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社区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互动发展研究

2018-11-26王春光王石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民族互联网+社区

王春光,王石峰

1 “互联网+”时代社区体育发展现状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席卷模式植入社会的各个角落,信息的传递速度以“超光速”的爆炸式瞬间散播,每个人随时随地可以知晓世界发生的任何事情,由此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在争先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各式各样的经营,其目的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如何更加便捷的提供各种服务。根据我国2015年“互联网+体育”报告的数据显示,在电脑终端互联网体育月平均覆盖率已经超过2.7亿人,平均阅读浏览量达到52.8分钟,大部分社区居民热衷移动客户端的体育新闻、体育视频以及体育赛事等体育为题材的内容,同时还有很多高科技制造企业不断研发移动客户端下载使用的传感器资源,并在市场上已经出现大量具有体育记录功能的硬件设备,与体育器材绑定,对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提供实时监控和运动后的反馈信息,也能提供运动处方,对参加体育运动的人群提供尽可能便捷的服务。例如咕咚跑步记录仪等,通过手机的GPS进行定位系统,确定人们的运动轨迹,并且在软件中配备有速度、心率数据记录等其他功能,然后将这些数据上传的网络系统或APP中自带的分析软件,对使用者提供训练计划,使用者也可以与朋友共享。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作为构成社会基本单元的社区成为社会发展最有效的检验场,同时也是体现文明社会发展的试验地,社区体育文化建设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取得了丰盛的成果,但与其人们的锻炼需求上还存在各种矛盾,如体育人群的不断增加与场地日益紧缺之间的矛盾,人们对技术提高的要求与较少的社会体育专业指导员配置之间的矛盾,以及竞技体育模式下的社会体育发展大环境与民间体育发展的本土需求之间的矛盾。随着人们对社区体育文化氛围、体育活动场地、指导水平等要求的不断提高,社区体育建设与社区人们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城市化的发展,把原本属于人们活动的广阔场地变成高楼大夏以及规范整齐而缺少生活空间的高档小区。尤其是现代社会的新型社区,如人口达到十万、二十万人口的高楼林立,密密麻麻的小区,如果没有楼层的叠加,所有人连落脚的地方都困难,没有空间的社区谈何社区体育文化、社区体育建设。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越发觉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而且更多的人开始追求健康,追求长寿,其中体育锻炼成为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在有限的空间中如何发展社区体育,发展社区体育文化变成一个全民问题,而中国老百姓的幸福健康问题也成为一个国家问题,因此体育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不只是忠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更应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未来负责;不只是在解决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危机,更要承担起把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向世界的历史责任[1]。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社区还存在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互联网+”时代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民族传统体育要在现代社区体育建设中占住一席之地,也需要不断的尝试和创新。

2 民族传统体育与社区体育共建的优势分析

2.1民族传统体育特性促进社区的文化和谐

现代社区的构建不同以往有相对固定的人群,而是存在随时变化和更新的现象,因此对建设社区文化,构建和谐社区的工作提出新的挑战。生活在一起的人总要找到共同的和公认的文化才能称之为社区,否则只能称之为栖息地落不下根而融不到一起。因而从文化的角度必须找到一个共通和公认的载体,那么民族传统体育当属最佳。不管你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民族文化的记忆以及民间的味道是人们最熟悉的东西。民族传统体育的根在民间,从项目的发生、发展而言都起源于劳动生产或者与劳动生产有关系,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一般也是以欢快、和谐、积极向上,以一种高度融合的形式展现在众人面前,更能吸引社区民众参与其中,从而找到归属感。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丰富社区民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形成有灵魂的共同体,对社区文化的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具有节日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端午的划龙舟、重阳的登山、元宵的花灯、舞龙舞狮等等,既增添的节日气氛,形成社区文化建设的常态,又对社区民众的交流提供平台,增进社区民众之间的感情,对构建和谐社区意义重大。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重点是构建和谐社区,和谐主要体现在文化的和谐,基于这样的背景下,文化和谐最终需要体现在人的和谐、思想和谐,而实现途径以组织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为最佳。

2.2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组织提升社区体育文化建设内涵

在奥运金牌模式下的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由来已久,但对社区体育的贡献除了陈列室不断增加奖牌数量之外,对推动大众健身的作用和意义有待思考,甚至有不少专家学者对这种模式下的社区体育提出质疑。随着“健康中国计划”的实施,这种金牌模式的社区体育应该会迎来一个总结和反思的时代,从而具有深厚民众基础的民族传统体育会慢慢的涌现出来,成为大众健身的主要项目。龙舟竞赛的组织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中逐渐占住领先地位,虽然有政策推广还是媒体的大力度宣传,其发展主要归结于龙舟运动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武术项目无论在任何历史时期,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并能得到官方的一致认同,上述等等,足以说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必将全面促进城市社区建设,首先民族传统体育促进社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社区民众的健身需求,居民以民族传统体育为介质,增强社区民众之间的感情,以及对提高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社区的人文关怀,彰显社区建设的体育价值。社区体育建设中的文化建设必不可少,通过民族传统体育进驻社区体育,创造具有特色的城市社区体育文化,有效地提高城市社区的文化品位。

2.3民族传统体育拓展社区体育建设内容

群众体育的发展离不开“举国体制”下的奥运竞赛模式,在此背景下的社区体育建设内容更不容易摆脱。在社区体育建设优劣的评价指标中主要以场地设施的建设为依据,如篮球场、田径场、羽毛球场等数量来衡量,这种千遍一律的社区体育建设没有体现出社区文化的差异性,也没有如实的反映民众的体育诉求。在社区体育建设中广东中山小榄镇的永宁社区,在社区体育硬件建设上走在我国前列,更为具有影响力的是该社区的毽球运动,建立了国家队的集训基地,代表祖国参加比赛获得无数荣誉,该社区的龙狮队,多次摘得世界冠军,享誉东南亚。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流传已久,对社区体育建设而言既能成为社区名片,又能带动社区体育的发展,丰富社区体育建设内容。

3 社区体育建设融入民族传统体育的途径选择

随着城市化发展加速,中国原有的经济基础,人口结构、职业习惯以及人际关系和价值观念都较之前传统社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传统农村村落式社区几乎成为一种历史和文化的印记,或者作为文化遗产得以保留或者变成旅游的城市名片。现代城市社区就是指在城市特定区域内,以一定数量的人口为主体,在居住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个具有特定文化、组织机构、生活方式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2]。民族传统体育需要在现代社会继续发挥其文化价值,社区体育文化更能融合民族特色,两者的发展势必需要结合、需要协调和统筹,现代城市社区成为各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载体,民族传统体育又能使得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更有内涵。

3.1社区体育建设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在乡村活动中作为一种公共符号,面向所有的村民,有助于村落成员的社会认同和归属感的形成,进而增强村落的凝聚力,增进村民之间的联系和团结[3]。城市社区的发展离开民族文化将会变得虚无缥缈,毫无根基,但新旧交替是历史的必然,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旧传统要被新的时代所接受,必须经过再设计、再定位、再解释等创造过程[4]。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根基之深之厚如同中国文化,将传统体育文化融入社区文化建设完全如同传承中国文化,因此在社区体育建设中既要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更为重要的是融入民族文化的重要内涵,如民族传统项目的历史沿革的展示,活动举办的价值意义以及代表的文化价值等等,都要深入社区民众之心。深谙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探寻历史文化信息,从而使得社区民众产生内在的心理需求和提高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感,进而产生对社区的归属感。

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对于指挥棒而言有责任和义务主动挖掘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具有创造性的融入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中,哪怕是某种民族传统体育元素的融入,或者是某个项目的创新与改进,都可能为民族传统体育在社区中找到发芽和生长的土壤,为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社区的共同发展提供了可能。

3.2社区体育建设中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保留空间

随着现代发达城市社区体育设施、设备及项目推广和体育文化建设的日臻完善,周边较为发达和欠发达社区体育也在仿效和模仿其发展经验。根据“文化势能”理论和社会发展规律,越发达的城市社区体育建设经验往往更加容易在较为发达和欠发达社区所仿效,越具有示范和标杆作用。发展农村社区体育建设包括场地、器材等硬件,还包括项目的推广,如篮球、羽毛球、网球等。民族传统体育创造者和传承者离不开广大社区民众,以及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和发展也离不开广大民众,因此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社区民众的生活方式、运动习惯高度结合,在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中具有创造性的融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为其继承和发扬传统体育提供基本保障。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要更多地站在人类学的立场,立足于各民族当下的生存境况与精神世界,激发广大群众的文化自觉,改善广大民众的生存环境,提升广大民众的精神境界,立足于城市社区这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存的现实土壤,以此作为制定体育文化传承方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5]。空间的保留不仅是场地设施的建设,更为重要的是文化空间的创建,文化元素与现代社区体育的结合研究,如太极拳习练场地就不能是一块空地,还需要有太极文化的渲染,以及结合现代多媒体设备和影像设施构建一种虚拟的山清水秀,云雾缭绕的“圣地”,为城市社区习练太极拳群体提供一种现代的练习空间,用科技手段在现代和传统之间搭建桥梁。

3.3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增加创新元素

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多以项目的传承方式、文化的传承研究居多,而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本身的研究较少,对于民族传统体育如何适用社区、如何适用社区文化的研究不多。因此在民族传统体育和社区体育发展的问题上,民族传统体育不能固步自封,也需要有不断的创新发展,主动适用社会的发展需要。现代社区体育文化的主线是青少年人群追求“新、酷”,中年人群以追求“健康”,老年人群追求“长寿”,民族传统体育富含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具有礼仪、仪式,代表和睦与团结的社会伦理教育功能,在健康与长寿两方面与广大人群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但与青少年人群失去了对话的平台,传统与“新、酷”看似一对矛盾体,其实不然。因此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不能停留在传承和保留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色的创新变得尤为重要,接纳广大青少年人群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4 “互联网+”时代民族传统体育助推社区体育的发展

据相关资料显示,1953年11月8日至12日,在天津场举行了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使得民族传统体育在官方的视野下登上赛场,之后 1981年全国少数民族体育工作座谈会后,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规定为每四年举行一次,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一个繁荣发展时期,竞赛项目从5个发展到17个,表演项目从22个发展到140个。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经举办了9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发展速度很快,且参赛民族涵盖了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虽然民族传统体育在不断的发展,从政府层面不断提出保护和传承传统体育,但民族传统体育的现实确实让人担忧,就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而言,其影响力远不及全运会、奥运会等体育赛事,就连一场NBA球赛都不及。由此,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处于不平衡阶段。在大数据时代,体育的受众、传播者及信息传播方式都在“数据化”的洗礼下发生了变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转型不容耽误,如何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利用大数据的高端技术,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各个环节进行创新变得尤为重要。

“互联网+体育”将体育运动重新定义,体育部门和社会企业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技术以社交平台为载体,推出了一系列运动类体验产品,发挥“互联网+体育”分享和互动的社交属性,充分展现了人类互动最重要的特征—印象管理或自我呈现。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体育信息传播增加了许多新的方式,由原先单一的传统平台到多媒体平台的数据整合,使人们对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等方式的依赖性降低,随之而来的传统媒体在人们生活中逐渐淡化,甚至有的面临消失的境况。体育传播形式也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而不断更新,传播形式更加多元和丰富。“互联网+”时代表现较为突出的社交化的变迁,“一网知天下”的社交形式虽然存在不少弊端,比如缺少人与人的面对面接触,人与人之间变得遥不可及却又“触手可及”,使得人际关系的淡化和诚信缺失,但互联网式的社交的最大优点是“广、多”,由此社区体育利用互联网环境中以运动为切入口的社交模式,为社区体育的推进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

区域性是社区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由此社区居民可以根据自身的体育兴趣和爱好自由的选择活动区域,如果要对社区体育进行管理和合理规划必须和社区居民之间加强交流和合作,而“互联网+体育平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居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对体育活动的观看、信息获取以及购买等活动。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互联网+体育平台”的社交活动越来越成为社会体育活动的核心目标之一。社区体育的活动人群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找到自己的体育锻炼圈,找到兴趣相投的活动伙伴。例如建立QQ群和微信群,通过人群的年龄、性别以及体育爱好,利用数据分析进行信息聚类,加以整合,使得社区体育活动有利于人群的规划和发展。在市场运作的环境中,更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社区体育活动群,在这一平台进行更有钟对性的市场宣传和推广。

在社区体育建设的过程中,对现有社区体育锻炼人群而言,中老年人占住了社区体育人群的半壁江山,而在此人群中多数对互联网产品感到陌生,对现代高速发展的信息设备技术难以接受,所以在“互联网+”时代对这一人群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激发提升可能。从调查中发现,社区的中老年人群锻炼的主要项目就是民族传统体育,如太极拳、养身气功、传统武术、毽球、功夫扇、柔力球等,利用“互联网+”新平台,对这些在社区中开展比较广泛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技术开发,并对新技术做好推广和培训工作,使得中老年人掌握这一新技术,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如中国龙狮协会的微信平台,拳会或者武术协会的微信平台等。通过这些平台可以聚集大批习练者在一起,商定共同的练习时间,交流习练后的感受以及对技术进行总结等,对营造良好的社区体育环境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5 结语

社区是人们栖息场所,社区体育就是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得以休息、锻炼、娱乐以及增进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融入属于中华民族的体育项目意义尤为重要。离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搞社区体育如同“植物嫁接”而找不到根,离开社区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又如同“鱼没有水”而不能呼吸。所以在两者的建设与发展中需要找到一个公共发展平台,利用“互联网+”时代特点把民族传统体育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社区体育建设增加更多的民族元素,从而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刘凤虎从文化学的视角谈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J]体育与科学,2010年9月:72-75.

[2]彭长锦,白晋湘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城市社区的传承[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8期36-39.

[3]仇军,张帆城镇化进程中民族传统体育“内卷化”问题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12月:43-46.

[4]高丙种,纳日碧力戈等著.现代化与民族生活方式的变迁[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11:111.

[5]彭长锦,白晋湘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城市社区的传承[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8期36-39.

[6]史可大数据时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播创新与实践[J].新闻研究导刊,2016.08:322-323.

[7]邹月辉,谭利“互联网+”对居民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及其引导路径[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08:39-43.

猜你喜欢

民族互联网+社区
MINORITY REPORT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影像社区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