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年危机,U形谷与桃花源

2018-11-14

北广人物 2018年41期
关键词:师父跑步危机

本期沙龙主题:中年危机。

这次的主题,是同事提议。网上一搜,类似这样的标题文章《为什么中年是人生最低潮?附“中年危机”终极自救指南》,还真是俯拾皆是。有这么严重了?还“终极自救”?然后,两项科学研究与调查,起到了完美的雪上加霜的助攻作用——

医学研究冷冰冰给出结论:抑郁症多发于中年;

科学家调查研究发表结果:人生幸福感的U形曲线,中年在谷底,即U形谷。

别急,世事总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还有这样一段研究结论:

U形曲线的得出,是在剔除孩子、收入、工作、婚姻等因素之后的结果,也就是说,哪怕一个人并不存在孩子、收入、工作和婚姻带来的压力,他的幸福感依然会在中年达到最低谷。

原因之一,可能来源于对死亡的恐惧和对人生的遗憾;

原因之二,也许是因为中年人持续下降的成就感和不断增加的自我怀疑。

看到这里,我要是孩子,我得嘟囔一句:你们大人可真闹心!

向来不大明白共性研究,喜欢乐颠颠儿在个性中找亮点,自己的、别人的;孩子的,中年的,老人的;自然的,科学的……而且,人到中年,越发觉得,别个的亮点太多,时间不够使,得省着用。既然省着用,就得有自己的原则,对外界所有或亮晶晶或悲戚戚的标签,保持警惕。“中年危机”,就是一个。

我们四位作者笔下的中年危机,都挺有画面感的,但不撒谎,我看着真晕,呃,开始怀疑自己是否中年危机了。

第一位作者笔下是跑步达人,的确,不少人跑步是为了甩掉抑郁。但秀装备、比成绩,捣腾成第二职场,也是周瑜打黄盖吧。现在连儿童教育都强调:不说优秀,说精彩。因为,优秀是比出来的,精彩是自己绽放的。难不成,我们中年人该回炉上小学?要不然,这爹妈当得不是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不过,我倒有一丝追究的兴趣,这位朋友圈看不到任何私人情绪与生活的跑步达人,应该有更深的心理世界吧;

第二位作者写自己,这位不用回炉,直接就是小朋友。他竟然为一句“不想喝饮料说明你老了”,就经常买瓶装饮料来喝。借网络一句玩笑话:“大叔,你‘四不四傻’?你知道一瓶子下去,多少碳水化合物,多少卡路里吗?你不怕变成‘油腻大叔’啊?”支个招儿:以后改喝白开水或者茶,保你打球、上楼不气喘。还有,喜欢串珠就还挂车上,有钱难买愿意;

第三位作者是遥望中年阶段,已经被“危机”了。对危机的种种表象与应对,看上去可以“转正”了;

第四位作者讲了寓言故事,挺深,大家自己对号入座。

写到这里,真长出了一口气,但明白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道理:难怪中年危机基本直指男性。作为女性,也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与关爱。否则,怎么应对男朋友、老公、老爸、男同事、男老板?如果看到这里您笑了,唉,八成您是男性。

其实,科学研究还有一项结论:中年危机确实存在,但是还是小概率事件,真碰上了解决方案就是理解接受全新的自己。

说来底色悲凉,从小特多人教育我们,要学会牺牲、奉献、拼搏等燃烧自己的行为及对应的品质,但同时,没有专业的人教我们:如何好好爱自己。爱自己,也是一种需要修习的能力。

日本有个美秀博物馆,是贝聿铭按照《桃花源记》设计的,馆藏有珍贵的世界古文明艺术品。一座山,一个谷,躲在云雾中的建筑。参与这一创作的,有不少“U形谷”的人吧,他们心里有桃花源: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朱子)

逃都逃不掉的中年危机

李雄峰

不知你们有没有发现,人一上岁数,话开始少了,可眼睛里的内容却越来越多了。不过,装得再多,对于某些人来说,似乎没有什么作用,原因就在于人到了这个年纪,几乎都不听劝了——岁数在那摆着呢,再老让人勺叨,忒栽面儿。但是,人天生的惰性与自恋,又很难让我们勤于客观地自省。于是,一个个看着油光水滑的皮囊下,往往都包藏着一颗颗惶惶不定心,好事者给定名为——“中年危机”。

老景,两年前开始跑步的时候认识的一位跑友,差不多每年都得跑上五六个全马,在跑群里也是个跑神级的人物了。跟他在跑友的聚会上见过几回面,知道他是某单位的中高层领导,也互加了微信,可是,对于新认识的朋友,我习惯性地会看他们的朋友圈,以便从另一个侧面了解新朋友的工作、生活,以及大致的性格喜好。可是,他的朋友圈里的内容很少很少,除了转发一些应景儿东西或者是上级下发的政策文件,就再也看不到他个人方面的任何内容了,甚至连他钟情的跑马内容都没有!这和聚会上只要一说跑步,就口若悬河、眉飞色舞地秀自己的装备、比成绩、看不上某个跑团的那个老景绝对对不上号。

认识的时间长了,和老景话也多了——我想老景比我熟悉他更熟悉我,因为我的朋友圈是对所有朋友开放的。有一天,我就问他:你跑步这么多年了,国内著名的马拉松也都参与过了,成绩也在不断的提高,然而,现在回头想想,你还记得当年跑步时的初衷吗?一句话问得老景陷入了沉思,那是认真的沉思。半晌,他认真地对我说:“最初跑起来,应该算是为了逃避‘中年危机’吧。”他深沉地转动着眼珠,一边回想一边说,“我们行业竞争这么激烈,手下的弟兄们得指着我们这伙领导养家糊口呢。可我们也有我们的上级领导,我们也有我们的压力,跟谁还都不能说的压力,没辙,只能自己扛。这,还都是工作,没涉及到家庭——其实,我们在职场里时常头大,而整天忙忙碌碌地也没有多少时间顾家,这还真得说句‘阿弥陀佛’,媳妇儿、孩子都特理解我,也支持我用跑步的方式缓解压力。”

“你觉得你缓解了吗?通过跑步你获得了快乐了吗?”我追问了他一句。

“嗯……我觉得还是挺开心的。怎么,有什么不对的吗?”他反倒问我。

“那好,我说说,你听听,在想当初……”我想尽量用点插科打诨的方式,跟他说点严肃的事情,可不容易啊!“我们都是中年人了,尽管工作性质内容不同,你我的位置也不同,可我们跑步的初衷,都是甩掉压力,寻找纯粹让我们快乐的方式。可是,当我们想用最纯粹的跑步来摆脱这些压力的时候,如今我们的跑步还那么纯粹吗?比装备、比成绩、比跑团、比中签……商家可以把跑步做成产业,你不觉得,我们又把跑步变成了职场吗?原本想找一块能让自己真正快乐的净土,现在是不是我们又把它整变味儿了呢?”还想再说点什么,可又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老景呆呆地看着我,也是想说些什么,可憋了半天,才苦笑道:“看来,这是想逃都逃不掉的危机啊!”

老景还是执着地跑着,他的朋友圈里没有变化,还是除了转发一些应景儿东西或者是上级下发的政策文件,你啥也看不到。

假装不焦虑

毕明

前一阵子,“中年猥琐油腻男”这个词儿可谓红遍大江南北,让我等这些45-59岁的适龄男纷纷落网,戳中了软肋,就像被人家在大庭广众之下揭了伤疤一样,把本就焦虑的心境搅和得快成了焦糖。那种被人看出来后表现出来的焦躁时有迸发。

比如自己,就依然经常买瓶装饮料来喝,当然除了方便也有焦虑的成分,因为流行着那种“不想喝饮料说明你老了”的民间说法,也许这是饮料厂商的营销策略,但我就信了。管你是碳酸也好,咖啡饮品也好,只要不是白开水滋味的都是来者不拒。

去年年底老母亲做了心脏手术,向来做事果断的哥哥这次却总显得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很多事情也总是要征求我的意见。这与他前些年和嫂子一起照顾两家老人的果断干练大相径庭。哥哥说不知为什么人一旦岁数大了就变得犹犹豫豫了,遇见丁点事儿就变得很容易心慌了。

如今一熬夜拉晚就会犯困,本来计划睡前看几页书,往往是书没看两页,很快就是书看自己了。

通过矩阵理论中矩阵的秩的应用,给出了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判定。利用系数矩阵A和增广矩阵B=(A,b)的秩相比较,来判定方程组的解的个数。应用矩阵理论中最基本的方法初等行变换法可求出线性方程组的通解。

三十岁前踢球、打乒乓根本不知啥叫累,现在上个三层楼还得在某层楼梯转角处多走几个平步,为了缓缓劲儿。

不知不觉间发现“油腻男”现象之后,戴手串的人少了,我也赶紧把汽车挡把上的串珠悄悄收起来了。

不知不觉间,同龄人指间的烟卷都变成细支的了,一是焦油含量低,二是为了控制吸烟量。可还是看到有的人原本一次抽一支,现在却改成一次两支了。北京施行公共场所室内控烟规定已经有些日子了,大多数人已经养成了上班下楼吸烟的习惯,每天吸烟的次数可能是少了,但每次的“二三连抽”习惯却养成了。

当人们视年轻态为主流意识时,“小鲜肉”开始霸屏霸台,调侃打趣一下“油腻中年男”也算顺理成章,何况人到中年的大多数人也确实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尴尬,你身边爱打趣、油腔滑调的大叔肯定不少,爱给青年人讲讲人生大道理的中年“人生导师”肯定也常见,感叹岁月不饶人的同事自然更多。

如今中年男女积极投身跑步运动的越来越多,有为减肥的,有为强身健体的,其实也有一部分人跑步是为了减轻焦虑而“假装不焦虑”的。面对个人未来十分有限的空间,面对自身无法追赶的社会发展速度,中年人对自身机能和学习新技能能力的退步难免不产生焦虑,选择跑步也是一种可以让自己开心一下的选择,哪怕是多产生一点儿令人产生愉悦感的多巴胺呢,这个靠自己就行,不用看别人的脸色。

其实焦虑伴随着中年的到来而到来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比如记忆力减退,拿这个跟几岁的娃娃比,咱自然相形见绌。既然是一种自然规律,我们就没必要害怕和躲避,更没必要假装不焦虑。想跑步咱就去跑,想跳广场舞就去跳,想去与年轻人一起健身咱就去,先跨出这一步,自然就少焦虑一分。

如果说焦虑是人到中年的一种危机,那我们就接受它,并在解决危机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种方法。

不知戒烟算不算是其中的一种,我准备试试。

危机于无声处,中年

一川

其实,和同龄人聊这点儿“中年”独有的感觉特别直接,偶尔打电话联系的、摆婚宴聚齐的老同学们,拿起电话或者见了面,笑眯眯地劈口问“最近怎么样啊,听说你娃儿上幼儿园啦?”

这事儿往往就是这么随意聊起来,不必精心准备,问出来就代表知道对方关心这事儿,也知道你应该关心这事儿。这也算不得心有灵犀,因为太简单的和太难的问题,答案都很明显。

“最近和嫂子怎么样啊?嫂子怎么没来?大贵哥,没情况吧,哈哈哈……”说着就递过去一根烟,甭管抽不抽,也没人真关心你抽不抽,点着了,自然近了一分。别怕浪费,悄悄掐了都行。这么一近乎,中年男人那点庸俗感就不尴尬了。几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八卦上,都很自觉地接着话,不摆学生时的那点子酸气。所以,话不能接得短,换句话说,谁想聊单纯幸福的小美好就酸酸地回去哄媳妇儿,在这儿都别酸文假醋。大家都自觉地拣平时没人问的话题,一句一句往心里戳。

也甭管你真开心还是假轻松,反正你一言我一语地逗弄。在几番吹捧和试探中,家事、工作摸得门儿清,不好回答的话就夹着对天地的怨怼,皱皱巴巴地遮掩着,挡在袅袅的烟雾后。烟雾就像一层帘子,答的人敢于答,听的人也好意思听。烟一散,酒几回,笑意矜持三分,怨气散掉三分,正气上来三分,大家的底儿都摸了一遍。

烟不呛,酒正酣,谁也不劝酒,谁也不呼喊,哼哼哈哈地应承,咕啾咕啾地对付,把该说的能问的都过一遍,嘴角一抿,眼神短暂地相遇,恍惚一笑:“兄弟我还行,虽然难,还挺得住”。

这时候就打住别问了,该是再聚的时候再畅聊了。也别担心这次聊完了下次没的聊,下次再聚,没别的,还是这些话题:孩子、房子、车子、票子、妻子以及父子和母子,偶尔讲讲孔子、孟子、韩非子。反正这点事儿就足够聊了,因为你的生活大部分都绕在里头了。吹牛的时候最多也就自称“老子如何如何”、“我是社会主义接班人”给自己找找场子,曾经祖国的花朵们又找不到北了……

每次聊感觉都不一样,脸上有多僵硬,眼神就有多恍惚,也说明生活的弯弯绕越多越难。如果这次吹牛不尴尬,递烟喝酒不快不慢,说明哥们儿混得真不错了,把生活这仗打漂亮了。一众哥们儿暗地里给自己鼓劲,对自己发誓:下次咱也这么比画。

一半想入世,一半想脱俗,左手是少年,右手是老年。老少参半,尘佛两难,中年。

三人行必有中年危机

邢大军

三个口口声声中年危机的人,跟师父进山“修行”兼“治愈”。进山之后,当务之急是上山伐木。

第一个人跟师父说:咱们先盖个住所吧。师父默然无语,递给他一把斧子。

第二个人跟师父说:咱们得先盖个厨房。师父默然无语,递给他一把锯子。

第三个人跟师父说:咱们赶紧盖个厕所。师父默然无语,递给他一把斧子,又把自己手里的锯子也递给他,之后背着手抬腿带头进山。

头一天,伐木累了休息。喝水时,第一个人问师父:如何能不烦恼?

师父先摇头,摇了几下后才开口:是不是时常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解决一个问题,突然,豁然,其实是解答了一个已被遗忘的问题。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尘封已久,这种尘封的能力,大概来自远古祖先结绳记事。不解,就系一个疙瘩备忘。迷惑,就再系一个疙瘩存疑。后来,人们学会织网打鱼,舌尖上的快乐最直接,迷惑、不解,就去他的,它们只会加厚舌苔。

次一天,伐木又累了休息。吃干粮时,第二个人问师父:如何才能平和?

师父先微笑,微笑片刻后才开口:东汉梁鸿与妻子孟光,如宾相敬,举案齐眉,传为美谈。梁鸿后来携妻子避祸逃亡,隐姓埋名,寄人篱下,还举案齐眉,结果太扎眼,暴露了身份。平和不容易,容易露馅儿。

再一天,伐木很累了休息。喝过水吃过干粮,第三个人问师父:如何做会释然?

师父先摇头再微笑,摇过笑过后开口:昨天这时候,天气好得没法说,现在又完了。不过天阴了,还会晴朗吧。靠天吃饭,天气而非天分,好坏都是正常,没什么,无所谓,管它呢,等着瞧。有很多事情,以前没明白,现在依旧不明白,索性提醒自己,不想了。

三个人跟师父在山里伐木,干粮吃完,水也喝完,接下来该运木料下山了。

第一个人跟师父说:一人拖一根,来回几趟就行。

第二个人跟师父说:顺着山坡往下扔,让木头翻滚下去,一趟就成。

第三个人跟师父说:不行就在这里盖房子吧,地方也够大。

师父默然良久,分别对三人说:你,还是修行吧。你,可以回家了。你,你是我师父!

面对面面相觑的中年危机,这究竟是治愈系还是致郁系……

转过天,三个人继续跟着师父上山,接茬伐木。

猜你喜欢

师父跑步危机
做到七点跑步不伤膝
跑步穿什么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师父穿越啦
倒霉的师父
带表跑步
“危机”中的自信
我的师父
跑步为何让人如此痴迷?跑了就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