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党报时政记者的职业素养

2018-11-19许成儿

记者观察 2018年14期
关键词:时政党报新闻记者

文/许成儿

合格的党报时政记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业务素养、知识素养、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等。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就党报时政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提出以下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善学善思,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时政新闻对记者的文字驾驭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谋篇、如何布局、采取何种文字表达方式,都显得尤为重要。

时政新闻报道的多数内容多是开会、调研、走访、考察、会见等活动,领导讲话很多、提的要求很多,但活动的目的性、针对性很强,因此写稿时要有所取舍,突出重点,做到有的放矢,让新闻报道真正起到“指导工作、推动发展”的作用。这就要求记者必须不断加强学习。

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养。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党在各个时期的目标和任务,了解和熟悉国家的方针政策,掌握省、市工作目标、任务和部署,紧紧围绕中心开展新闻宣传和报道工作。

同时,要坚守政治底线,自觉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进一步丰富报道内容,创新报道形式,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其次,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要想成为合格的时政新闻记者,必须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较强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行素质,真正做到遇到任何事情都能随机应变。同时,时政记者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新闻业务能力,掌握新闻传播中的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像等业务知识,并随时保有新闻敏感度和好奇心,拓宽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

最后,要不断拓宽自身知识面。领导活动涉及的范围很广,这就要求时政记者在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学习文学、哲学、法学、天文、地理、物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确保采写出高质量、有分量的报道。

二、修身养性,做有良知的记录者

时政新闻记者应该培养良好的作风和高尚的品德,这是由记者工作的特点决定的,也是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在记者身上的具体体现。

作为时政新闻记者,首先要培养守时的好习惯。很多会议和活动,都有严格又明确的时间要求,作为时政记者,一方面要养成提前赶到活动地点的习惯,确保即使活动提前也不耽误采访;另一方面,要及时写完、送审稿件,确保新闻的时效性。

要培养客观、正派、勤奋的工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不能捕风捉影、断章取义,更不能闭门造车。同时,时政记者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风必须正派,坚决反对“有偿新闻”等不正之风,不搞歪门邪道,更不能为谋私利,作出一些歪曲事实的报道。

要养成真心真诚、谦虚谨慎的作风。作为时政新闻记者,外出采访大多和党政领导干部在一起,要注重和群众坦诚相待,打成一片,不能高高在上,自以为是,更不能对群众吆五喝六、指手画脚。

要培养艰苦奋斗、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作风。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用脚丈量土地,和群众同甘共苦,将自己的根深深扎在群众这块肥沃的土壤里。

要讴歌真善美,弘扬正能量。新闻作为一种精神和文化产品,所报道的内容必须健康向上、准确无误,真正起到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

三、善于创新, 在工作中体现价值

时政记者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时政记者在完成时政报道“规定动作”后,要力求在做新、做深新闻方面下功夫,善于发现和挖掘“时政新闻”背后的新闻,捕捉时政报道的“自选动作”,创新报道内容和表达方式,不断提升时政报道水平。

四、有奉献精神

时政报道往往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当天的活动,当天稿件就要写出来,第二天必须见报。有时,同一天有好几个活动,遇到突发事件或重要事情,还有可能随时出发或连夜出席活动或会议……如此种种,是时政记者常遇到的。

遇到上述情形,除了要求记者自身要具备扎实的业务和文字功底,按要求第一时间把稿件写出来外,还要求记者必须要有吃苦耐劳和乐于奉献的精神,随时准备出发,时时准备在路上。

猜你喜欢

时政党报新闻记者
论新时期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提升策略
2020年度新闻记者证核验人员名单公示
公 示
“融时代”地市党报影响力提升和生存发展策略探究
时政要闻
新时期如何增强党报影响力
我是新闻记者
时政
时政
今人优秀时政诗的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