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育行为习惯的调查研究——以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2018-11-26何茂玉

体育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云南省体育锻炼行为习惯

金 南 何茂玉



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育行为习惯的调查研究——以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金 南 何茂玉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云南 临沧 677000)

通过对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育行为习惯的调查研究,揭示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育行为习惯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找相应的对策,以便更好地认识云南省滇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体育行为习惯及锻炼意识,为云南省边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育行为习惯

云南省地处于我国的大西南,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就有26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1],因而也形成了形式多样且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这些少数民族文化对其民族本身的体育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体育文化,进而对其民族的大学生的体育行为习惯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滇西科技师范学院2015级与2016级全日制在校生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查阅了有关大学生体育行为习惯文献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编制了《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育行为习惯调查表》。按照男女比例与年级比例大致相当且只发放给少数民族同学的非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全日制在校生中的2015级与2016级进行抽样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采用现场发放、填写与回收的形式。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有效问卷386份,有效率为96.5%;有效问卷中,男生178份,女生208份;2015级191份,2016级195份;涉及民族14个,其中彝族95份,佤族29份,布朗族13份,仡佬族6份,傣族36份,拉祜族17份,纳西族18份,壮族33份,白族31份,苗族17份,回族34份,哈尼族44份,藏族8份,傈僳族5份。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软件SPSS 22.0与Microsoft Excel2003 工作表,对问卷中各项目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4 访谈法

通过对滇西科技师范学院2015级与2016级部分少数民族同学进行访谈,了解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育行为习惯的详细信息。

2结果与分析

2.1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由表1可以看出,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的组织形式有集体活动(59.6%)、自由锻炼(55.2%)、参加社团活动(49.0%)。从调查研究中发现,这三项活动在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其中女生参加集体活动和社团的比例比男生多,而在自由锻炼的比例又比男生的少。集体活动一般是学校、班级要求学生必须参加的,男生在参加非规定性的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比女生高。据调查研究得知,男、女生(尤其是女生)参加体育竞赛中的比例都较少,这也间接说明了,在云南省高校中举行的体育竞赛,尤其是少数民族的运动会及民族性的体育竞赛相对较少。

表1 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多选)

男生女生合计排序项目人数 (%)人数 (%)人数 (%)1集体活动7341.0157 75.523059.62自由锻炼12168.09244.2213 55.23社团6134.312861.518949.04体育竞赛3921.95 2.444 11.45其他52.8167.7215.4

2.2 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锻炼的频度

表2 少数民族大学生平均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

男生女生合计次数人数 (%)人数 (%)人数 (%)基本不参加5128.76732.211830.6一到两次2212.441 19.76316.3两到三次3921.9115.35013.0三到四次4625.848 23.19424.4四次及以上2011.24119.76115.8

表2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男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度在各个周锻炼次数上基本相当,呈现为平均式的分散化;而女生则表现为一定的两极分化:几乎不参加的占了33.2%,达到三次及以上的占了42.8%,中间的频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总体来看,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男生有41.1%,女生有51.9%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的标准。由此而言,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其中女生的状况更为严重。

2.3 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长度

表3可以看出,不管男生还是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每次锻炼时间达到三小时及以上的甚少;平均每次锻炼达到两至三小时的(不包含三小时)男生有30.9%,女生有19.2%;平均每次锻炼达到一至两小时(不包含两小时)的人数最多,男生有37.6%,女生有46.6%;平均每次锻炼在一小时以内的男生有21.3%,女生有34.1%。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有71.8%的人能够坚持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及以上。根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总体水平与国家锻炼标准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相对而言,男生群体锻炼时间与国家标准更接近,女生群体与国家锻炼标准差距更大,这是有待解决的。

表3 少数民族大学生平均每次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时间长度

1小时以内1-2小时2-3小时3小时及以上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男生3821.36737.65530.918 10.1女生7134.19746.64019.20 0.0合计10928.216442.59524.6184.7

2.4 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强度

表4 学生平均每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强度

小中大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男生2111.812369.13419.1 女生4019.214067.32813.2 合计6115.826368.16216.1

一般认为每次参加体育锻炼强度的高低也是影响锻炼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因而,在问卷中调查中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运动强度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在非运动现场估测运动者的运动强度又是比较困难的,因而在调查中使用了瑞典心理学家Gunnar Borg发明的《感觉尽力程度评级表》来估测受调查者的运动强度,并将运动强度分为小、中、大三个等级[2]。表4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中锻炼强度中等的最多,男生有69.1%,女生有67.3%;运动强度较小的比例中,男生有11.8%,女生有19.2%;运动强度较大的比例中,男生有19.1%,女生有13.2%。由此可知,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的强度较为适宜,但也有部分学生的运动强度需要调整。

2.5 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中经常参加的运动项目

表5 少数民族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中经常参加的运动项目

男生女生合计排序项目人数 (%)人数 (%)人数 (%)1跑步7819.414932.522726.42篮球13333.190 19.722326.03足球399.700.0394.54羽毛球389.55912.911713.65游泳112.751.1161.96乒乓球112.7265.7374.37乒乓球112.7265.7374.38器械类健身276.700.0270.89其他379.25010.98710.1

表5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男生经常参加的运动项目依次是篮球(33.1%)、跑步(19.4%)、足球(9.7)与羽毛球(9.5%);女生经常参加的运动项目依次是跑步(32.5%)、篮球(19.7%)、民族健身操(17.2%)、羽毛球(12.9%)。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男女生在运动强度、对抗性等方面是有一定差异的。另外,也有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了爬山、骑自行车、毽球、气排球等运动项目,由于数量相对较少而未在表中列出。总体而言,少数民族大学生学生参与的都是一些技战术要求较低,场地设施、器材等要求简单的体育项目。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组织形式有自由锻炼及集体性质的体育活动,相对来说男生在参加非规定性的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比女生高。从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体育竞赛的比例来看,云南省高校举行的体育竞赛尤其是针对少数民族的运动会及民族性的体育竞赛相对较少。

3.1.2 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状况不容乐观,其中女生的状况更为严重,有近半数的学生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的标准。在锻炼时间长短方面,男生群体锻炼时间与国家标准较接近,而女生群体与国家锻炼标准差距较大,这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3.1.3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参加的运动项目的选择方面,都是选择一些对于场地设施、器材等要求简单的,且相对易于掌握的大众性运动项目,在运动强度、对抗激烈程度方面男女生有区别。而对于一些场地、技能要求较高的民族性的运动项目参加的较少,如陀螺、高脚竞速、押加、武术等。

3.2 建议

3.2.1 云南省各高校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多开放一些免费的运动场馆供学生使用。适当增加一些体育竞赛尤其是针对少数民族的运动会及民族性的体育竞赛。

3.2.2 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男女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有所差异,所以在学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安排,以及组织课外体育活动方面,应该根据学生的性别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差异性。比如,对于男生可以多安排一些相对剧烈的和具有较强对抗性的运动项目,而对于女生则多安排一些相对缓和的和对抗较少的运动项目。

3.2.3 大学内体育社团对于促进校园内体育活动开展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学校应该多扶持校内体育社团的建设,特别是新兴体育项目社团和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社团地建设。

3.2.4 在规划和建设大学校园体育设施时,内陆边疆民族地区的大学不应一味仿照沿海发达地区的建设范式,而是应该考虑到地理环境差异、气候差异、民族文化差异和地方运动偏好差异等因素,从而尽量达到因地制宜与贴合实际需求的目的。

[1]新媒体环境对民族地区的影响研究[EB/OL].(http://www.xzbu.com/).

[2]金南.对云南省高职高专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状况的调查分析[J].体育时空,2013(12).

[3]谭宏,徐国杰.绵阳市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3).

[4]王绍芬.云南不同民族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14).

[5]王玉洪.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与汉族青少年身体素质对比分析[J].昆明学院学报,2010,27(3):375-378.

Investigates to the Sports Behavior Habits of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Taking Dianx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JIN Nan , etal.

(Dianx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ncang 677000, Yunnan, China)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2016年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DXXY2016004。

金南(1985—),山东济宁人,硕士,讲师,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云南省体育锻炼行为习惯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农村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究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