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教学对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信的介入和影响研究

2018-11-26

体育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武术民族传统

杨 光



武术教学对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信的介入和影响研究

杨 光

(河南大学,河南 郑州 475000)

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出发,着眼于武术教学在中学教育中的现状,分析中学教育中武术教学对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信的影响,强调政治、经济和文化在大力发展校园武术的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出丰富校园武术竞赛、加强学校武术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武术教学的组织形式、加大武术在学校的宣传力度和发挥政府职能部门在发展校园武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五点建议,以帮助实现校园武术教学对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信的积极影响。

武术教学;中学生;民族;文化自信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上至黄帝、炎帝,下至唐宋元明清,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经久不衰,体现了中华文明顽强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中国传统文化重道德,讲修养,能够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兼收并蓄,发扬光大,正是中华文明顽强生命力的集中体现。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凝聚了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蕴含了深厚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敌、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精神体现。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状态要求的不断提高,其中包括对健康的身体、休闲的生活、长寿的秘诀的迫切需求,而武术作为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大力发展武术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既可以弥补当前社会意识中存在的诸多不良思想,又可以培养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鉴于此,本文将从武术教学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入手,分析现阶段我国武术教学在学生教育中的发展现状,寻求进一步加强武术教学在学生教育阶段的普及途径,为实现中国武术在学生教学阶段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入教学提供一定帮助。

1中学教育中武术教学对学生民族精神影响的研究现状

1.1武术教学中缺少民族精神内容

武术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久以来,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中缺少关于民族主义精神的宣扬和教育,只是单纯的教授学生武术的基本动作,不能把武术基本动作、基本套路背后的深层内涵进行剖析,失去了在青少年时期对学生进行传统体育精神的教育。

1.2武术教学评价没有涉及民族精神

进入新时代,传统武术项目也在向竞技体育项目转变,但武术项目的评价一直是未曾解决的问题。关于武术项目的评价仅限于主观经验的判断,缺乏公正,不规范,不具体,不能实现武术项目从比赛开始前到比赛结束的正规化、系统化和模块化,其中关于民族精神的涵盖更是无从谈起。

1.3武术道德规范不够

古语道,“未曾习武先习德”。从中可以看出,武术从形成之日起就要求习武之人以德修身,然后才能习武。但现在的武术教学中关于武术道德的规范很少,教师对学生的武德要求不够,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进行武德教育,更有甚者,教师不能以身作则,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更是无法实现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

1.4学校领导对武术教学不重视

武术在学校课程中的位置一般都较低,原因可能是因为初高中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而压缩了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的安排时间,武术的课程时间应该会更少,严重影响武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健康发展。

领导对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认识不足,不能配备足够的武术专项教师,教学经费不足,武术教学器具和场地受限,轻视对武术课程的管理与监督,

1.5学校的组织管理不健全

任何体育项目的健康发展必须依赖于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武术项目在学校中的发展同样如此。目前的初高中对于武术教学的管理体制相对其他课程而言很滞后,教学时间不合理,专业教师人数不足。学校没有安排武术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教学过程中缺乏考核,对教师的奖惩制度也不完善。

而武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方法,对学生一味要求最终的成绩,而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没有纳入最终成绩的考核中,没有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价值,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导致部分学生厌烦武术教学,以上这些学校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中武术教学的发展。

1.6学生对武术教学的轻视

学生对于武术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把它当做一门业余课程来学习,敷衍了事,部分学生学习武术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导致学习效果不好。良好、正确的学习动机才是培养学生认真学习武术技巧和领悟武术内涵的前提,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旦偏失,就失去了武术教学的最终目的。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重要原因是家长对武术课程的不重视,影响到孩子对武术教学的认知,制约了武术课程的健康发展。

2武术教学健康发展的基础

2.1政治基础

从建国初期,党的方针政策就在普及全民体育方面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使大众体育“普及化、经常化、全民化”,成为大众体育民生化的政治基础。《2016-2020全民健身计划》(2016)中,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党和国家在带领人民群众奔小康的路上,不仅注重经济生活的富足,也将目光更多的转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将大众体育纳入民生问题,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群策群力,是大众体育民生化成为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新的标志。

2.2经济基础

国富则民强,而“民强”不仅是指人民群众的钱袋子鼓了,生活富足了,也是指人民群众能够身体健康。一直以来,体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消费型的社会活动,需要一定的政府财政支出,满足大众体育在人民群众中间的开展。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里,我国所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对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生活小康,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钱买健康”,愿意为自己的身体健康投资,健身、游泳、登山、潜水、攀岩,更加时尚、新潮的体育项目成为人们的追求方向。在个人经济允许的情况下,也有人为自己健康的未来投资,购买体育健康保险,实现自己体育锻炼和理财的有机融合。

2.3文化基础

打破竞技体育长久以来带给人们的个人英雄主义思维,唯金牌论的思维和政绩体育的思维。实现大众体育的平民化、快乐化和休闲化,降低门槛,让更多的人接受大众体育,真正实现体育来源于大众,最终服务于大众的目的。

3武术教学的健康发展策略

3.1丰富校园武术竞赛

学校可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武术竞赛,不但丰富学生们的课余文化生活,还可增强学生对武术运动的认识。还可以举办关于武术传统文化的知识竞赛,调动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以各种方式吸引学生对武术的关注,也是对武术传统文化在校园的大力宣扬。定期邀请中国武术界的知名人士和著名运动员走进校园,以榜样的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武术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深入了解习武之人的精神世界,理解武术运动的真正内涵。

3.2加强学校武术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制定相关的措施和办法,加强现有师资队伍的建设,定期邀请武术界知名学者到学校开设讲座,组织教师前往武术教学特色学校考察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为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奠定基础。

学校增加关于武术教学相关课题的经费投入,满足教师对教学设施的需求,提高武术教师的薪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教师的加入。构建中学武术课程体系,完善武术课程设置,从而促进与推动中学武术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发展。

3.3完善武术教学的组织形式

现在学校关于武术教学的组织形式过于单一,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课余练习为辅。应统筹安排,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课程的组织形式,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编制具有特色化的校园课程,开展全校学生参加的武术教学课程,并且可以建立学校武术俱乐部、武术社团、武术协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和假期积极投入到武术运动的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对武术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武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3.4加大武术在学校的宣传力度

学校应采取多种渠道推广武术在学校的影响力,运用新媒体宣传校园武术,让全社会关注校园运动项目的发展现状,吸引有资质和有能力的机构与学校合作,共同推动校园武术的发展。

3.5政府落实工作

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履行义务,落实武术运动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普及和建设,邀请相关技能部门对武术运动的发展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通过政府行政手段加强宣传,扩大武术运动在人民群众中的认可度,引导商业投资,实现武术运动的商业化,实现公益与效益的有机结合,正确引导武术运动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1]万立凯.长春市高中武术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2]公为刚.艺术化的大众体育与民生幸福指数的关系分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4,28(3):33-36.

[3]刘帅.成都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D].2015.

[4]马莹,郝震.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对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意识的影响[J].体育世界(学术),2017(8):72-73.

[5]柳杨,张忠良.浅谈武德在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影响[J].民族传统文化,2015,5(13):221-222.

[6]李胜达.武术的技击性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以西北师范大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09.

[7]彭云钊,吴志勇,王攀.武术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模式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2010(5):53-56.

[8]邢文华.身体指数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3):78-91.

[9]陶沙.从生命全程发展观论人学生入学适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2):81-87.

[10]肖丽琴.体育运动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系[J].体育学刊, 2007,14(2):79-82.

[11]吕荷莉,金慧娟,陈志强.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效能性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 2012,1(34):103-106.

[12]李艳荣,丁传伟.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对学生传统文化文学素养影响的研究[J].运动,2014(10):

74-77.

On the Intervention and Influence of Wushu Teaching on Students'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Confidence

YANG Guang

(Henan University, Zhengzhou 475000, Henan, China)

杨光(1994-),河南周口人,硕士生,研究方向:武术文化。

猜你喜欢

武术民族传统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MINORITY REPORT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