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提升策略

2018-11-19刘家特

中国市场 2018年35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大数据

刘家特

[摘 要]大数据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影响深远,也对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能力带来挑战。文章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的新要求,并从加强培训、激励机制、评价体系等角度提出职业能力提升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

[DOI]10.13939/j.cnki.zgsc.2018.35.192

1 大数据基本概念

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数据应运而生。大数据主要是指在一定时间和手段范围内能够进行搜集、处理和管理的大规模数据集合。大数据不仅是海量数据,还具有数据容量巨大、数据类型可变多样化、数据处理实时性、潜在价值大的特点。基于大数据的决策服务与创新驱动,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 大数据時代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提升必要性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同时深刻地影响着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的发展。大数据给馆员带来了数据井喷的环境,数据成为最主要资源,围绕各类资源、读者数据展开的分析与应用,为高校提供精准深知识服务,则成为高校图书馆员所需的职业新技能。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关系到图书馆的发展与未来,加强高校图书馆员新型职业能力建设,不仅迎合新时代,更是高校图书馆实现转型的关键。

3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的新要求

3.1 具备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图书馆员传统的工作模式带来全新变革。对数据的搜集、分析、加工、处理成为工作常态。高校图书馆员必须顺应大数据发展需要,树立数据思维,提高数据的敏感意识,主动发掘和利用工作范围内的各类有价值数据,努力促进传统工作向大数据模式转型。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工作实践、决策、创新中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效果。[1]

3.2 要具备高水平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无论是文献资源还是服务模式广泛采取的是数据模式,以数字图书馆为基本载体,兼具数字化、网络化、共享化与智能化的特点。高校图书馆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才能胜任工作。而大数据的处理与应用则更需要更高层次的计算机的应用技能。馆员应熟练运用SPSS、知识图谱等各类大数据分析工具,能够对数字化图书馆的各类有价值数据,如用户数据、系统互动数据、资源数据等进行量化分析、建模、评价和推理,为改进或优化服务内容提供数据支撑。此外,高校图书馆员还应当具有一定基础的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维护和保证数字图书馆的安全,防止数据泄露等问题。

3.3 要具备数据分析能力

大数据应用的核心就是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提炼有价值信息进行管理和应用。因此高校图书馆员的数据分析能力是决定大数据应用成败的关键。图书馆员必须在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类分析软件的基础上,理解各类数据分析方法,如回归分析、聚类分析、描述性分析等分析方法的使用条件、基本原理和实施步骤,对图书馆积累各类数据进行科学分析,[2]发掘提炼本馆资源利用现状,把握读者阅读状况,为调整资源建设方向、向用户提供更精准的信息资源与服务奠定基础。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对用户未来需求做出判断和预测,找到今后服务创新的着力点。

3.4 要具备较强的个性化能力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用户阅读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用户个性化阅读趋势越发明显。大数据为高校图书馆员了解用户需求、充分掌握用户阅读习惯和兴趣等提供了可能,馆员可以对用户的多种数据,如访问日志、检索历史、社交网络和各类传感、穿戴设备所提供的大量结构化数据等进行挖掘,发现用户个性化的阅读方式、需求和心理等状态。帮助馆员提高个性化服务能力,馆员要保障与用户的通畅的交流渠道;积极主动地与用户沟通;掌握全方位的宣传手段等,才能保证在把握用户状态的基础上真正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内容。

4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的提升策略

4.1 培养馆员的大数据意识

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员对大数据有所耳闻,但是对于其具体含义及其作用却知之甚少。由于缺乏相应的认知,馆员很难在工作中将大数据理念和方法融合进来,开展大数据应用为服务创新做支撑。并且由于传统服务模式的桎梏,很多馆员习惯了被动的服务方式和理念,无法运用大数据新思维、新方法解决问题,无法很好地适应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3]因此,高校图书馆员应该加快树立大数据意识,培养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思维方式。

对于高校图书馆管理者而言,可以采取渗透式的引导方式,帮助各部门馆员逐步养成大数据意识,使馆员能够对大数据给工作带来的效率与影响要有清晰地察觉;并且在工作中付诸实施。结合馆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有目的地设计增加读者数据分析等内容嵌入任务或具体事项中,让大多数馆员能够了解大数据应用分析的基本流程,使工作提质增效;采取不同形式熟悉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和大致作用,激发起馆员运用大数据作为工作重要方法的热情。

4.2 完善馆员激励机制

有研究表明,在没有任何奖励条件下的员工能够发挥的能力只有20%~30%,而拥有良好激励条件的则能够发挥80%。这就说明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是馆员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促进馆员职业能力的提升,高校图书馆应建立完善的新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馆员在工作中应用大数据的积极性,将馆员应用大数据的成果与绩效考核相挂钩,提供相适宜的奖励。例如设计馆员大数据职业能力发展规划,设定职业能力进修或者进阶的中长期目标,使馆员有目的有动力地实现目标;结合岗位实际设立奖励绩效,突出大数据在自身工作中的价值,使馆员能够主动加强职业能力建设。

4.3 加强以数据管理为重点的职业能力专业培训

专业培训是培养和提高馆员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大数据背景下馆员职业能力的关键点在于数据管理能力的培养,因此,数据搜集、分析、管理等技能方面应成为培训的重点内容。

具体来讲,培训内容重点应突出在:一是了解大数据结构和标准,例如科学数据、文本数据、用户数据、日志数据等;二是熟悉数据分析工具;三是元数据标准构建与整合等;四是各类数据搜集、存储与处理方法技能等。对馆员的培训应该贯穿职业生涯全程。同时,由于数据管理能力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很强的能力,在培训中必须增加对应的实践课程,使馆员能够把学来的数据管理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做到活学活用,在实践中不断积累。

4.4 建立以大数据处理能力为核心的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是保障职业能力的关键。建立以大数据处理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可以有重点地针对馆员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能力进行评估和测定,帮助馆员审视、改进自身职业能力,更好地适应大数据工作与服务方式,加快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型。[4]评价形式既可以是馆员自评, 也可以通过考试、上机操作等方式进行考核评价,以此提高馆员对于大数据应用的态度和自身大数据处理能力的重视程度。

4.5 加快引入大数据相关硬件 迫使馆员加快自身的知识更新

高校图书馆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相继引入各类先进技术设备;改变了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馆员为适应这些变化,巩固职业地位而不得不做出自我调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会在今后陆续引入大数据分析与管理等相关技术,不断改变着馆员们的工作环境。作为高校图书馆员,应该正视并且主动迎合时代发展趋势,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不断强化自我学习,加快推进知识更新,掌握大数据时代应具备的知识与素质,这样才能使自己不为时代所淘汰,不断完善自身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芳璇.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复合型馆员的素质定位与培养研究[J].情报探索,2017(12):62-65.

[2] 瞿浩.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员的数据管理能力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9(10):95-98.

[3]曾建勋.大数据时代需要数据馆员[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7(6):1.

[4]陶琳.杭州图书馆提升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的实践[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5(4):9-11.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大数据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高职学生个性特征及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