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2018-11-26

体育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四川省文化产业

刘 治



四川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刘 治

(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四川 成都 611731)

以四川省现有的民族传统体育基础资源为切入点,以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和体育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融合为思辨方向,系统、全面地对四川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区域发展路径进行分析,为实现四川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价值和效益的最大化,促进整个四川地区体育旅游产业在不同区域内的均衡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四川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区域经济

当今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开始形成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的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和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潮流和大方向,在此大背景下,体育文化产业的区域发展特征愈发明显和深刻。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和中国特色体育的代表,其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时机已经悄然成熟,如何形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优势和地域特色,打破不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产业发展进程中的时空壁垒,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理念,是贯彻习总书记在十九大会议中对体育事业发展重要指示的首要任务。

四川省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最为集中的省份之一,几千年历史长河遗留下来的少数民族特色体育项目和所衍生出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已经成为了四川省打造特色区域经济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元素。然而,四川省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在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所存在的时空壁垒依然明显,产业发展的内动力不足。本文对四川省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经营模式进行梳理,借助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相应理论和创新模式,解决传统模式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产业发展进程中形式单一、受众群体互动性不足等弊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体系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多维度、多层次的蓬勃发展。

1 川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不足

1.1项目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滞后性和单一性

目前四川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以特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带动当地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基本形态,而其中,特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保留下来的特色文化则是其产品开发的首要核心,虽然这种开发模式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民族传统体育的特色,但也极容易导致单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产业开发过程中的单一性,并且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本理念相违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和产品开发的滞后性和单一性问题凸显无疑。

1.2相应制度建立过程中的政策“依赖性”突出

任何一项制度在改革的进程中,制定主体和履行者在利益空间内的诉求一致和愿望背离都可能出现。四川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产业化布局和区域发展虽然能够以国家的相关政策为指引,也能够结合地方特色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制度,但制度的建立过程中政府色彩过于浓厚,对于上层政策的依赖性过于突出,直接导致相关产业在区域发展过程中仅有宏观原则,缺少基本操作细则;另外,在商业价值的驱使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区域经济发展变得极为的不自由和受拘束,过多的政府意识和行为严重的剥夺了产业发展进程中的自由空间。

1.3发展瓶颈期内的“创新性”意识缺失严重

以特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载体,形成不同形式的产业发展模式,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新发展的首要因素。目前,四川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产业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瓶颈期,相关部门对于未来发展的思辨不够,理念创新、措施改革的动力不够,很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产业发展更多的是几个单个项目之间的简单叠加,缺少从形式到内容再到产业发展理念的立体化、全方位的创新发展。

2“区域一体化”视域下四川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理念创新

区域一体化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四川省民族传统体育在产业发展的进程中,不同项目之间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融合决定着一体化程度,从理念上对四川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产业发展进行创新,不仅要形成代表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核心发展态势,更要打造“由点及面”的空间区域发展模式。

2.1突出核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轴效应

四川省少数民族众多,特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不尽相同,结合当地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实施分级发展,不仅能够更大程度的发挥资源优势,形成资源和文化双层互补,而且还能够强化核心项目的轴效应,形成核心项目带动边缘项目的发展模式,更好、更加全面的去加速资源的流动,形成四川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愿景。

2.2“点连线、线带面”的区域经济空间布局

四川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区域经济发展应该通过“点连线、线带面”的模式展开。首先,将成都作为核心点,借助省会城市在不同领域的导向作用,推动和实现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资源的开发;第二,以高铁所形成的便利条件为优势,打造高铁线路串联下的点-线-网的产业发展布局,形成多层串珠型的区域发展模式,更好的形成不同地域内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流动和交融,更好的推动本地区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

2.3保持原生态、打造绿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

四川省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要遵循“三不”原则,即“不破坏当地环境、不损害他人应得利益、不伤害游客安全”。在绿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区域发展进程中,必须要以长久、健康的发展理念为引导,要能够最大程度的去保护当地的资源,降低环境污染;要保护当地人的正常生活和既得利益,形成一个良性的、可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而且,要从保护游客人身安全出发,采取各种保护措施,保护游客人身安全。

3 川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区域发展对策

民族传统体育在其生存和发展的进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显著的地域性特征,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是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载体,更是形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近些年,在外来强势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的双重冲击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困难,其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也举步维艰。四川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区域发展必须要突破地域限制,形成空间发展模式,立足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自身,寻求在不同区域内的特色化发展。

3.1以成都为核心,打造四川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综合发展

成都是四川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四川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产业发展要以成都市为载体,借力成都市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打造以成都市为核心的四川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聚集地,使外地游客在成都能够感受到四川省所有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推广文化的同时发展经济,形成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经济的区域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要提高成都市周边城市,例如雅安、眉山、德阳等城市的接待能力和接待质量,从而形成以成都市为核心的小区域内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产业发展和经济体系建立;另外,要构建该区域内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景区,形成景区内不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的集团化发展。

3.2以自治州为衔接,形成四川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特色

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甘孜藏族和凉山彝族三个自治州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几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而这些少数民族的代表性体育项目极具民族特色,文化内涵深厚,以当地所保留下来的特色环境和独特建筑为基础,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产业发展是吸引更多游客来亲身体验特色旅游项目和产品的关键。另外,要不断打造和形成当地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符号,突出符号的人文价值和地域特色,打造当地在向外宣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品时的代表性语言和文化认同。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州要去学习、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在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方面有益的东西,融入到自己的民族文化之中;同时,更不要放弃或贬低自己民族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要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气派,形成在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空间独立和融合的恰当性。

4结语

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在区域发展进程中的制度变迁和创新,要形成“项目空间多元化”的政策倾斜态势。特定个体项目和群体项目在既定情境下的选择性调适是搭建多元化发展空间的核心理念,以此为基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变迁和创新则是发展路径中的主控范式。宏观层面,探寻能够突破“政策依赖”的新路径,借助“政策倾斜”推动制度的变迁,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广阔性;微观层面,各个单项民族传统体育协会或者组织应该最大程度的利用自身的符号和价值资源,理清自己的特定地位,创新管理手段,健全管理模式,建构起一个与宏观空间环境相一致的身份认同,寻求自身强大的空间延续性,直至最后形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经济的区域发展。

[1]陈光.当前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的可行性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5(11).

[2]王勇.高山族传统体育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2).

[3]李雅丽.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5(9).

[4]周莎莎.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思考[J].新西部(理论版),2016(3).

[5]王先茂.“儿童参与”视角下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考察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现象[J].浙江体育科学,2016(2).

[6]尹继林,李乃琼.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转型的困境与启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6(1).

[7]符雪姣.文化生境下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SWOT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2).

[8]齐超.割裂与重构——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反思[J].体育学刊,2016(1).

On th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ndustry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ichuan

LIU Zhi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engdu 611731, Sichuan, China)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四川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TY2016102。

刘治(1979—),辽宁沈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运动训练学。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四川省文化产业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中小学校开展民俗体育项目面临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成语魔方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中共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委名单
孟津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学生穿汉服展示传统体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