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体育精神的历史演绎*

2018-11-26朱宗海

体育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竞技中华

朱宗海



中华体育精神的历史演绎*

朱宗海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9)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中华体育精神概念、起源、历史发展过程、演绎凝练、哲学基础、当代化发展等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中华体育精神随着清朝体育活动的正式引入而产生,以“和”与“争”为核心内容,通过唯物主义辩证法,促进各发展要素的动态平衡,社会主义核心价观是中华体育精神的当代化发展。

中华体育精神;历史;演绎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和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在国际上的不断提高,我国体育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中国体育健儿在世界舞台上所展现出来的中华体育精神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起来。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体育运动员身上所凝聚的精神核心,它随时代发展、历史变迁和社会主旋律一起逐渐产生、发展、巩固、形成,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思想文化交融发展和思想意识多元化发展的环境中,我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中华体育精神,传承中华体育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

1中华体育精神的概念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体育精神的共同结晶,是东方文明引进西方文明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型文化,它是中国体育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体育的灵魂和精髓,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体育领域的具体表现。各学者对中华体育精神的解释众说不一,认可程度较高的是依据黄莉所定义的“中国人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以爱国奉献、团结协作、公平竞争、拼搏自强、快乐健康为主要价值标准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1]。”

2中华体育精神的历史追溯

2.1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发展

因华夏先民生活在黄河流域,周围四裔环绕,称之为“中华”。中华民族是一个集合体,泛指中国境内生养繁衍的各民族总称。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世纪末大禹创立夏朝开始,至今约43个世纪,历经夏、商、周、秦、西汉、新、东汉、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中完成统一大业的有: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华民族各朝代分分合合的历史发展中,逐渐沉淀、凝聚、升华、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发展的,为民族多数成员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中国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1]。

2.2中华体育精神的历史起源

早在17—18世纪西方教育中加进了打猎、游泳、赛跑、跳跃等活动;18世纪末德国把这些活动进行分类与综合,统称为“体操”;到19世纪教育发达国家普遍开始使用“体育”一词。直到19世纪中叶,德国和瑞典体操传入我国,清政府在兴办“洋学堂”中设置“体操球”,这是我国最早开始体育活动的教育。随着西方文化不断涌入我国,学校体育内容也从单一体操向多元化发展,出现了篮球、田径、足球等。1923年在《中小学课程纲要草案》中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课”。中华体育精神的历史起源可以说是从19世纪中叶清朝的“洋学堂”开始。而1898年春天,上海大同译书局出版发行的《日本书目志》是中国最早出现“体育”二字的时间、地点和文本[2]。

2.3中华体育精神的形成过程

2.3.1人本精神和团队精神主导阶段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体育领域的具体表现。体育活动传入我国开始,中华体育精神就开始萌芽发展,尤其是在建国后,随着国家体育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变化,逐渐促进中华体育精神的形成、巩固、发展。20世纪50年代建国初期,我国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需要体质健壮的建设者和生产者,提出了全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口号。1952年6月毛主席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3],更加明确了中国体育发展重点。1958年我国产生三个世界冠军,陈毅副总理在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肯定冠军价值,但是我们不能脱离群众,伟大的世界冠军要从伟大的群众中涌现出来。在此阶段中华体育精神以健康快乐为价值取向的人本主义精神和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占据主导地位。

2.3.2向英雄主义精神和竞争精神偏移阶段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竞技体育水平在国际上比较落后,促使我国调整体育发展方针,注重提高少数优势项目竞技水平,兼顾大众体育发展。在1961年12月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缩短战线,保证重点”的发展战略。20世纪60年代中国竞技体育逐渐建立起三级训练网体系,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游泳、登山、太极拳、广播操、工间操等,并提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20世纪70年代中国体育主要以“乒乓外交”带动各项体育事业发展。1979年中国奥委会席位的恢复,推动了我国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布局设置向奥运会对口衔接。此阶段在团队精神和人本精神基础上向英雄主义精神和竞争精神上偏移。

2.3.3大力发展公平竞争精神阶段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发展和奥运会席位的恢复,我国体育面临重返奥运会赛场的巨大压力。在1980年全国体育工作会上提出以加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工作任务。竞技体育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大众体育发展被忽视了。1986年公布了《国家体委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进一步布局竞技体育发展。在这一时期强调英雄主义和团队精神,大力发展公平竞争精神,忽视了人本精神。

2.3.4人本精神回升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体育总局要求对每个运动项目要深入研究,挖掘项目运动发展规律。1993年国家体委制定《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随后两次调整内设机构,建立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中国体育在全面提高经济能力的同时,兼顾发展大众体育,制定了“奥运争光计划”与“全民健身计划”。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诞生是中国体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体育全面“法治”的开始。1996年体委副主任刘吉认为“拼搏精神是新中国几代体育工作者在训练、比赛等社会实践中锤炼形成的一种思想品质”。1996年江泽民总书记号召“各条战线都要向在奥运会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学习”。此阶段在强调英雄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同时、公平竞争精神继续深入发展,人本精神逐渐回升。

2.3.5中华体育精神全面形成阶段

2000年10月3日,江泽民同志在接见中国奥运军团,在讲话中明确提出:“中华体育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4]。这是中华体育精神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国家最高级别领导人亲自提出,也标志着中华体育精神的全面形成。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举办2008年奥运会,国家体育总局在不断出台体育法规政策,深化体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竞技运动水平、推动全民健身工程开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构建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社会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经济等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推动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在此阶段中华民族精神得以全面、均衡、持续、科学、系统发展。

3中华体育精神的演绎凝练

中华民族文化是在整合多种文化基础上所形成的。从历史上看,儒、墨、道、法、佛等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都有重要影响。中华民族精神具备儒家的人际贵和、公忠体国,宽怀及人;道家的豁达大度、移情养性、先予后取;法家的厉行法治、纲纪治国;墨家的笃学实干;佛家的明心见性、息意去欲的思想特质等。但是中华民族精神受儒家中庸思想影响较深,一直崇尚谦和。“和”是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最精辟概括。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体育方面的具体表现,所以,中华体育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和”。而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追求“更快、更强、更高”的自我挑战竞争精神。中华体育精神又传承了奥林匹精神的竞争,可以简单概括为“争”。中华体育精神精简为“和”与“争”,在看似矛盾的两个层面上维系着动态平衡关系。

4中华体育精神的哲学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化和哲学思想基础开始初步形成,而我国体育哲学思想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的养生理论。中华体育精神的哲学思想来自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哲学和体育哲学,也可以说中华体育精神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辩证法。辩证法是解决我国体育界实践领域所出现所有问题的唯一方法论和应用哲学原理,通过对问题的观察、分析、寻求最科学的解决方法,推动我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1951年冯文彬提出要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看待新中国体育、1958年国家体委提出“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体育发展思想、1980年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2008年人文奥运理念与奥运精神以及中华体育精神的“和”与“争”的核心精神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指导我国体育发展最基本哲学原理,是中华体育精神的哲学基础。

5中华体育精神的当代化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来临,科学文化知识大爆炸时代到来,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和思想意识形态的激流涌动,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带来巨大冲击。在体育方面,体育技术的全球化爆发,导致体育思想潮流更加激流澎拜,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体育精神,就要对于世界体育文化吸取精华、弃其糟泊,批判地去学习,同时促进中华体育精神的当代化发展。中华民族精神体系的价值标准分三个层级关系:爱国奉献要以国家主体为第一位;团结协作、公平竞争是以社会主体为第二位;拼搏自强、快乐健康以个人主体为第三位,先国家再社会后个人,价值取向客观、科学。而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华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标准是一致的,是完全相符的。所以,我们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体育精神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当代化发展,是中华体育精神在当今社会的全民化拓展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追求的当代具体体现。

6小结

随着中华文明史五千年的发展,逐渐陈酿孕育出了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在体育领域的再发展,创造了中华体育精神。中华体育精神伴随着体育活动在中国的发展而萌芽产生。中华体育精神各层级价值目标根据国家体育发展目标变化而变化,保持动态的平衡关系,进入二十一世纪逐渐稳固定型。中华体育精神的哲学基础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体育精神的当代化发展。在当今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和世界体育格局的日益变化下,我国要保证竞技体育强国,就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体育精神,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强有力的快速发展。

[1]黄莉.中华体育精神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1.

[2]毕世明.二十种说法究竟哪个正确?——关于“体育”一词最早出现时间的核查[J].体育与科学,2015,3(2).

[3]伍绍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12.

[4]江泽民总书记在会见第27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的讲话[EB/OL]. http://www.people.com.cn/GB/channel1/10/20001003/258476.html

On the History of the Spirit of Chinese Sports

ZHU Zonghai

(Henan Polytechnic Institute, Nanyang 473009, Henan, China)

2017 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体育精神的哲学思辨》,项目编号:2806。

朱宗海(1979-),河南南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文化。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竞技中华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真正的体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