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慕课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与实践

2018-11-21李喆

科技视界 2018年20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课程

李喆

【摘 要】文章分析了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计算机类网络通识教育”系列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对慕课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实际课程设计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分析了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课程建设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类网络通识教育”课程;慕课环境;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TP39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0-0082-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0.035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se of blended teaching mode to "computer network general education" series courses.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has made a useful attempt on the design of mixed teaching actual course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Mu lesson, analyzed the problems that appeared in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own suggestions to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Key words】“Computer network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Moody environment;Mixed teaching

慕课的全称为“M OOC”,是英文M assive(大规模的)、Open(开放的)、Online(在线的)、Course(课程)四个单词的缩写,专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慕课的出现对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赢得学生的支持,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网络教学平台是支持慕课茁壮成长的土壤,新疆大学2007年从清华大学引进网络教学平台,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平台软硬件都得到了长足发展,选课人数和开课数都有大幅度增加,为我校开展慕课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基础。截止2017年9月1日,平台累计访问量6239万人次,共有注册课程449门,教师用户 4649人,学生用户80890人。曾被访问的课程占课程总数的 66.6%门。其中登录过平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5.5%,登录过平台的学生用户占学生总数的54.6%。

1 “计算机类网络通识教育课程”开设情况概述

“计算機类网络通识教育课程”是新疆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公共基础课,系列课程作为大二以后学生的网上公共选修课,包括 “java程序设计”、“photoshop平面设计”、“flash动画制作”、“网站开发与利用”、“局域网组网技术”等有关于计算机类流行软件操作实践型课程。通识教育就是面向全校本科生选修的课程,课程本身具有知识普及和新领域新技术介绍的性质。而“计算机类网络通识教育课程”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本科学生进行选修的课程,考虑到课程都是很有实践元素的计算机类应用软件的操作课程,方便学习自学,学校教务部门2010年将计算机的通识选修系列课程进行课程改革,第一批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授课,课时为全网授课32学时。教学目的为了推广计算系列流行软件使用及普及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在学校范围内为推动网路教学实践和混合式教学改革做先导。课程要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熟悉操作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够按照大纲要求完成相应的操作实例,可以将基本操作综合运用到具体实践过程中去。前序课程为“大学计算机基础”。

2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设计

2.1 课程教学流程设计

混合式教学是综合线上线下的进行充分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做到合理的引导,课前要充分为学生学习提供课前导读材料,课中要合理安排授课时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意愿,利用分组讨论,分组实践,问题驱动等研究型教学手段组织教学,确保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设计必须考虑到课程时间的合理安排。计算机类通识课程都是以实践操作为主的计算机操作软件,课时分配采用8+24的课时分配形式,课堂教学8个学时,网络教学平台24个学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我们并不安排传统意义的教学,而是专门进行答疑。学习的主体时间安排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在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师把课程重要的知识点分别录制操作视频,并配以详细的步骤讲解,保证视频内容与声音的清晰。学生学习知识点后马上有实践测试环节,操作实例中的素材也在“教学资源库“里提供,课程设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每两周以后就组织一次见面答疑环节,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学习中的情感培养。

2.2 课程内容构建

在网络教学环境下进行课程建设,必须考虑到易于学生网上自主学习的特点,按照慕课课件制作要求,我们一般采取了10分钟左右的小视频讲解一个知识点,确保课件内容精炼、时间合适、清晰明了。在网上授课环境下,课程内容建设一定要考虑到网上的研究型教学运用,调动学生参与的主观能动性,设计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利用网上教学环境,促使学生之间的分组合作,协同共同完成课程作业。

2.3 课程评价体系设计

评价体系设计是每个教学过程的反馈,是教学效果的督导。基于慕课环境下的课程评价尤为重要,我们按照平时评价和期末评价相结合的评价节奏,课程进行过程中就对学生日常练习完成情况,在答疑讨论区内对于课程有效互动的情况,课程完成情况等对学生进行日常的学习评价,结合期末的考试成绩,给选修课学生给出综合期末成绩。学生对于课程与老师的教学效果也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评价都在课程结束之后,在网上有专门的学生评教单元,在这里学生可以对课程开设情况,课程授课情况,教师授课情况,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情况等进行评价打分,学生的评价反馈对进一步优化课程建设,监督教师授课效果,加强网络教学平台优化都有很大的帮助。

3 慕课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主观能动性还需要培养。基于网络环境的授课方式,上课的纪律不像传统课堂那么规范,学生需要主动的上网浏览课件,完成课程作业,参与课程在线讨论,此时对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对于自控能力差的学生这点很难做到。

(2)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有待提高,学生从义务教育开始就被动的接受学习内容,很少有学生有我想学什么,我要怎么学的想法。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课堂,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一种学习模式,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比较弱,还需要老师不断的引导。

(3)教师使用新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需要提高。教师要熟悉掌握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师除了加强自身学科知识积累以外,还要积极学习课件制作、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新型的课程设计方法等其他教学能力。

4 提高慕课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效果的建议

(1)加强线上学习与实际课堂答疑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引导督促作用,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混合式教学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模式,结合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这种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教师要用心备课,要求学生碎片化学习的同时,老师也要做到碎片化的教学。

(2)丰富网上教学资料,加强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授课的能力。慕课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自主学习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质量、数量和创新型,课件制作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着浏览效果,要让教学内容吸引学生,课件制作水平提高,课件内容形式的丰富性刻不容缓。

(3)校园网基础建设是有利报障

学生学习离不开网络,校园网建设必须为教学提供有利的报障,覆盖校园的无线网络信号是保障混合式教教的基础。除了稳定的网络带宽以外,面对学生的上网费用也应该做出调整。

【参考文献】

[1]陈亚峰,马连志,乔海霞.MOOC环境下的中职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職业教育研究,2014(11).

[2]黄晓花.慕课环境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展望,2016(01).

[3]海江.现代教育技术慕课在教学应用中的实践与思考[J].新校园,2017(4):205-206.

[4]胡海华.慕课对“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7(18):216.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实证研究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学而时习之”的课程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