事态的发展,武术应运而生,因此武术是用来停止干戈、维持和平的,这也是中国武术的核心思想。

武术的发展伴随悠远流长的中国历史,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融合一体,使中国武术文化具有深远的思想内涵。儒家思想上的“人、义、礼”构建了中国武术的武德,是行武之人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人品即武德,有仁慈、忠厚等性格。习武有助于人格品性道德的修养。武德的核心为仁德,讲究点到为止、和平为上的原则,可以养成习武者宽广的胸襟和平和的性情。武德还主张重信守诺、克己正身、舍身取义,帮助人建立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等刚强的思想精神。

道家思想则应用于武术的技艺上,对中国武术具有指导作用。老子的道家思想主张物极必反,是一种辨证的思想。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并且每个事物都有克制自身对立面。中国武术中的太极拳就是老子道德思想的最好体现。太极拳的武术技艺讲求遵循自然规律,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慢打快。庄子的道家思想主张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不受任何现实关系的限制,是武术讲求的最高境界,无固定招式,随心而动,花叶皆可称为兵刃。

1.2 中国武术的文化美学

1.2.1 形态美 中国武术单个招式的展现形成静态美,如醉拳通过肢体的互相协调,在“醉酒”的不平衡中展现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武术招式之间的相互组合又形成了结构美,招式间的完美衔接与招式的变幻多姿,使观赏者在视觉体验上大饱眼福。中国武术的形态美在于招式动静之间相互转化,在空间层次与方向位移上形成连续不断的画面,让人叹为观止。

1.2.2 力道美 中国武术依靠发劲的力道,分为阳刚与阴柔2种劲力。阳刚劲力讲究拳脚生风、虎虎生威,如虎拳、螳螂拳等,一招一式都劲道十足;而阴柔劲力则似“绵里藏针”,柔中带刚,以“巧劲”致胜。武术招式劲道带动人的情绪变动,相当于美学中的“移情作用”。

1.2.3 意境美 中国武术在一招一式之间,自有韵律,出招速度的快慢、招式起落的轻重等构成习武人与武术间的意境。古代人常有弹琴习武的习惯,在音律的引导下,找到武术招式间韵律,达到“无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习武者通过想象,在自己创造的意境里,不断地进行武术演练,对武术招式进行揣摩,以达到自身与武术的完美融合,在身心上得到美的体验与感召。在原始招式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创造等手段进行改造,将武术的结构与节奏更加统一,达成意境形态上的自我欣赏与被欣赏。

2 中国武术在国际化传播中的现状

2.1 传播者目的不一致

中国武术在国际化传播中,传播的主体主要分为官方传播和民间传播两类。官方传播者为国家体育总局,主要进行传播竞技武术。民间传播者是民间武术大师、武术爱好者等相关人员。民间武术传播者创办武术组织,教习西方人练习武术,开展对外交流等活动,对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2.2 传播过程中忽略中国文化的传播

中西方文化差异,使中国武术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文化对抗性,西方人在对中国武术文化的认识上有误差,西方人将中国武术定义为竞技类的运动,可用于健身、娱乐、休闲等活动。西方人对于中国武术的偏差认识与中国武术传播方式不当有关,中国武术在传播过程中没有进行全面的中国武术文化传播,而是侧重了武术竞技、武术招式技能等方面,忽略武术自身拥有的深厚文化底蕴。

中国武术门派众多,功法理论各异,博大精深,不同武术派别的功法理论可能是矛盾的,容易让西方人产生困惑。例如,太极拳讲究以静制动、借力打力、以柔克刚,为老子“物极必反”的思想;而咏春拳则是先消后打、连消带打、以打带消、消打结合,为庄子“自然而为”的思想。两者有相同之处,也都相异的地方。

2.3 传播媒介宣传力度不够

传播媒介是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通道。首先中国武术网站缺少其他语言版本或者翻译供西方人阅读理解,网站内容设计上缺乏创意,武术信息内容不丰富,缺少学术研究价值。其次中国武术信息化建设不足,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武收集不全面,阻碍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

3 构建中国武术在国际化传播中的文化形象

3.1 中国武术文化形象的传播,破除西方对武术文化的误解

中国武术在国际化传播中不但要有武术技能的传播,还应该兼顾中国武术精神的传播,形成中国武术文化形象。东西文化的差异性使武术文化精神传播困难,在传播时由浅入深,先传播武术的运动形式,再传播武术的动作,最后传播武术的意识,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完成中国武术文化形象的建立。

3.2 武术传播途径多样化

中国武术国际化的传播可以从国际留学生入手,在国际留学生的教育课程里加入中国武术培训或者相关活动。国际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对中国文化会有基本了解,对他们进行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播相对比较容易,而且来中国学习的大部分国际留学生都对中国武术感兴趣,当留学生学习并深入了解中国武术文化之后,经留学生自身向同国家的人传播中国武术文化更加利于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3.3 建立信息化的中国武术资源

利用高科技信息化技术,建立完善的中国武术资料库,对中国武术的派别、种类、人员等相关信息进行统一收集,并且分门别类,形成全方面的武术信息。而且形成不同语言版本,方便外国人在这面的搜索了解。

4 中国武术文化形象在国际化传播中的重要意义

4.1 中国武术文化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一条路径

全球经济发展情况下,文化传播成为国际间国家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中国武术一招一式很容易被模仿,比中国话通俗易通,且让西方人感觉新奇有趣,因此中国武术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一条有效途径。这类似于教授知识,要先引起学习人的兴趣一样,中国武术在观感上可以轻松赢取西方人的兴致。而且近几年西方的电影中也多加入中国武术为打斗元素,媒体的宣传作用,使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喜欢中国武术,并且学习中国武术,则中国武术中蕴含的文化有效输送给西方人。

4.2 中国武术形象是中国形象国际传播的一种方式

国家形象是国家内、外部公众对它认知的结合;是根据国家法律、教育等一系列社会信息所组成的认知结果。国家形象在一个国家的国际发展蓝图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上地位高低的关键。中国武术在世界文化交流中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将中国武术与国家形象相契合,是中国形象国际传播的一种方式。中国武术形象代表中国国家形象,中国武术精神即中国精神 。

4.2.1 “止戈为武”的和平形象 中国一直以“爱好和平,友好共处”作为外交的核心,积极促进世界和谐发展。这种外交思想正是中国武术“止戈为武”的体现。我们将自身的实力用于停止战争、维护和平,而非引起争端的手段。通过中国武术的传播,不但可以让西方人看到武术技艺的精湛,还能让西方人感受到武术的仁义。

4.2.2 “崇尚科学”的进取形象 中国武术是具有科学性的一门技艺。首先,中国武术是一种科学的生活方式,在不断练习武术招式时,对身体的协调性、平衡性都是一种锻炼,有益身体健康,而且在武术招式发力上,可以将心里消极的情绪发泄出去,放松心情,正符合积极、健康、运动的科学生活观念。其次,中国现代武术也在尝试用科学的理论,将武术训练、武术用具等方面进行改变,体现不断进取的科研精神。

4.2.3 “自强不息”的奋斗形象 中国武术中咏春拳、迷踪拳、八卦掌、双节棍法等武术技艺的开创,都是习武人面对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内心充满报国思想,对自身武术不断修习演练,积累而成。自强不息既是中国武术的习武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

5 结 语

中国武术文化蕴含了丰富的古代哲学思想,儒家“礼、义、仁”与道家“顺其自然”“物极必反”等思想是中国武术的主要思想内涵。中国武术不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武术招式上还具有美学特性。中西文化的差异,使国际其他国家公众对中国武术缺少认知,中国武术所蕴含的思想、哲学、美感等其它内涵都不被西方人所了解,仅把中国武术当作竞技项目,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中要构建中国武术的文化形象,更应该注重中国武术文化内涵的国际化传播。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形象代表着国家形象,通过中国武术形象的传播,可以加深国外民众对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方针的了解,熟悉民众“崇尚科学”“自强不息”等国民精神,消除国外公众对武术文化的误解,赢得国际对中国武术的认同,提升中国武术的文化竞争力,从而加强我国的文化战略,提高国际地位。

猜你喜欢

招式中国武术西方人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针对高考物理计算题,教你增分三招式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困于密室中的西方人
降“奥”十八掌之投石问路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亭台楼阁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