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IT应用水平对预算控制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

2018-11-19蔡灿李健文

中国市场 2018年35期
关键词:预算控制

蔡灿 李健文

[摘 要]文章在文献综述和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资金预算控制能力与IT应用水平关系假设,通过实证对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可以促进和改善企业资金预算控制能力,同时增强企业在当前网络环境下企业生产模式的预算控制能力,而这种控制能力的提升可为企业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预算控制;IT应用水平;企业能力

[DOI]10.13939/j.cnki.zgsc.2018.35.094

1 综 述

当今,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个性化的定制与研发创新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契机,企业的资金预算管控作为企业重要的战略管理工具之一,通过相关部门合理的人力分配、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优化与整合帮助企业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而预算本身并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它仅仅是公司战略目标与经营绩效之间联系的重要手段和工具,通过有效的合理的财务预算,可对企业项目的执行力度进行测量并监控项目关系人的经营绩效,同时对每个项目进行检讨和反思提供财务数据的支持,以确保公司在不断创新产品和完善管理过程中逐步实现既定战略目标。

David Otley et al(1995)和David Otley(1999)认为预算可以把组织目标分解为多个个体的绩效目标,这些业绩评价计量实际绩效并与预算目标比较,然后通过管理补偿机制对绩效偏差进行纠正,上述手段与信息网络联结,可形成对企业管理的有效控制。因此,预算控制是实施对企业进行有效控制的起点。

近年来,企业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大量采纳信息技术来促进管理过程的标准化与制度化,其中,信息技术导入给财务管理带来了两方面的变化:一方面,激发了新财务管理模式,其管理内容、范围、方法逐步优化;另一方面,为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提供了理想化的平台,为财务管理提供了更多的解决途径(陈丽,2013)。特别是对预算的实时控制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借鉴美国管理学家西蒙的控制杠杆理论,人们普遍认为管理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管理控制系统是由预算控制系统、制度控制系统、业绩考核系统和激励评价系统构成(张先治,2003)。方翠英(2010)认为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可以让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各方面、各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把握,这样有利于企业管理层做出经营决策。通过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让企业的决策和管理系统化、科学化。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可以使企业明确企业目标、增强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从上述相关研究可知,资金预算控制是管理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要做好资金预算控制首先有必要提高资金预算控制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提升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文章通过研究这两者的相关性,从技术应用的角度来寻找推动资金预算控制能力的动因。

2 研究假设和变量设计

陈丽(2013)认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财务假设、财务目标、财务本质、财务对象和财务职能等,而实现财务管理的主要方法有财务预测方法、财务决策方法、财务分析方法、财务控制方法等,然而,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面向独立的财务管理过程,缺乏系统性,这是由于手工处理数据,无法实现大数据的统计分析,限制传统的财务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企业只能采用简单的计算方法。然而,在信息化环境下,嵌入在软件中的先进方法引入财务管理活动中,企业可要求按照系统的观点认识和对待财务决策和财务控制问题,由于信息技术可以对历史数据进行快速的分析和预测,使得企业对财务数据的反映能力和控制能力更加迅速。虽然,业界普遍认为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企业的IT应用水平如何影响企业的财务决策与预算控制能力还存在研究盲点。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进行实证研究。

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反映了企业采纳IT技术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程度,企业的IT应用水平越高,说明企业管理规范程度越高,企业财务信息积累越多,其可提炼的知识就越多,由此,可导致企业内控能力增强,使得企业的资金预算控制能力增强,这种能力传递到对每个项目的精确预算和控制上,并逐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信息技术的采纳和深层次应用对强化企业的资金预算控制能力、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文章根据对现实的探讨和周德孚等(1998)的研究,提出理论假设:企业资金预算控制能力对IT应用水平有正向影响。

为了对假设进行检验,分别设计研究变量IT应用水平和企业资金预算控制能力。对于企业的IT应用水平,选用肖静华(2007)的研究成果进行测量。对企业资金预算控制能力,文章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从企业的预算计划、预算执行和预算完善三个方面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维度设计企业问卷。有关整体企业研究问卷量表略。

3 数据收集和假设检验

3.1 数据收集

在对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初始调查问卷进行设计。文章首先对广东省18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并与31位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面对面访谈。对所开发的企业资金预算控制能力量表和IT应用水平的测量表进行了小范围的有效性检验,形成了文章对象的测量量表(肖静华,2007)。

从2008年开始,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在职研究生中发放了106份问卷,共收回106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89份,问卷有效率为84%。在回收的89份有效问卷中,从所在行业看,制造业33家,服务业及其他行业56家。从企业性质来看,国有企业31家,外资企业19家,民营及合资企业39家。针对回收的数据,文章对企业预算控制能力(Y)与IT应用水平(X)两个研究构念进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略)。检验结果满足统计检验要求。

3.2 假设检验与讨论

根据89家样本企业的数据,文章对问卷采用平均值计算得到企业预算控制能力与企业IT应用水平的得分,并对企业预算控制能力(Y)与IT应用水平(X)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结果通过检验。回归方程系数t检验显著。回归方程F检验显著。其中:R2为0.410;F值為16.126 ;sig=0.000。回归方程为:Y=1.961+0.465X。由此,文章提出的假设通过检验。

通过对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进行分析,文章发现研究模型对自变量有较高的解释力度,其中,企业IT应用水平提升1个单位,企业预算控制能力可提升0.465,回归模型参数估算可以说明企业IT应用水平提升确实可以改善企业预算控制能力,而企业预算控制能力的提升对企业有效应对财务风险、节约资金成本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学者普遍认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为企业带来绩效,企业财务预算管理过程是企业非常重要的管理活动,信息技术应用使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可以有效地实现三个转变,即:财务管理决策偶然性向系统化的转变,财务管理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的转变,简单决策模型向复杂决策模型的转变(陈丽,2013)。这三个转变必然会强化和改善企业预算控制能力,而控制能力的提升对企业规避资金风险、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有积极的作用。

4 研究结论

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反映在对管理过程的支持和管理过程的控制能力的强化。作为企业大力推动和改善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可以极大提升企业的预算控制能力。在网络环境下的企业预算控制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企业如果有较高层次的IT应用,企业预算控制可以借助历史数据和商务智能,对所有的个性化订单做出精确的预算,从而推动企业实现精确制造和管理,使企业能在合理或优化后的预算框架内,高质量低成本按时完成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因此,企业大力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对改善企业的预算控制能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德孚.管理控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2]张先治.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系统框架的探讨[J].财经问题研究,2003 (11):67-71.

猜你喜欢

预算控制
工程项目预算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中小企业控制活动问题的研究
试论加强和完善企业预算管理问题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企业预算松弛与管理层短期行为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