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小城镇微跑团多元文化的构建*

2018-11-26谷茂恒

体育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马拉松赛小城镇运动

谷茂恒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小城镇微跑团多元文化的构建*

谷茂恒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研究微跑运动多元文化价值,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三个方面研究和分析微跑运动,构建微跑运动文化,微跑运动是物质文化的基础,核心建设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是保障,三者相辅相成协调平衡发展。

小城镇;文化价值;文化建构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劳动产物,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休闲需要,坚持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体育休闲活动,是体育主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作用。《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要求“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供给,因时因地因需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分层分类引导运动项目发展,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微跑活动已经在全国各个城市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积淀了相当的群众基础,但同时又暴露出一些问题出来。小型城镇微跑运动有着其自身的特色,尤其是文化方面的特征,本文聚焦小城镇的微跑这一视角,通过全面调研小城镇开展微跑运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其多元文化价值及文化建设进行了研究,以期更好地促进小城镇微跑运动向着科学、健康、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1 小城镇微跑运动多元文化价值

小城镇微跑运动的兴起是城市马拉松赛发展的衍生物,是群众的智慧,是小城镇的人们基于自身所在城市特色与对健康文化生活的需要而反应出的体育健康文化行为,是小城镇居民,尤其是微跑群体在从事微跑运动中所反映出来的开展状况、体育运动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一种城市文化。从这个方面讲,微跑运动早已超越单纯的体育赛场竞技,俨然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是一个城市的文明建设的成果展示与文化行为。

小城镇的发展是多元化的,那么,各个小城镇开展的微跑运动必然是反映出所在城市的多元化特色,这一定具有特色的文化价值。本文以微跑运动技术和文化价值为主题词,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献资料、向湖南省有关专家交流意见,同时对微跑运动多元文化价值进行梳理,从弘扬城市形象文化、发展社区邻里文化、延续马拉松体育文化、促进家庭和谐文化、丰富个体休闲文化等5个方面进行探讨。

1.1弘扬城市形象文化

小城镇微跑运动是大城市马拉松赛在小城镇常规化开展的自然移植,也是一个缩微版,更是一项老小皆宜全民皆可参与的低条件城市体育运动。在当今物“互联网+”时代里,由于对信息发送、归集、处理的高度便捷化,微跑爱好者只需要利用智能手机和运动APP平台就可以相聚一起,穿上一双简单的跑鞋就可以从容的从事微跑运动。微跑运动在开展过程中所现展的简约、开放、互助、包容、景观等特点,契合我国城市化浪潮的进程中,迅速成为展示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城市环境的生动名片,成为宣传城市精神面貌、文化发展和城市魅力的运动平台。

1.2发展社区邻里文化

小城镇微跑运动成为社区邻里体育的新兴项目,是群众体育在互联网+时代里的创新。城市中社区邻里文化具有大众性,邻里文化与体育文化的不断融合与创新,使得小城镇微跑运动具有非常广泛的社区(邻里)群众基础。微跑运动灵活性较强,不受性别、年龄的限制,锻炼时间、运动量易于控制,可以间接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帮助化解社区冲突和矛盾,和善邻里关系,增进邻里情感,增加社区凝聚力,并最终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很好地阐释了“友善”的价值发展导向。

1.3 延续马拉松体育文化

现代马拉松赛不只是一场赛事,更是通过城市马拉松赛营造一座“马拉松”的体育文化氛围。当前我国各个城市都热衷于举办城市马拉松赛,因为借助于马拉松城市赛的举办可以充分的城市居民从整体层面上营造积极向上努力进取坚韧不拔的城市精神,也可以丰富城市居民的对健康文明安全的群体性活动的参与需要,同时也是成为个体展示健康个性行为的良好场所。小城镇微跑运动是群众基础,参加城市马拉松赛是展示微跑运动的平台。城市举办马拉松赛需要优化志愿者资源、增加市民和赛事的关联性,调动小城镇的群众参入运动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微跑运动顺应城市马拉松赛可持续发展要求,使更多的微跑运动爱好者感受城市马拉松带来的快感,陶醉于奥林匹克运动中。微跑运动这种包容和谐、超越自我、健康向上等精神内涵不断丰富,引领健康生活方式促使他们不断去运动,为马拉松文化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1.4促进家庭和谐文化

首先微跑运动能有效地促进家庭之间的亲子关系,拉近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距离、增进彼此的亲情,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提升生活的幸福指数,丰富家庭成员的精神生活,营造一片欢乐和谐的生活氛围。其次能够推动家庭与社区的和谐,营造家庭间的良好的氛围,有助于规范良好的社会秩序、引领良好的社会风尚,增强百姓凝聚力、提升城市形象、打造文化品牌效应,提高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1.5丰富个体休闲文化

在互联网+时代中,小城镇居民也可以和大城市的群众一样很便捷地通过智能客户终端、手机运动类的APP自觉主动的组织和参入微跑运动等各种群体性体育运动,促使人们去寻求适合自己的休闲体育的设施、环境、体育用品,使得小城镇的群众参与身体锻炼的需要得到了满足,提升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乐趣性,提升了人们的精神面貌,使人们拥有了轻松支配余暇时间的机会,能够养成文明、健康、科学的休闲娱乐方式。

2 小城镇微跑运动文化构建研究

小城镇微跑运动为小城镇的城镇化健康发展增添了生机。然而由于微跑运动存在着组织发育不成熟,组织机构比较松散、活动组织不文明的行为等而不断引发社会敏感问题,如何避免这些话题现象,需要对小城镇的微跑运动进行文化构建,不断完善对微跑运动文化的建设,促进其更快更好地发展。文化构建分为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三个层次,

2.1精神文化构建

2.1.1健全微跑运动文化

文化作为一种价值属性,实质是一种表现形式,体育文化是文化的一个特定范围,体育文化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体育文化的表达离不开政府的规章制度为保障,从而实现体育文化表达的有序开展。由此,挖掘微跑运动的健康文化的价值指向,关注微跑群体的群体需求,摸清微跑运动的规律、特点,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微跑运动的专业培训,组织不同种类、层次的微跑赛事。通过媒体和社会舆论来共同营造良好的公民体育环境,提高全民体育公共道德,确保微跑运动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通过对微跑团成员的潜移默化的群体文化氛围将微跑运动的健康、教育、融合等理念融入成员的日常生活中,形成健康、文明、互尊互助的微跑群体文化。

2.1.2个性化区别对待

目前,城镇中参与微跑锻炼的人数众多、主动热情,微跑运动的魅力,已经吸引了许多不爱好体育运动、不会体育运动的群众加入其中,指导开展科学的体育运动增进健康,从而形成科学健身、终生体育的体育健康文化意识。开展全民微跑运动,既要注重群体的整体层次的运动能力,更需要实施区别对待的人文关怀,从个体实际的运动能力出发,根据个体的性别、年龄、身体条件、区域环境、运动方式、强度来区别对待,为跑团的每个成员提供更为科学化、专业化、精准化、定制化的微跑健身指导和支持。

2.2物质文化构建

2.2.1明确微跑群体的活动权界和责任

微跑运动活动范围基本上在公共交通道路、活动时间基本上特定在夜晚等特点,已经突破了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空间、时间的概念。微跑运动开展过程中不时出现微跑者与其他社会群体产生路权纠纷、运动权利冲突、安全行为越轨等现象,如运动群体的场地之争,道路权博弈,公共运动场所开放时间的矛盾纷争。群众体育的主管部门,相关的社会公共资源主管与监管部门都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供给侧思维,对城市的公共资源(道路、广场、绿道、运动场所等)进行合理的整合,来盘活不同时段不同空间的资源,共建共管共享,因地制宜,因时就需的满足于微跑运动的需要。

2.2.2社会共同体的共同参与、资源共享

利用“互联网+”信息化资源建设微跑是一项新兴的群众体育项目,其活动范围广、参与人员参差不齐、活动时间特定夜晚等特征,在技术、运动场地、体育指导人才、体育经费支持等方面比较滞后缺乏,政府部门监管支持,社会团体、慈善机构、企业赞助等非盈利性组织共建共享,实现体育资源共享。包括技术、场地、人才、经费、科技等一切可服务的内容,切实满足参与微跑群众的获得公共体育利益和全民健身的需求。

2.3制度文化建构

2.3.1健全安全监管

近年来,微跑运动而引起的安全伤害事故频繁发生,众所周知,微跑运动伤害事件的发生与微跑者个人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有关,而且缺乏安全监管、保障体系的缺位也有主要原因。成熟的体育运动安全保障体系包括微跑运动人员体育安全教育和引导,路况安全监控、监管,应急救援体系等全方位的服务内容。体育行政部门及社会团队监管部门应对广泛参入微跑运动的群体开展全方位的安全教育及安全宣传工作,有条件地改善微跑运动涉及有关的硬件设施,加强体育专业指导、适当地开展体育运动安全培训,共同打造全天候的、多元化的、动态化的微跑运动安全监管保障体系。

2.3.2完善城市微跑运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体育公共服务是体现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程度较为直接和重要的领域,也是政府职能范围内的重要领域。体育部门应为微跑群体进行科学的体育指导,加强对体育专业培训的投入,鼓励社会体育指导员(田径专业)到社区服务,培养微跑专业人才培养;政府职能部门应充分利用公园、大学校园和运动区域、文化广场等公共资源拓展运动空间,“以人为本”改善微跑运动道路周边环境,提高运动的舒适度;交通管理部门在微跑锻炼高峰期应加强路面监管和服务,维护道路安全秩序;医疗部门在微跑运动的频繁区域适当地增设微跑沿线的医疗救护站点,让微跑意外事故能够得到及时救助。

[1]于秋芬.社区体育运动开展中权利冲突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4(3) : 83-87.

[2]祝良.黄亚玲.城市马拉松赛文化特点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9).

[3]张登峰.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

[4]吴迪.刘志民.城市夜跑快速兴起的社会动因及推动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6).

[5]吴迪.城市夜跑运动的社会问题解析及治理路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6(4).

[6]成盼攀.马鸿韬.广场舞多元文化价值及文化建设研究[J].北京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17(3).

[7]叶祥财.城市休闲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2).

On the Multi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Micro Run Mass in Small Towns in the New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GU Maoheng

(Hunan Security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 Changsha 410151, Hunan, China)

国家社科基金2017年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7BTY039。

谷茂恒(1979—),湖南耒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马拉松赛小城镇运动
男子蹭跑广马被终身禁赛
发挥小城镇纽带作用 推动河南城乡融合发展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三)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二)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一)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