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时代特征的艺术表现
——以《f小调第23奏鸣曲“热情”(OP.57)》第三乐章为例

2018-11-21邹力征

黄河之声 2018年18期
关键词:奏鸣曲乐章贝多芬

邹力征

(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学习钢琴音乐或是从事钢琴音乐的教学实践活动,无疑要懂得著名的音乐大师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他创作的音乐品种,始终充满着奋进激情和顽强的生命力,深刻反映出时代特征的艺术价值及其进步精神,他的作品从诞生一直到现在,总是倍感亲切和赋予生机活力,《f小调第23奏鸣曲“热情”(OP.57)》(以下简称《“热情奏鸣曲”》)就是最杰出的代表作品,其中第三乐章的创作大胆采用了古典奏鸣曲式结构、多样化的主题再现和自由浪漫的扩展手法,饱含着贝多芬深刻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深处的真实体验,使人叹为观止[1]。本文以第三乐章为主题材料,结合贝多芬所处的历史时代和社会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阐明这首奏鸣曲时代特征的艺术表现及创新特点,揭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时代特征的艺术内涵及音乐学意义,为今天的钢琴音乐创作及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贝多芬及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1770年12月16日,位于德国莱茵河畔小镇波恩的夫拉芒家族诞生了堪称“乐圣”的贝多芬,自幼赋有音乐天赋,从小跟从男高音歌手的父亲学习音乐,八岁便赢得音乐神童的美誉,十七岁时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游学,短暂知遇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1792年,在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海顿的指引下,再次到维也纳学习深造,并长久定居于这座对音乐家特别有吸引力的城市,从此他在音乐艺术上逐步走向登峰造极,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在世界音乐的发展历程中都有非凡的影响力。他的创作贴近生活、取材广泛、体裁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32首钢琴奏鸣曲、9首编号交响曲、10部小提琴协奏曲、1部歌剧、1部清唱剧等重要作品,把古典主义音乐表现形式发挥到了极致,彰显着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魅力[2]。

钢琴奏鸣曲是一种用钢琴演奏的套曲,是大型器乐体裁中最常见形式之一,也是欧洲古典音乐中常用的大型结构形式之一,一般由第一乐章快板、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快板三个乐章组成,或是在此基础上加进了一个小步舞曲的四个乐章组成。在贝多芬一生的创作生涯中,他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各个时期赋予了他生活体验和时代特征相融合的独特风格,其中32首钢琴奏鸣曲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些乐曲中,贝多芬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充分表现于曲谱之间,印证其人生成长发展的历程画卷,体现了他人生中丰富的音乐精神之旅,他创作的音乐艺术作品,在演奏方面大幅度地展现和提高了现代钢琴音乐的表现力,音域和力度表现出明显增大和增强的创新活力,使音乐的戏剧性和表现性艺术特色更加突出,为钢琴音乐发展的改革创新奠定了基础,也成为了人类宝贵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重要的是,贝多芬音乐作品也像钢琴作为一种福奏乐器一样,拥有日趋增强的艺术价值和精神力量,从莫扎特时代那种室内典雅风格中开拓出来[3],成为古典奏鸣曲最高成就者跨入19世纪浪漫主义时代谱写更多优秀作品的典型模范[4]。

二、《“热情”奏鸣曲》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征

《“热情”奏鸣曲》创作于1804-1806年间,处于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时期,其巨大的乐思和雄伟的形式在这一时期突出地的表现出来。全曲共三个乐章,选材独具匠心,音乐手法情感丰富,通过音乐艺术的表现,表达了贝多芬对他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复杂情感和深刻体会,显现出正义的力量和时代前进的步伐,以无比巨大的热情寄希望于新的未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19世纪欧洲人民反对封建、抵御侵略的精神面貌,这在贝多芬及其他同类体裁作品中是非常罕见的[5],当然也是钢琴音乐发展历史中的经典作品。乐曲以它非常完美的结构和形式,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而f小调的调性也代表着贝多芬的超人激情,是贝多芬表现激情音乐的明显特征,乐曲的第三乐章集中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和艰险残酷的战斗历程,通过引渡呈现出战争是艰难复杂和长期的,胜利是必然的,昭示着光明终将战胜黑暗这一永恒的真理。

在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中,他本人最满意的作品就是《“热情”奏鸣曲》,全曲结构严谨、技巧高妙、音乐充满着燃烧激情,具有十分强大的力量和戏剧性特征。创作过程中,贝多芬将他热情奔放的思想感情,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和愤怒,对光明理想的坚信和渴望等都全部倾入到了他的作品之中,通过曲式创新把思想内容及表现形式、曲式结构与内心情感都实现了完美的平衡和融合,达到了思想上和技术手法上的高度统一,这样使得这部作品所表现出的悲剧性之深刻和矛盾性之激烈都是史无前例的,成为了贝多芬创作钢琴奏鸣曲的最优作品,正如马克思曾这样说道:“在贝多芬的作品中,再也找不到像这样凌厉的音乐”[6]。

三、《“热情”奏鸣曲》第三乐章时代特征的艺术表现

《“热情”奏鸣曲》是贝多芬献给他的崇拜者弗朗茨·勃伦斯威克伯爵的,是贝多芬创作中期的杰出代表作之一。该曲第三乐章选用了f小调和奏鸣曲式结构,由引子、呈示部、展开与再现部、尾声四个部分组成,这是一个力量充沛、势不可挡的白热化的终曲乐章,其表现斗争的规模比第一乐章更为集中、更为壮烈,表现了时代潮流奔腾向前的气势,通过对主体和动机素材的不断展开和变化,多方面、多角度揭示了贝多芬对其所在社会时代的深刻感触和认识。

(一)引子(1-19)f小调

速度型的引子、不和谐的连续减七和弦,形成了紧张而又不安的气氛(谱例1)。呈现出仿佛要与黑恶势力抗争到底的决心,宣告人们只要团结起来,一定能够胜利!速度逐步加快、力度逐渐增强,扣人心弦,下行的十六分音符铿锵行进,进入呈示部。

谱例1

(二)呈示部(20-117)

主部(20-75)主要主题为音阶式风格的右手旋律声部和左右手交替的重复乐句[7]。最重要的乐思是一个2小节的核心动机(20-21),这个主题和核心动机活跃在乐章的各个部分,表现出贝多芬音乐智慧与时代文化逻辑的高度统一。在这一段中出现了独特音乐效果,即乐句前面一句的结束音,同时又是后面一句的开始音,也可以说后一句的开始音闯入了前一句的结束音。副部(76-95)主题旋律在各个声部出现,最终以八度结束,在每一个乐句有打击法象征意义的三个sfp,10小节以内旋律都在右手隐现的音型中,在第80小节中,右手的旋律线条为(bD-B-bA-G-#F-F-bE),这一段表现出在战争困苦中顽强抗争的坚毅性格。结尾(96-117)在第112小节,是一个大句子,贝多芬巧妙地运用了一个琶音的减七和弦,这样出现了一个阻碍终止的效果,同时加强了c小调调性,由主调f小调又转到其下属降调b小调上,从而引向展开部。

(三)展开部与再现部(118-307)

乐曲一进入展开部分(118-211)便是pp性质,紧接着主要主题变成了“卡农”的风格进行,并逐渐展开。在这一部分中,进一步表现出作曲家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激动,最后所有的音流汇成一直引用的进行曲,胜利即将到来,旋律扣人心弦,欢欣鼓舞的音调激励着人们前行,不断地巩固英雄们的坚定信念。随即反复到再现部分(212-307)再现呈示部,实现乐曲主题特征表达和音乐艺术效果的和谐统一。

(四)尾声(308-361)

运用Presto急板和连续大和弦跳音,将乐曲不断地向前推进,着重突出左手的重音,使音乐进行势如破竹、勇猛前进。在最后结束部分,f从高音区下降到低音区,爆发出钢琴所能发出的最强音,在三个锤击般的主和弦中结束了全曲,呈现出了战争的胜利景象,奏鸣曲也在这悲壮而有激烈的“热情”中落下帷幕。

四、《“热情”奏鸣曲》第三乐章的演奏特点

(一)乐曲演奏的难点及技巧

这首乐曲的演奏具有一定的高难度技巧,即左手“三度加八度”的技术难点(谱例2)。针对这一技术难点,在练习弹奏的时候可以采用变换节奏中音的弹奏方法练习,可以先让左手在各个大小调的三度和八度因阶上做基本练习,然后再逐步加快速度,这样循环反复的练习弹奏并且循序渐进,使双手具有相应的力度和持久力,这样在演奏的时候才能达到乐段层次分明和线条清晰的效果,这样的练习弹奏将会为高难度的钢琴演奏打下坚实基础。

谱例2

突出的重音演奏是《“热情”奏鸣曲》第三乐章演奏中的重要特点,在触键的手法上,在突出重音音色的同时,还有注重余音音色的变化,将他们融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感觉,提高其触键的有效性和乐曲的音色质量,体现贝多芬宏大而热情演奏的风格特点[8]。

(二)乐曲特征的艺术体现

毋庸置疑,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是世界音乐文化的瑰宝,也是钢琴音乐史上的巅峰作品,更是19世纪钢琴音乐的里程碑。尤其是在作品的第三乐章中,贝多芬通过用引渡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一方面,通过主题和核心动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使作品具有丰富的内容、连贯统一的结构布局,以及情节紧张、情景交融的织体。主题展开的自然起伏及其与旋律的相互呼应使整个音乐的表达效果达到了极致。另一方面,贝多芬曾说道:“力是那股与寻常人不同的人的道德,也便是我的道德。”所以说,在这首作品当中,力度的大幅度变化也是这首乐曲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之一,该作品的音响丰满、音色多变,在不同音区和力度大幅度的对比,和声浓重、情节复杂,作品在整体上表现出浓厚的戏剧性色彩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最重要的是使其具有很高的交响化效果,不仅突显了古典音乐的美感,还有着浪漫音乐的真实,体现了社会时代特征的重要艺术价值。

五、讨论与展望

《“热情”奏鸣曲》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巅峰之佳作,在音乐艺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是从古至今的各大音乐会上经常性的艺术表演作品。贝多芬在《“热情”奏鸣曲》第三乐章的创作中,赋予了古典主义时代奏鸣曲艺术创作的辉煌一笔,也为后来的奏鸣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创新思路,这就是贝多芬留给后代音乐家们和全人类的宝贵财富。贝多芬的音响带入我们当今时代,会变成一种生命的声音、哲学的智慧和博大的爱[9],赋予时代发展新的音乐艺术价值,分享其丰美的文化涵养,领会其体现的时代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音由心生、乐从乐起,音乐是一个社会时代特征和风貌的体现。贝多芬说过“我心里有话要说,所以我才作曲”,贝多芬音乐之所以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热情褒扬,自然也是由于它能最广泛地、最普遍地与人民的审美趣味产生共鸣,音乐作品总是比较深刻地体现了时代精神的本质[10]。感触社会之变革、发时代之先声的艺术作品,堪称时代佳作。一位好的音乐工作者,除了读懂音乐历史及其经典作品的灵魂和苦练基本功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把眼睛朝着最先进的方面注目,真诚直面当下的社会现实,积极投身于生活实践中去,深刻领悟音乐艺术的内涵及其表达,创新创造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激励和引导人们向正能量方向前进。

猜你喜欢

奏鸣曲乐章贝多芬
手机上的奏鸣曲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谱写肌肤新乐章
亦远亦近贝多芬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春天的奏鸣曲
饥饿奏鸣曲
祭献奏鸣曲(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