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足球改革背景下边疆民族地区校园足球师资发展机制研究*

2018-11-26和永杰和丽东和丽娟

体育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练员师资云南省

和永杰 和丽东 和丽娟



足球改革背景下边疆民族地区校园足球师资发展机制研究*

和永杰1和丽东2和丽娟1

(1.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足球运动职业学院,云南 丽江 674199;2.大理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为推进校园足球工作的深入实施,运用机制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遵循校园足球发展的规律,从云南实际出发,探索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校园足球师资发展机制,为足球改革背景下边疆民族地区的校园师资发展提供参考。

足球改革;边疆;民族地区;校园足球师资;发展机制

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对职业足球、校园足球、社会足球提出了新的使命和要求。为了做好足球改革背景下的校园足球工作,2015年7月,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拉开了我国校园足球工作新的序幕,并随之取得了一定的工作进展。但是,校园足球师资依然严重匮乏,我国学校体育教师中,足球专业教师仅占6.4%(小学)、7.8%(初中)、11.6%(高中)、12.4%(大学)[1],成为时下校园足球工作的难点和重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青少年校园足球师资发展的过程中涉及的方方面面问题,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其体制机制性问题是关键性问题[2],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在社会科学中,机制需要构建,机制可以设计,机制问题是重要问题,机制研究大有可为[3]。

1相关概念

“机制”以事物各部分的客观存在为前提,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协调处理各部之间的关系,其作用是能够将事情的各个部分以一定的运作方式联系起来,使它们协调运用,发挥作用[4]。

本文研究的机制问题主要指在校园足球师资发展工作的机构设置、权利运行以及各部协调和开展工作的制度和方法。

2构建校园足球师资发展机制的原则

2.1 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指校园足球师资发展以推进云南省校园足球改革发展现实需要出发,为云南省足球改革发展的长远大计提供必需的支持,并将成果不断向省外辐射。《云南省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实施意见》[5]和《云南省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6]中提出“计划用10年培养培训10000名校园足球师资,到2025年实现每校至少有1名双师型足球教师”的校园足球师资培养目标。通过“实施教练员、裁判员培养行动计划,加强对教师、教练员和裁判员的专业人才的培训,全省每年至少举办各级别教练员、裁判员2次以上”、“每年单列100名校园足球相关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专业能力强、思想作风好的足球教师、裁判员及有足球特长的其他学科教师和志愿者兼职足球教师”、“完善政策措施,为退役运动员转岗成为足球教师或者兼职足球教学创造条件”、“有条件的探索设立社区足球指导员专门岗位,鼓励专业教练员、裁判员服务城乡社区和校园”等相应措施。这些目标计划和措施对策的提出,都是为了实现振兴中国足球、打造体育强国这一总体目标。因此,构建校园足球师资发展机制是为了有效地推进我国校园足球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发展。

2.2统筹性原则

统筹性原则是指根据发展目标和现实需要,对云南省校园足球师资发展体系的方方面面进行通盘筹划。处于边疆民族地区的云南来说,在国家政策的宏观指导下,结合实际对校园足球师资发展事宜进行统筹策划,以利于云南省校园足球师资发展工作得到顺畅、稳定和可持续地运行。

2.3创新性原则

自2009年校园足球工作启动以来,校园足球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在足球改革背景下,云南省校园足球师资发展工作,应该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和采纳国内外先进经验,立足云南实际,创造性构建新的模式,卓有成效地开展相关工作,实现云南省校园足球师资力量的跨越式发展,为云南省的校园足球工作乃至足球改革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 云南省校园足球师资发展机制体系

校园足球实施以来,我国培养的一定数量的足球教师,但是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足球专业教师匮乏成为制约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发展的瓶颈之一[7]。随着足球改革发展工作的推行和深入,校园足球师资发展工作也提上了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实现云南省校园足球师资发展的工作目标,有必要构建系统的发展机制。科学和合理的发展机制能够将校园足球师资发展工作的各部分以一定的运动方式紧密联系,并使之协调运用和发挥作用。根据《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等文件精神中国家层面的总体规划和指示,云南省校园足师资发展机制体系应该由培训机制、引入(准入)机制、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及保障机制等方面系统构成并联合发挥作用。

3.1 培训机制

培训指的是对现有的从事校园足球教学、训练及指导工作的体育教师、足球教练员、校园足球指导员进行足球专业素养的再继续教育。在现实情况下,大规模地开展专项培训是发展校园足球师资的主要途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提出“到2020年完成对5万名校园足球专、兼职足球教师的一轮培训”[8]的目标,而且适时采取了一些行动。2015教育部启动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骨干师资国家级专项培训;2014年以来教育部牵头相继与法国、英国和德国建立了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练员留学合作项目;受各省市的委托,中国足协多次派出教练员讲师进行中国足球C级、D级以及校园足球指导员的培训;各省市教育局每年都组织举办了多期校园足球初级教练员培训班等等,有效地推进了校园足球师资发展的工作。但是从云南省进程看,出现培训工作不系统、培训数量少、参加培训人员经常重复、教练员讲师稀缺、选拔留学人员不规范等问题,使得要实现《云南省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提出的“计划用10年时间培训1万名足球专任教练员,力争到2025年实现每校至少有1名双师型足球教师”[9]的目标,显得任重道远。云南省校园足球师资培训工作,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一是由云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校足办”)负责制定详细的“云南省校园足球师资培训专项计划”。通过深入调研,了解云南省校园足球师资现状,掌握不足,制定10年左右时间每一个阶段详细的培训计划,计划应涉及每一阶段的人数、期数、等级等定量化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的内容。2014年法国体育部、教育部、足球联盟机构一起签署“校园足球”发展计划协议将在法国中小学中培养一批师资,全面推进足球教学工作[10];日本足协于1994年提出“培养9000名C级资格教练”的5年计划, 紧接着在1997年又特别创立了更低一档的“D级教练资质”制度,将最基层从事少年足球指导和社会型青少年足球俱乐部教练一并涵盖[11];英国足球总会上世纪90年代初推行的促进草根足球发展的特许标准计划,到2013年发展了30 万名足球教练员[12]。结合云南省当前的实际情况,省校足办应该统筹全局,制定细致可行的校园足球师资培训计划,实现校园足球师资质与量的全面提升。二是建立云南省校园足球师资培训基地。云南省校园足球师资培训基地,可以与省体育局或者高等院校合办,省校足办在软件和硬件上给予合理投入,使之成为云南省实施校园足球师资培训的主要场所。云南省校园足球师资培训基地由省校足办领导和组织开展相关工作,其具体职责为:组织开展省内各级各类校园足球师资培训;做好培训合格证及教练员资格证书的办理和发放工作;建立云南省校园足球师资的档案;选拔产生参加青少年校园足球师资国外留学人员;聘任校园足球讲师,建立讲师库;指导云南省各地州校园足球师资培训工作等。三是做好培训的监管和考核。严格监管考核全过程,避免“走过场”现象,遵循基于校园足球工作需要的考试大纲,严肃考试考核环节,保证培训质量。

3.2培养机制

校园足球师资缺口大,教育部门缺乏足球专业资源,校园足球定点学校基层管理者、教练员、裁判员水平较低,是当前我国校园足球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13]。开办足球学院或者校园足球相关专业,是系统培养校园足球专门人才的有力举措。《云南省教育厅等6部门关于印发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实施意见》提出:“每年单列普通高等学校校园足球相关专业招生计划100名”[14]。根据《意见》精神,2015年开始,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部分高校开办并招收了本科层次的体育教育专业校园足球人才。但是还存在人才培养规格不统一、设置课程不一致、师资力量不均衡等情况,需要教育厅统筹领导,设置统一的人才标准,整合云南省所有的师资力量,保证云南省校园足球人才培养的质量。此外,应该增加专科层次、研究生层次校园足球人才招生专业或者专业方向,构建技能型——综合型——研究型为一体的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

3.3引入(准入)机制

对于校园足球师资普遍存在的“有缺口”“缺口大”问题,最直接和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引入、补充相当的足球师资。但是我国现行的人事聘用制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园足球师资岗位的准入情况,致使许多专业强、业务精的足球专业人才没法进入校园足球工作领域。因此,改革校园足球师资聘用机制,完善足球师资队伍补充机制,就成了当下迫在眉睫的大事。引入(准入)校园足球师资的途径主要有:一是各高校定向培养校园足球人才,安排定向就业;二是通过工作岗位调动的方式,将其他劳动岗位有足球专才的人员调到足球教学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三是设立校园足球指导岗位,通过聘任制或者兼职的形式将体育系统闲置的足球教练、退役运动员及俱乐部明星球员等专业资源弥补足球师资不足的问题[15];四是省校足办搭桥各级各地教育局与高校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建立云南省校园足球大学生实习基地的方式,派遣具有足球特长的大学生到中小学校进行足球教学、指导及服务;五是分批聘请国外足球教练员深入到基层学校进行足球教学及指导;六是设置高水平退役足球运动员人事编制岗位,为优秀足球运动员转为校园足球师资创造积极条件等。

3.4管理机制

校园足球工作中需要大批的师资力量,建立校园足球师资管理的长效机制,对于校园足球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校园足球师资队伍建设整体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足球师资队伍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建立完善的校园足球师资构成体系。校园足球师资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当前参与云南省校园足球工作的师资队伍中有学校足球教师、体育部门派出的足球专业教练员、校外足球学校和足球培训机构的教练员、具有足球特长的社会人士(兼职)、教育部海外聘请的外籍足球教师、足球志愿者等等,成分较为复杂,存在管理上的难题。综合起来,云南省校园足球师资可以系统归纳为学校足球教师、学校足球教练员以及足球指导员三类,其中,校外足球学校和足球培训机构的教练员、具有足球特长的社会人士(兼职)、教育部海外聘请的外籍足球教师、足球志愿者等都属于足球指导员身份,他们参与校园足球工作之前须经过省校足办的培训,毕竟校园足球工作中“教学是基础”、“育人是根本”,对所有校园足球师资进行教育教学理念及技能培训是十分必要的。二、建立校园足球教练员的认证体系。教练员质与量的全面提升对于我国青少年培养体系将会是革命性的改进[16]。当前,我国认定足球教练员的资格包括职业级、A 级、B 级(中级)、C 级以及针对加强和普及校园足球增加的D级教练员和校园足球指导员[17]。但是还缺乏科学的标准,训练科学性上都存在很大问题。从教练员证书获取人数比较,目前日本足协拥有证书教练的人数为 6.3 万名,其中包括专门从事青少年培养工作持有D 级和 C 级教练员 5.8 万名,德国也拥有5.1 万名 C级证书教练员,而我国的持证教练总人数仅为 1.05 万名,D/C 级教练员只有 8421 人[18],可以看出我们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结合校园足球工作的要求,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校园足球教练员认证体系,是做好云南省校园足球师资发展工作的基础。足球改革背景下,我国的校园足球明确划归为教育部主管,在全国校足办的领导下,云南省校足办也多次开展了校园师资培训。但是多数培训结果以“培训合格证”收尾,在培训深度、培训层次上欠缺计划性、针对性和目的性。通过建立一套系统的校园足球教练员认证体系,规定指导不同级别校园足球赛事的足球教练员、从事不同类别校园足球工作的足球教师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进行认证上岗制度,同时鼓励足球师资通过继续培训晋升资格等级。三、建立校园足球师资的监管与考核体系。加强校园足球师资工作的过程化管理,实行校园足球师资注册制度,认真核算、统计工作量和工作业绩,作为校园足球师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评优评奖、绩效工作分配、推荐外出培训等福利的重要依据,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四、加强师资培养结果的运用。足球改革背景下的校园足球启动以来,云南省十分重视校园足球师资建设工作,并积极创造机会培养了一批师资,如D级教练员培训、足球指导员培训、特色学校教练员培训、优秀教练员培训等。选拔推荐部分教练员奔赴法国、英国等国家留学,但是培训完成后,学员们的培训成果仅仅是用于指导自身的教学与训练,没有起到引导和影响别人及辐射区域的积极作用。有过留学经历的人员,回国之后没有任何任务和要求,这是极其奢侈的。省校足办可以成立一个校园足球讲师团,成员包括高等学校的足球教授、高水平的足球教练员、经历国外留学的校园足球教练员以及省内成绩突出的足球师资等,由校足办统筹安排定期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进行足球指导,充分共享云南省校园足球师资培养的成果。

3.5 保障和激励机制

除了校园足球师资普遍短缺的难题外,缺乏针对性的保障和激励机制也困扰着校园足球师资发展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如学校足球教师的训练、比赛时间没有纳入工作量、没有兑现训练补贴金、基层兼职足球教练员的工作待遇低、社保问题难题妥善处理等,使得很多优秀的足球教练员以及退役运动员难以投身到基层足球教学工作中[19]。在这方面,中国足协也缺乏相应的政策和办法。因此,足球改革背景下,体现以人为本,建立针对性强的校园足球师资保障和激励机制,是解决面临问题的必要性工作。保障机制是为管理活动提供物质和精神条件的机制;激励是一种调动管理活动主体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的机制[20]。保障和激励的实现主要方式就是出台相应的政策,政策应该主要涉及学校足球教师工作量的核算及绩效工资的兑现、校园足球教师评优评先以及晋升职称的办法、成绩突出的奖励措施、兼职足球教练员工资和社保的支付、退役运动员转岗为校园足球教师的考核与聘用制度、兼职教练员或者校园足球指导员转正为正式员工的编制解决途径、足球师资外出研讨、交流和学习的选拔方法等,只有在完善政策的保障下教师才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开展校园足球的工作。

4 结论

足球改革背景下,我国的青少年校园足球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承担了新的使命,可以说,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成效将直接关乎到我国足球改革发展事业的成败。校园足球师资是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具体的执行者和实践者,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过硬的校园足球师资队伍是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重要保障。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的云南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做好顶层设计,结合省情建立一套系统的校园足球师资发展机制,是势在必行的大事。我国的教育体制与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选拔体制与国外具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通过参考和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从云南省的实际出发,开辟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校园足球师资发展道路,指导边疆民族地区的校园足球师资发展工作。校园足球师资建设发展工作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其实现的形式也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走出去”“引进来”“自我培养”“社会购买”“日韩模式”“英国经验”等等,是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的成果,但是没有形成体系,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此有必要构建完整机制,因为“在社会科学中,机制需要构建,机制可以设计,机制问题是重要问题,机制研究大有可为”。

[1] 张辉.我国校园足球未来发展的注意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5):25—36.

[2][4][20] 杜靓.成都市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分析[D].成都体育学院,2013.

[3] 张序,张霞.机制:一个亟待厘清的概念[J].理论与改革,2015(2):13-15.

[5][14] 云南省教育厅等.云南省教育厅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Z].2015-10-14.

[6][9] 云南省发改委等.关于印发《云南省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的通知[Z].2016-12-11.

[7] 曹家奇.校园足球活动体教协调合作机制研究——以牡丹江地区为例[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

[8]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Z].2015-3-8.

[10]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教育处.法国校园足球的基本情况、特点与经验[J].基础教育参考,2015(15):75-76.

[11] 程隆,张忠.日本足球青训的发展及其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4(7):95-98.

[12] 李霄鹏.英国:“特许”校园足球.中国教育报[N].2014-12-17.

[13] 李卫东,张廷安,陆煜.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情况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5):22-31.

[15] 李纪霞.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

[16] 程隆,张忠.日本足球青训的发展及其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4(7):95-98.

[17] 范海龙.中日德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18] 吴基星.中韩校园足球管理体系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5.

On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Campus Football Teacher in Border Area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ootball Reform

HE Yongjie, etal.

(Vocational School of Football, Lijiang Teachers College, Lijiang 674199, Yunan, China)

2015年度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高等学校教师教育联盟)教师教育专项课题,项目编号:GJZ1514;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立项项目,项目编号:RW-24,XM-11。

和永杰(1980—),云南丽江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足球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教练员师资云南省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运动投入的影响研究——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中介效应
我校举办2018年全国舞龙舞狮教练员培训班
合肥市击剑青少年后备人才教练员现状分析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