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搞好音乐器乐模块教学

2018-11-21董皓宇

黄河之声 2018年18期
关键词:器乐排练声部

董皓宇

(聊城市外国语学校,山东 聊城 252000)

在学校音乐器乐教学模块中,音乐教师在教学、排练、演出当中经常担任的是“指挥”的角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人说:“世界上没有坏的乐团,只有坏的指挥”。这就意味着给指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赋予了指挥极大的责任感。那么作为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其实是很少有机会接触专业的乐团及系统的学习指挥课程的。那么,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开好器乐教学模块、担当起“好指挥”的角色呢?这是值得我们广大中小学老师深思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因地制宜,组建乐队。器乐教学在各地由于条件差异,开展起来确实有一定挑战。面对挑战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我想,要想卓有成效的开展器乐教学、把自己历练成为一个“好指挥”,最好的形式就是组建一支适合自己、符合本地条件的乐队了。

就当前的情况看,乐器可以大概划分为两大类:1、电子乐器;2、传统乐器。这两类乐器都有各自的特色,可以互为补充。

电子乐器最常见的就是电子琴。其它的如:电子合成器、电钢琴、电子鼓、电吉他、电贝司、双排键等等。传统乐器的种类也很多,大家也比较熟悉。比如常见的中国的民乐:笛子、笙、二胡、古筝、扬琴、琵琶、花盆鼓、堂鼓、锣、铙钹、木鱼、梆子等等;常见的西洋的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小号、圆号、长号、大号、萨克斯、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竖琴、大军鼓、小军鼓、定音鼓等等。这些乐器有一个共同点特点,专业性强,一件乐器就是一门专业,需要较长时间系统的学习,如果学生从零学起,效果不好,短时间内很难见成效。所以我的经验是,充分利用社会音乐教育资源,利用招收音乐特长生的办法,把有器乐基础的学生招进来,组建乐队,就会相对容易一些。当然,面对许多热情积极、但是没有专业基础的学生,我们也不要把他们拒之门外,可以针对他们自己特点,在乐队中安排一些演奏技术要求相对较低,操作相对简便的节奏性声部给他们,比如常见的打击乐器:木鱼、梆子、双响筒、三角铁等等。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样既锻炼同学们的团队协同能力又不会打击同学们的积极性,有时也能起到很好的排练与演奏效果。

乐队组建可以有一下几种形式:

1、电声乐队。顾名思义就是完全利用电子乐器组建,这些乐器具有音色丰富、音响丰满、音准好、不用麦克风拾音(音频信号直接进调音台)等优势,适合演奏多种风格的乐曲(尤其是流行音乐)或歌曲伴奏,深受年轻学生们的喜爱。针对目前键盘乐器与吉他的普及率较高的现象,选出能演奏这一类电子乐器的学生是非常容易的。

2、电声乐队与民族乐器组成的混合乐队。类似“女子十二乐坊”或“红樱束”等形式的“新民乐”队。以几件民族乐器为主奏,电声乐器作为现代音乐元素出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也别有一番风味。

3、电声乐队与西洋管弦乐器组成的混合乐队。可以演奏一些经过改编的管弦乐曲,如《卡门序曲》《马刀舞曲》等,可以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

4、管乐队。完全由西洋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这是目前中小学乐队种类较多的一类,规模相对教小,但是声音效果并不差。可以用来舞台演奏,更擅长户外演奏。

甚至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完整的民族管弦乐队或西洋管弦乐队。总之,乐队的组建形式非常灵活。只要积极参与、用心发掘、因地制宜,总能找到适合自己学校条件的器乐教学与乐队组建模式。让同学们感受音乐的美妙。

第二,多种渠道,不断学习。要想搞好器乐教学模块,作为指挥,要不断地通过多种渠道,继续学习新的知识。在当今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更应该通过多种渠道继续学习相关知识,比如观摩演出、短期培训、进修学习、网络远程研修等等。具体的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严格的视唱练耳训练

首先,指挥要具备良好的先天音乐听觉,这是成为一名合格指挥的必要条件。其次,还要进行严格的视谱与听音训练。在识谱方面除了单声部视唱之外还要训练驾驭乐队总谱的能力,乐队总谱的读法不同于单声部旋律的读谱,其中关键的技巧是迅速找到各声部的出入点,这个工作需要在排练之前完成,这样在排练时达到准确清晰挥出各声部的出点于入点;在听音方面主要从三方面重点训练:

(1)听节奏,各声部的节奏特点要有准确的把握,对于节奏不准确的声部能够及时发现并加以纠正。

(2)听音准,合奏中的音准极为复杂,但整体和声功能的走向要提前了解清楚,从而为音准的判断于修正提供依据。

(3)听音色,由于各种乐器的音色各不相同,同一乐器不同音区的音色也会有较大区别,这就要求指挥必须非常熟悉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音区特点,从而在排练中通过听觉中敏锐的发现问题出在哪件乐器上。

2、乐器法与配器法。

指挥要对各种乐器的发音原理,演奏法与音色特点有很好的了解,知道每种乐器在那个音区是最有表现力的,哪几种乐器搭配在一起效果最好,这里我们不光要了解传统乐器法与配器法,还要学习电子乐器演奏法,因为我们会接触到许多自然界没有的电子合成音色,如何发挥它们的表现力,也是需要深入学习的新课题。

3、音乐相关理论的学习

指挥要系统的学习各种音乐理论,比如:基础乐理、复调与对位法、和声学、曲式结构等等。丰富而全面等理论修养,会使得指挥在排练与演出中对音乐的各种表现要素譬如:和声中声部的进行与变换、声部中复调与对位的准确与否、不同的作品曲式结构与风格等等。通过理论的学习与积累,再把理论放到实践中去运用,这样,指挥在整个排练与演出中,对作品就会有更清楚与准确对地把握。

4、音乐史的学习

通过对音乐史的学习,可帮助指挥者对于古今中外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作曲家以及乐曲的背景知识有所认识,从而能够准确地表现出乐曲的时代风格。

5、指挥的技巧

在指挥的挥拍技巧中,首先要对各种常见基本拍子、变化拍子和交错拍子的打法都要十分清楚,要求:挥拍图示准确,拍点要清晰,拍速要稳定。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点:

(1)起拍,又称预备拍。首先是在演奏前给出的明确且明显的指挥动作,这在段落开始时非常重要。其次是在演奏过程当中,起拍又是不断给出的一系列动作,尤其是有转折或变速度的段落,起拍的意义就在于预示音乐的节奏、速度、音质、力度。在多声部进入的拍点上,起拍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每个声部之间的配合,这是指挥需要花大力气练习的一个重要基本功。

(2)收拍,在指挥的技术上,收拍与起拍占有同样的地位。因为,在乐曲终结时,一般是音乐的情绪最高涨、乐曲最精彩或是最弱的时候,这时,听众们的注意力全都被带到一个顶点。精准的收拍往往带给观众非常愉悦的观赏体验。反之,如果乐曲的收拍如果没有做好,则对于整个演出有非常大的影响。

第三,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瓦格纳(Weingartner 1863-1942)说:“一个指挥,不但要将作曲家的意志表达出来,而在音乐里面,还要有一种神秘的创造力量,这种力量的大小,关系到他的成功与失败。”因此,对于指挥家来说,创造力同样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整天要求学生要有创新意识,其实器乐教学和指挥乐队工作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当你真正拿起指挥棒时,你会发现,创造性的工作是很有必要的。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需要我们勤于思考,用自己的智慧与方式去解决。比如:我在排练雅尼的开场曲《Santorini》时,遇到一个拍子问题,乐曲是7/8拍子,结构类型为2+2+3,从3开始,并且2+2还是连续切分!我的天!一下把学生给难住了,我当时也是一头雾水,这怎么办?怎么给学生讲?拍子怎么打?按传统打法:应该是这样:

后来,我发现:每次出现强奏的地方是三个八分音符的第一拍,十六分音符可以作为半拍一带而过。于是,我把指挥图示改成了这样:

一下子,学生也找到了拍点,演奏起来更加方便,对于指挥把握乐曲来讲也容易了很多。因此,作为学校的音乐老师来说,担任乐队的指挥,不但是对音乐的一种全新解读,更是大量学习与反复思考后的再创作。指挥家詹姆士·列文曾说:“指挥棒也是一种乐器。”有的人说,只是听音乐,就能够感受到指挥的性情与音乐修养。像这种例子,在实际的排练过程中还会有很多,我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有更多新的发现与收获。

综上所述,学校的器乐教学模块,对于音乐老师来讲,是一个综合性强、涵盖技术全面、要求理论修养深厚的模块。决不能因为教师的能力限制,影响了器乐模块的开展。所以,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不断学习、动手动脑、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力争让自己向“好指挥”的标准靠近!把我们的器乐教学模块开展的有声有色!

猜你喜欢

器乐排练声部
舞动未来
中国器乐表演艺术研究的理论建构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媒介视角下中国民族器乐的传播和发展
两个大忙人
多声部视唱训练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鸟雀排练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