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整体设计的研究*

2018-11-26王成军杨凤喜

体育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段身心整体

王成军 杨凤喜



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整体设计的研究*

王成军1杨凤喜2

(1. 中北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2.太谷县教育科技局,山西 太谷 030800)

从体育教学目标整体设计的必要性出发,针对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整体设计的设想: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设计要以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为出发点,各学段主要目标要明确且要相互衔接。

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整体设计

在我国,随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和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在显著提升,然而,近些年学生体质却在下降,部分学生直至大学毕业都末有效掌握一项健身技能。究其原因,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缺乏整体设计,系统性、层次性和连贯性不强,很多学校在体育教学中没有对目标做具体化要求,使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失去了方向。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整体设计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整体设计的设想,为我国学者进行此类研究提供参考,推动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整体设计的持续改进。

1体育教学目标整体设计的必要性

1.1各学段体育教学具有系统化特征

各学段体育教学是有计划地影响着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其自身具有系统化的特征,也就是说,学生的各个体育学习阶段存在着必然联系,环环紧密相扣,只有每个学段的体育教学目标顺利实现,才能达成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衔接。小学体育教学为体育教学打基础,目标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同样,中学体育教学为大学体育教学进一步打基础,目标是发展学生的体育意识。基于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连贯性、系统化的特征,如若脱节,将影响到更高一级阶段的体育学习,因此,应依据各学段体育教学系统化特征制定体育教学目标。

1.2各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特征

学生身心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体现出阶段的差异性特征,身体各种机能的依次发展约束了心理的发展次序,身心发展的次序性体现了各学段学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逐级发展性。从学生的童年期到成年期所表现出的身心发展特征差异性较明显,譬如:中学阶段学生身体发育明显加快,身体的力量、速度、柔韧等提高较显著,是学生体育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自主性、独立性较强,基本形成自我保健、自我锻炼和自我欣赏体育比赛的价值体系。大学阶段以后身心发育基本成熟,能自主学习各种健身知识和方法,从事他们所喜爱的体育活动,充分展现个性,提高创造力,逐步完善心理品质。再单从心理角度看,不同学段的学生心理需求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渴望展示自我、提高体育技能的需求在增加。因此,体育教学目标要结合学生身心的不断发展变化来制定,这也是大中小学体育教材编排系统化的重要理论依据和原则。

1.3各学段学生体育认知及行为发展水平不同

体育认知能力是学生适应教学环境的重要技能,由于各学段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不同,体育教学目标设计也必须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的阶段化特征相匹配,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阶段性接受能力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应学习内容,促进学生体育认知能力的提高。

从体育认知到体育行为犹如人行走可以分前后两步连续行进,每两步之间的难度级别较小时学生更易掌握学习内容,并能逐步建立自信心,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及效果。因此,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依据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原则,把体育教学目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小目标”,把“小目标”按照学生体育认知及行为发展依次排列,形成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整体目标,使学生的体育学习由简单到复杂,进而实现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衔接。

2体育教学目标整体设计存在的问题

2.1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层次不清

目前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整体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身心特征,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较笼统,没有从本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出发,制定出的体育教学目标缺乏适应性,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层次不清,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大同小异,教学内容不断重复,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下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和次数减少,导致学生的体质整体下滑。

2.2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雷同现象较严重

大中小学设计体育教学目标时没有从终身体育的角度出发,抓住学生每个阶段身心发展的最佳期,制定出的体育教学目标和学生能接受的体育技能难易度不相符,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雷同现象较严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按照学段特征安排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影响了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丰富性和组织的科学性,降低了学生对运动快乐的感受,制约了学生体育技术能力的逐级提高。

2.3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侧重点模糊

大中小学制定体育目标时应侧重点明确,使学生的身心、认知等方面逐步提高并有所突破。然而目前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侧重点模糊,体育教师在授课中,由于对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侧重点不确定,只能针对学校本学期安排的教学内容进行笼统讲解,根据现有条件概括性的说明组织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无法体现教学侧重点和难点,降低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树立。

3对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整体设计的设想

3.1体育教学目标设计要以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为出发点

我国大中小学教育构成学生可接受的、完整的、全面的教育体系,这三个阶段的体育教学也应相互衔接,确保学生体育学习的系统性。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整体设计时,要以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为出发点,依据学生在各学段的特点制定出与本学段相符合的体育教学目标,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水平、体育能力等在不同学段都有提高,从而体现各学段目标对终身体育的基础性。例如,小学阶段是学生体育学习的开始,兴趣是体育学习最好的老师,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能为学生将来进行体育锻炼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时期,因此这一阶段应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科学锻炼的方法。同时,这一阶段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它是对学生体育思维、情感、认知等心理的集中反映,也是实现终身体育的关键点;大学阶段是学生为未来参加体育锻炼做准备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应让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体育保健及其他体育活动的理论知识与方法,深刻意识到体育对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优良的体育文化素养。

3.2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要明确

大中小学制定体育教学目标时要从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认知、兴趣等出发,使体育教学目标的整体设计在遵循层次性、具体性、系统性的基础上突出主要目标,体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点。例如,小学阶段体育教学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发展基本活动能力,掌握集体性体育技能,对体育产生兴趣,提高身体素质;中学阶段体育教学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掌握正规的体育技能,发展体育特长;大学阶段体育教学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体育文化水平和体育价值观。

3.3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要相互衔接

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依据逐层递进的原则,从学生生长发育以及体育学习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各学段之间体育教学目标的衔接问题,做到相互连接并各有侧重。各学段体育教学目标必须很好地体现本学段拟定的任务,低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为达成高学段体育教学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整体实现。例如,小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团结协作精神,使学生身心得到良好的、协调的发展;中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大学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及思维能力,完善学生心理品质,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这样三个学段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共同构建了整体性的体育教学目标,每个学段目标之间先后有效衔接,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而且促进了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4结束语

从小学到大学,体育课一直伴随于学校教学各阶段中,要使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做到真正的整体化设计,并使之更合理、更科学、更具层次性,还需花大量时间去进行科学严密的理论和实践论证。从现在起,就应树立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整体设计的思想观念,从学生终身体育、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出发,对整体性的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进行研究,对大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的规律等进行探讨,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整体设计提供较强的理论基础,并使体育教学目标的整体性逐步成为有效评价各学段体育教学质量的标准,使体育教学为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提供更有利的帮助。

[1]詹晓燕,朱冀.我国大、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领域的层级衔接[J].浙江体育科学,2010,32(2):61-63.

[2]汪凌.中美日俄体育教学目标的比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6):84-86.

[3]邵伟德,刘忠武,李启迪.体育教学目标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9):98-99.

[4]徐慧颖,王广军.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取向浅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2,25(6):148-150.

[5]胡震.上海市部分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衔接现状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3:17-18.

[6]王建.新课改后大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的现状、制因及对策研究—基于安徽省大中小学实证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3,27(1):107-110.

[7]于素梅.从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谈体育教学质量促进的策略[J].体育学刊,2014,21(4):94-97.

[8]王成军.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衔接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7, 48 (4):54 -55.

[9]王成军.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有效性衔接的研究[J].体育科技,2017,38(2):160-161.

On the Overall Design of PE Teaching Objectives in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WANG Chengjun, etal.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030051, Shanxi, China)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5YJC890034。

王成军(1975—),山西应县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篮球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学段身心整体
Prepare for Your Exams with a Healthy BodyandMind以健康的身心应对考试
身心告急,回家充电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给身心降个温
十二星座5月整体运程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