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食品科学学科核心竞争力研究

2018-11-21吴庆华张欣高梦祥马立安李利尹小丽

科技视界 2018年20期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双一流背景

吴庆华 张欣 高梦祥 马立安 李利 尹小丽

【摘 要】“双一流”背景下,对高校食品科学学科建设提高到更高一个层次,而专业核心竞争力则为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以长江大学为例,从一流师资建设、一流本科生建设和一流教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双一流”背景下食品科学学科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策略,为我国其他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双一流”背景;食品科学;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 G642.0;TS20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0-0145-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0.064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the construction of food science disciplines has been upgraded to a higher level.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profession is the top priority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We use Yangtze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deeply discuss the promotion strategy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food science disciplin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from the aspects of first-class teacher construction,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This paper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Class” disciplines for other universities.

【Key words】Double First-Class; Food science; Core competitiveness

0 前言

目前,我国食品科学学科正处于由“量”到“质”的发展阶段。国内众多高校在学科建设、人才队伍以及科研成果等方面取得一定规模和成效[1]。长江大学食品科学学科,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分别成立于1993年和2012年,总体起步较晚。存在(1)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优秀学术带头人和高层次研究团队,成果转化率较低,缺少重大原创性成果;(2)虽经过多年建设,学校食品科学学科仍未形成鲜明的研究特色;(3)本科生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就业方向不稳定,考研率相对较低等实际问题。以上问题严重阻碍了长江大学食品科学学科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近年,党中央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的重要决策[2]。“双一流”建设的根本是一流学科的建设,而一流学科的建设则重在优势学科建设、促进特色发展[3]。各高校深刻理解此内涵,均大力建设优势学科,迅速提升核心竞争力。2018年1月,长江大学入选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未来十年内高速发展的一个历史性契机,也是学校食品科学学科提升实力的一个重要机遇。所以,在“双一流”背景下,长江大学食品科学学科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 吸引人才,建设一流师资,鲜明专业特色

长江大学食品专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在教学与科研存在顾此失彼等问题,其核心问题之一为师资力量的欠缺,新进青年教师缺乏。所以,需要大力引进高水平人才,壮大食品科学学科师资力量。针对实际情况,每年春、秋两季可到优秀高水平大学进行政策与待遇宣讲,面对面交流,解除人才顧虑。同时,鼓励本学科教师到国内一流大学,国外知名大学,师从一流导师,继续深造,完善现有教师质量与人才层次提升。学科内部多渠道争取资金,为优秀人才专门设置学院优秀人才科研启动基金,解除优秀人才科研起步后顾之忧。放眼国际,扩大海外人才引进力度。当今国内高校实力提升,其关键是引进人才实力的体现,所以,每年可派代表团到海外优秀院校进行人才引进,逐步建立稳定海外人才引进基地。当务之急,更需统筹计划,引进、培养本行业优秀学科带头人,继续引进“百人”、“千人计划”学者,完善考核机制。鼓励科研团队建设,稳定研究方向。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逐步形成长江大学食品科学学科鲜明特色。

2 深入改革教学模式,培养一流本科生

主动接受新思想,大胆尝试教学改革在稳定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鼓励教师转变思想,大力推广慕课教学,鼓励老师制作线上慕课。与其他高校相比,大多数教师仍未重视此类网上课堂的教学意义。在慕课教学基础上,继续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此举可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信息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积极参与团队讨论,提升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对基础课、专业课,设立“荣誉课程”,“荣誉课程”推行研究型教学模式,以教授领衔,团队教授为主,“荣誉课程”的主讲教授,经考核合格,授予“荣誉主讲”称号,并在职称评定中给予倾斜支持。

全新打造“长江大学食品科技文化节”,点缀学术沙龙,进入新高度,形成新特色。对于举办多年大学生食品科技文化节,已初具规模。可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将科研学术融入进去,开展“长江大学食品科技文化节暨食品科学学术交流论坛”(每年可指定一个主题)。在最初几年,可邀请其他院校食品科学学科的本科学生、硕博研究生与教师参观、参与食品科技文化节。参观食品学科教科研平台,开展学术讲座,进行学术交流。这样,在国内可有效扩大校品科学学科知名度。随时机成熟,还可邀请国际食品行业专家参与到食品科技文化节与学术交流大会中,逐步提升长江大学食品科学学科的国际知名度,强力打造食品科学学科国际品牌。师生也会从此次活动中收益,产生荣誉感,自豪感;同时又能享受到一场学术盛宴,极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产生继续深造的愿望与认同感。

以课外竞赛为牵引培养学术创新精神。与研究型大学相比,長江大学食品科学学科本科生实验动手能力欠缺,对学生就业与继续深造造成了明显障碍。所以,鼓励青年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并以此作为职称评定的指标之一,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到真实的科研中来,在实际科研操作中,主动学习知识,对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与认知。鼓励学生开发具有创新性与商业性的健康食品,实现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有效结合。食品专业学生经过3-4年的培养,已完全具备此方面的能力,但并没有没付出实践与行动,需要导师引导与支持。

3 多渠道吸纳资金支持,建设一流教科研平台

积极充实本学科资源,大力建设双语教学平台,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生课程建设参与度。另外,学校还需为本学科知名教师、知名团队建立中文与英文网站,并实时向国际同行更新研究成果与团队进展,打造知名度。

制定政策导向,形成稳定奖励机制,提升科研产出。鼓励本学科教师积极申报国家、国际合作基金项目,多发表高水平SCI论文,提升ESI排名。纵向基金项目部分资金,用于建设团队科研平台。解放思想,积极从其他渠道吸纳、筹备科研资金,如省内科研建设专项资金、校友捐赠(以捐赠人命名实验室)等渠道,结合长江大学农学部,开展实验室平台改造与建设;参照国内知名高校与国际平台,逐步打造我校食品科研平台。在学科平台的建设过程中,让研究生、本科生都有施展才华、接受训练的机会。只有科研平台实力提升,一些优秀的成果,原创的成果才有可能产出。

4 开阔视野,培养师生国际交流能力

坚持“凸显特色性、坚持开放性、推进国际化”的发展定位,加强信息化建设(含英文网站、国际宣传建设)等措施,加强长江大学食品科学学科国际合作与交流,开拓师生国际化视野,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不断上新台阶、新水平。鼓励教师与国外一流高校、一流学者开展科研合作。通过制定政策,如国外专家的来访接待、国内教师成果学术报告等方面,给予部分资金的支持。这些措施可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以科研反哺教学,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鼓励、支持本学科本科生、研究生公派国外留学;联合我校外事处,加大国外公派留学宣讲力度,让更多的学生有接触国际文化的机会;同时吸引海外留学生来我校食品科学学科学习深造,提升国际影响力。

重点鼓励、支持已与国外高校建立的科研合作关系,如生命科学学院已与捷克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大学建立了深入的科研合作关系,筹备建立了中国-捷克生物医药研究中心,并已在师资培养,学生联合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合作。学校、学院应政策性支持、关怀、培育。所有这些措施,其目的为建设一流食品科学学科,有力支持我校一流高校建设。

5 结论

长江大学食品科学学科核心竞争力研究,将主要从一流师资建设、一流本科生建设、一流平台建设,三位一体全方位开展。根据“双一流”建设核心思想,让校食品科学学科回归到“以生为根本”的人才培养目标,重视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推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逐步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 。 通过引进优秀师资、建设教学科研平台等方面的积极努力,逐步提升食品科学学科的国内知名度与国际声誉。最终,对长江大学食品科学学科一流师资建设,一流本科生培养生,一流平台建设,以及“双一流”建设,提供重要的实践经验与科学的指导思想,对提升食品科学学科核心竞争力提供科学支撑。

【参考文献】

[1]王喜萍,张传军,李凤林,等.食品科学重点学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6,(4):79-81.

[2]韩洪生.大学“双一流”建设途径探讨[J].江苏高教,2017,(8):31-33.

[3]刘瑞儒,何海燕.双一流视域下教育技术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8,(2):40-46.

猜你喜欢

核心竞争力双一流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影响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企业竞争力因素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