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岩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及实现途径研究

2018-11-19林照兴

中国市场 2018年35期
关键词:动力途径高质量

[摘 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发展新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谋划经济工作的根本指针。文章基于龙岩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分析了龙岩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提出了龙岩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途径。

[关键词]经济;高质量;动力;途径

[DOI]10.13939/j.cnki.zgsc.2018.35.02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发展新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谋划经济工作的根本指针。2018年是高质量发展的开启之年,为推动龙岩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亟须研究龙岩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及实现途径。

1 龙岩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

2017年龙岩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67.49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7.24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125.18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815.07亿元,增长11.9%;三次产业结构为10.5∶51.9∶37.6。龙岩市统计局.2017年龙岩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8-03-20)[2018-05-30].http://lytjj.longyan.gov.cn/xxgk/tjgb/201803/t20180320_802685.htm.从GDP增长来看,在连续增速回落,于2016年见底后,稳定运行在8%左右的中高速区间;从三大产业来看,以第二产业的增长作为主要的推动力量;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增长较快而且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科技创新能力加快,2017年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认定50家,增长20%;完成科技成果获省科技奖7项;全市专利申请受理6601件,专利授权3457件,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984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73件,比上年增长20.9%。新兴动能不断成长,2018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2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快速发展,2018年上半年增加值增长44.2%。

总体而言,龙岩市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经济结构调整深入推进, 产业结构在优化,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起步良好。

2 龙岩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

2.1 服务业成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从全国来看,2017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1.6%,超过第二产业11.1个百分点,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0%,高于全国GDP增长1.1个百分点,连续5年增速高于第二产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1]

从龙岩市来看,改革开放以来,龙岩市第三产业持续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发展与GDP发展水平基本同步。1979—2010年,全市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4.3%,比GDP增长速度高2.4个百分点。但是,近年来全市第三产业增速呈现了明显减缓的态势,2010—2014年第三产业增速分别为10.5%、8.1%、7.2%、7.8%、8.0%。自2010年起,龙岩市第三产业发展步伐不仅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也开始慢于全省,特别是近几年龙岩市第三产业增速基本处于福建省九个设区市末位。第三产业發展缓慢问题已成为龙岩市经济发展的一块“短板”。[2]在其他产业发展接近“天花板”的情况下,应当把服务业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龙岩市第三产业发展缓慢,说明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可喜的是近几年服务业在某些领域得到快速增长:一是以旅游业为引擎,带动消费性服务业快速成长。2017年全年旅游总收入332.76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25.21亿元,增长31.3%;旅游外汇收入1.12亿美元,增长29.4%。二是以构建现代商贸物流为着力点,生产性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随着区域交通条件的改善,龙岩市现已成为海峡西岸极其重要的交通枢纽;成为福建沿海辐射内陆经济腹地的综合运输通道;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沟通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内陆通道的交汇地。便利的交通,为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奠定基础。同时充分发挥龙岩中心城市的独特优势,通过加快推进物流园区、新型流通业态和各类专业市场建设,推动商贸物流业提质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2]

2.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重要动力

从全国来看,中国经济下一步增长的重要动力,来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能有三个产业要成为拉动中国增长最重要的支柱型产业: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生物工程、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和高端装备制造,每年提供GDP总量在40万亿元以上;二是现代服务业。包括消费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生产服务业和精神服务业,每年提供GDP总量在36万亿元以上;三是现代制造业。包括航空器制造与航天器制造、高铁装备制造、核电装备制造、特高压输电装置、现代船舶和现代海洋装备制造,每年提供GDP总量在30万亿元以上。[3]

从龙岩来看,面对当前经济发展驱动力变革,结合龙岩实际,集中优势资源,实行“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培育做大一批支柱产业、一批龙头企业,打造有色金属之城、专用车之城、文旅康养之城和国家级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同时,继续抓好建筑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物流业、新能源、互联网等一批特色潜力产业,推进龙岩高质量加速度发展。[4] “三城一基地”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动能也是充足的,下一步要进一步考虑怎么做大做强,同时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在培育新的支柱型产业上取得突破。

2.3 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的新动能不断增强

从全国来看, 2016年,我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三新”经济增加值约为113719亿元,相当于GDP的15.3%,按现价计算,“三新”经济增加值增速为11.8%,高于GDP现价增速3.9个百分点。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的新动能不断增强,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有效弥补了传统动能减弱带来的对经济的影响和冲击,确保了国民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全方位渗透,与互联网融合的服务业得到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带动邮政快递业高速增长,分享经济带动交通出行、房屋住宿、金融、餐饮、物流、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多个服务业领域新型发展,使得新动能主要来自服务业。2016年,在“三新”经济增加值中,“三新”服务业增加值占52%。受此影响,有关服务行业比重不断提高。[5]

从龙岩来看,“三新”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也不平衡。其中,电子商务发展比较快,2017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11.05亿元,增长21.6%。“正统网”入驻电子商务企业933家。电子商务企业数量虽多,但小而散,在龙岩市本土尚未出现龙头企业。而在本土之外,作为新经济的代表和引擎的互联网经济领域,涌现出了以美团创始人王兴和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为代表的许多的优秀龙岩子弟,出现了“可怕的龙岩互联网帮”。下一步应当考虑依托“龙岩互联网帮”,形成集聚效应,带动和促进龙岩互联网经济的发展。

3 龙岩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途径

从全国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的主导产业,20世纪80年代是手表和自行车,到了20世纪90年代之后是彩电、空调,接着是房地产和汽车,而现在看到越来越多新的增长动力在转向新经济。[6]

从目前龙岩的实际情况看,“三新”经济转换还比较缓慢,经济高质量发展还主要依靠传统优势产业的扩张和优化。因此,龙岩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3.1 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要优化制度供给,构建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环境。一是持续构建对各类企业实行公平竞争的更完善的制度环境,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二是在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的同时,构建更完善的市场运行监管机制,促进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效能提升的竞争环境;三是构建与先进营商环境对接的机制,实现营商环境法治化。

具体来说,要进一步完善领导挂钩、部门帮扶、“一企一议”等机制,在项目推进、用地用林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推动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并做好2018年福建省龙岩48家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工作,打造更多数得上、叫得响的“龙”字头企业军团。

3.2 全力实施“双培育”行动计划,打造“三城一基地”

结合龙岩实际,集中优势资源,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全力实施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双培育”行动计划,打造“三城一基地”,是推动龙岩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措施。

3.2.1 延伸产业链,打造有色金属之城

龍岩有色金属产业,拥有紫金矿业、紫金铜业、金龙稀土、太阳铜业等一批行业龙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29家,产值亿元以上的18家,2017年产值突破600亿元。

为推动龙岩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要通过14家龙头企业和37个重点项目的“双培育”行动计划,不断完善配套产业体系建设,形成从资源开发到冶炼产品,再到精深加工材料及向终端应用制品延伸的较为完整的有色金属产业链条。力争通过3年时间扶持培育,到2020年有色金属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打造有色金属之城。

3.2.2 立足“专、精、特、新”融合创新发展,打造专用车之城

全市拥有整车及专用车企业12家,申请准入3家,各类配套企业200多家,专用车企业数居全国地级市第4位,电源车、抢险车、洗扫车等12个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行业前3位。龙岩市涌现出龙马环卫、海德馨、侨龙等全国知名的单项冠军企业。龙岩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专用车产业基地, 2018年6月5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正式授予福建龙岩“中国专用车名城”称号,标志着龙岩市专用车产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为推动龙岩专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要落实《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专用车产业加快发展八条措施》,立足“专、精、特、新” 融合创新,加快专用车产业加快集聚发展、转型升级。到2020年,全市专用汽车生产能力争达15万辆左右,产销11万辆左右,实现专用汽车及零部件工业总产值400亿元,市政环卫类、应急救援类、新能源物流类等专用车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为实现千亿元级机械装备产业集群做出贡献。

3.2.3 依托红色+客家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打造文旅康养之城

龙岩拥有非常丰富的红色+客家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经过长期的打造,已经形成了以古田会议会址为龙头的红色文化,以永定土楼为龙头的客家文化和以冠豸山为龙头的生态旅游,而康养项目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围绕打造文旅康养之城的目标,下一步要落实《龙岩市培育文旅康养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文化为引领,以旅游为主体,以康养为支撑,强化优势资源整合及龙头项目带动,全力推进十大龙头企业培育和重点项目建设,构建文旅康养全产业链,推进文旅康养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响“清新龙岩·养生福地”品牌,将文旅康养产业培育成千亿元级支柱产业。[7]

从中长期发展来看,为进一步打造以古田会议会址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提升其影响力,建议将古田镇乡镇级行政区提升为县级行政区,设立古田市(或区);以永定土楼为龙头的客家文化和以冠豸山为龙头的生态旅游,应侧重提升品质,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链。特别是将古田镇乡镇级行政区提升为县级行政区,意义重大,不但能够提升以古田会议会址为核心的红色文化的品位,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从中长期发展来看,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康养项目成为朝阳产业,龙岩应抓住机遇,重点培育一批具有龙岩特色的康养龙头企业,通过项目带动,推动康养产业发展。

3.2.4 深化军民融合发展,打造国家级军民融合示范基地

深化军民融合发展,龙岩具有深厚的基础和独特的优势。自2014年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以来,龙岩全面推进与部队、军工企业的对接合作,军民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成功创建国家军民融合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市军民融合项目开工建设37个、竣工投产20个,民品参军销售额34.2亿元。[4]2018年5月31日,在福建省军民融合项目对接会上,龙岩市对接军民融合项目47项,总投资255.9亿元,位列全省9个地市第一,占全省对接项目的1/3。

下一步,龙岩要进一步发挥苏区优势和新古田会议效应,建立健全有效的沟通联系机制,加大优势产业对接力度、军民协同创新力度、新兴领域融合力度,共同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全力推进国家级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建设。

3.3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走可持续的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

要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增强经济持续发展后劲中的原动力作用,在创新的力度、深度、广度和速度上下更多、更足的功夫,大力依托“无中生有”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加快“有中出新”的传统产业升级,形成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和新产业链,提升经济增长内涵,持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极。[8]

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龙岩,龙岩市出台了《龙岩市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为走可持续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第一,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龙岩要集中力量,围绕“三城一基地”的重点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进行科技攻关,提升重点产业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并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实施精准人才强市战略。要使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必须依靠人才。特别是在新时代,要有更强烈的人才意识,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管理等诸方面进行改革,围绕“三城一基地”实施精准滴灌,要为优秀人才在龙岩市充分发挥创新力提供更好的制度安排、更好的服务供给。

从中长期来看,建议在龙岩经开区(高陂)举办一所职业学校。至少有幾方面的作用: 一是实现校企双方“需”和“求”的更紧密结合,这也是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多次强调把职业学校建在开发区里的原因;二是解决开发区企业招工难、管工难和留工难的问题;三是可以盘活国家级龙岩经开区(高陂),提高人口集聚效益,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第三,建议设立龙岩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或所)。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谋划经济工作的根本指针,必须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做好顶层设计,为龙岩市经济高质量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准备和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司. 服务业成中国经济发展主动力[EB/OL].(2018-04-14)[2018-05-30].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804/t20180414_1593908.html.

[2] 林照兴,吴国章,卢德湖,等.龙岩市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发展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19):46-51.

[3]魏杰.中国经济未来的两大增长点是什么?[EB/OL].(2018-04-17)[2018-05-30].http://www.cinn.cn/headline/201804/t20180417_180763.html.

[4] 严顺龙. 致力打造“三城一基地”[N].福建日报,2018-03-14(2).

[5] 国家统计局核算司. 新动能推动我国经济稳中向好和转型升级[EB/OL].(2018-04-13)[2018-05-30].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804/t20180413_1593676.html.

[6] 巴曙松. 全球趋势下新经济与旧经济的动力转换[EB/OL].(2018-04-20)[2018-05-30].http://stock.qq.com/a/20180420/006810.htm.

[7] 王尚华. 我市出台培育文旅康养产业三年行动计划[N].闽西日报,2018-04-26(1).

[8] 李锋. 坚持“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两轮驱动”[EB/OL].(2018-04-21)[2018-05-30].http://www.jjckb.cn/2018-04/21/c_137126900.htm.

猜你喜欢

动力途径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基于多动力总成的六点悬置匹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