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中小装备制造业工匠文化的建设

2018-11-19白林

中国市场 2018年35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山东

白林

[摘 要]山东省是我国的制造业大省,实体经济发展成为支撑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基础。而装备制造业成为推动山东经济发展并且为国家安全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行业。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装备制造业应该以工匠文化建设,提高中小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促进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山东;中小装备制造业;工匠文化建设

[DOI]10.13939/j.cnki.zgsc.2018.35.063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中国中小装备制造业为了适应发展趋势,响应战略发展要求,纷纷进行中小企业转方式、调结构,为进一步实现企业和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调整。而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在大背景下应结合产业发展,打造特色的企业文化,以工匠文化建设为着力点,弘扬工匠精神、完善工匠制度,以工匠文化建设为中小装备制造业顺应战略升级转型提供应对困局的策略。

1 中国制造2025和企业工匠文化建设

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为中国制造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并指出目前中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的基本局面。纲领为中国制造业指明规划方向,10年内迈进制造强国之列,并为建设成制造强国奠定基础。

首先,应该正视中国制造业现存的问题,和国外制造业先进国家相比,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档次、行业劳动生产率、技术开发和创新水平、质量效益水平、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和信息化水平等方面的现实差距。其次,应该明确问题的根源和发展方向,即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根本原因在于劳动者技能水平整体较低,高端技能型人才缺乏,而以“工匠文化建设”为契机,在制造行业形成崇尚技能提升的企业文化氛围对于行业健康发展以及制造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工匠文化体现技能文化并与企业精神文化相融合。在制造强国战略执行过程中,涉及劳动者素质、技术、政策、管理、资源等多种要素,但劳动者则是最活跃和关键的要素,而劳动技能要素更是其核心要素。对于制造企业而言,从事研究、设计的技能型人才是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关键要素,而企业文化则是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发挥科学技术力量的重要外部环境。在推崇技能、追求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企业氛围下,可以发挥技能对提升企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并提高技能科技成果转换率,并在企业内部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提升员工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发挥文化的教育和导向功能,最终推动制造业发展。

2 山东省中小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

2.1 企业实力不均衡,结构性矛盾突出

尽管山东省整体装备制造业处于同行业领先优势,并形成了机床工具制造、工程建筑机械制造、农业机械制造、纺织机械制造、电动电器制造内燃机、轻工机械装备制造等格局,但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中小企业力量薄弱,品牌竞争力不够。由于中小企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引导,对制造强国战略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政策措施不到位,外部环境不完善,无法形成支撑并带动行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自身发展难。

2.2 产业层次相对较低

一方面,中小企业总体发展规模较小,且其中大部分企业依旧以资源型、劳动密集型等传统发展模式维持生存,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高新技术企业的占比比较低。另一方面,相当数量的装备制造企业产业链条窄、短,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加宽的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的机制需要不断强化。

2.3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由于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拥有的资源十分有限,在技术装备、产品研发、人才储备等方面相对较弱,很少有企业的自主品牌,科技进步和品牌带动效应尚不明显。

2.4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中小装备制造企业在市场渠道、信息、物流、检测、研发等方面的社会服务能力滞后。为适应制造强国战略发展所需要的市场体系、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3 山东省中小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原因探析

3.1 对文化价值认识不到位,重利思想导致工匠文化缺失

国内多数中小企业都存在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视不足的问题,领导者和管理层对这一影响企业發展的软实力没有充分的认知。企业文化多属于公司建设后期补增的内容,且多以口号式标语当作企业文化,没有深厚的文化根基,无法将系统性的文化建设工作和集体职工建立联系,造成企业管理、发展战略无法统一。急功近利的文化建设无法和员工思想行动融合。此外,社会上多对制造业工人存在一定的成见,认为工人劳动作为基本的谋生手段,多数从事装备制造业的工人得不到应有的公正认识和尊重,更无法上升到对工匠精神和文化的尊崇。功利化的企业发展方式也弥散在整个装备制造业,追求创新、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逐渐被遗忘或舍弃。

3.2 工匠精神文化培育制度不全,无法提供制度保障环境

首先,政府在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中没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导致装备制造行业存在大量粗制滥造现象。严格的质量监督体系对于工匠文化的形成提供制度约束,并为企业提供规范,精进工艺。制度体系完善为中小企业质量把控提供依据,对于产品数量较大、来源广的中小企业实施规范。其次,存在企业制度缺失,与国外装备制造先进企业制度相比,国内企业制度无法将企业员工和企业形成紧密的连接,基于不同的利益出发点,基层员工流动性大,很难在不稳定的环境中使员工的职业精神、忠诚度、技能水平等得到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确实难以为企业工匠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3.3 生产技术和自主创新等企业内在发展动力不足

中小企业在资源上先天不足,主要源于自身技能水平和研发创新能力不足。山东省多数中小企业是依靠技术购买进军市场,无法在产品的核心技术上进行创新突破,只能在低端制造领域维持薄利经营,很难维持企业的长久发展。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缺乏创新环境,无法依靠技术创新是多数中小企业生存周期短的重要原因。

4 山东省中小装备制造业顺应制造强国战略的工匠文化建设路径

4.1 重塑工匠文化

大国工匠精神重塑形成社会尊重劳动的社会文化,形成对技能的肯定和支持环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工匠文化宣传和教育,形成产业报国、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文化氛围。发挥企业在工匠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以工匠精神为文化建设内核,通过企业文化活动形成崇尚技术技能的价值观念、经营哲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利用企业环境、形象塑造体现工匠文化,在产品、服务、管理等要素中渗透技能、技术元素。在企业内部为技能、技术人才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举办技能大赛,促进技能水平的提升,形成崇尚技能提升的企业环境。培养优秀工匠,发挥技能劳动模范的带动作用,塑造企业工匠文化人格。

4.2 加强制度保证

建立现代企业制造文化,以先进的上层建筑推动理想信仰、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等的精神作用。结合中小装备制造企业的特色,注重职工文化建设的参与度,形成多元主体搭建的质量监督体系,发挥政府的主导监督作用,并形成企业和本行业协会协同的质量监督体系,为重塑工匠文化提供制度保障。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和企业命运共同体制度,借鉴德国的雇员共同决策制度、日本的终身雇用制等提高员工尤其是技能员工的话语权。

4.3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工匠文化是制造业的基础,也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形态。中小企业要找到自身发展的出路,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通过制度和文化塑造鼓励并肯定创新,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通过设计、技术、技能人才激励政策,培养企业高级工匠并进行研发创新,突破行业技术壁垒,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1] 万坤.山东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分析 [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2.

[2] 刘志彪.工匠精神、工匠制度和工匠文化[J].青年记者,2016(16):9-10.

[3] 王云霞,李峰.对山东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J].东岳论丛,2015(3):179-184.

[4] 李滔.论工匠文化与制造强国战略 [J].中国培训,2017(11):23-25.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2025山东
开放的山东,乘风前行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冬奥会背后的“山东力量”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