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插剑岩到同心岩

2018-11-12庞国翔

红岩春秋 2018年7期
关键词:永川江津同心

■庞国翔

江津吴滩镇是一个边界镇,镇北与永川县(今重庆市永川区)陈食乡接壤,地处成渝古道上。这里有一座花果山,系华蓥山余脉,约有5公里。山上有二郎尖高峰和云谷关隘口,是成渝古道最为险要之处。往返于古道上的商贾闲客、贩夫走卒等都不想夜间穿行此路,就连白天经过此地也都结伴而行。

原来,从明代开始,这里就游匪猖獗,匪徒利用陡峭的山路隘口拦路抢劫。游匪往往抢了商贾,又打家劫舍。于是,当地百姓纷纷逃离此地,致使这里人烟稀少。见此情形,当地几个秀才便向重庆府写投状,希望官府能派兵来铲除匪患。

永川知县是武举人出身,他行动快速,立即带了一班衙役前来剿匪。但他只清剿永川地段,将土匪赶往江津地界就算了事。因这里是两县交界,官兵一走,土匪又会卷土重来。

永川知县知道这样追赶不是万全之策,需在此长期屯兵才能不让土匪逼进县境,但他并不想在这深山老林里度日。于是,他想到一个办法,即在两地交界处的悬岩壁缝中插入两把长剑,示意此处有官兵把守,匪帮不得入境,以此震慑匪徒。此办法最初还管用,土匪一来,见这高岩绝壁的石缝上插着两把寒光闪闪的长剑,心生怯意,立即退走。于是,老百姓将此山岩称为“插剑岩。”

不久,狡猾的土匪识破端倪,又开始打村劫寨和抢劫过往行人。时任江津知县的杨元吉得知此事后,即派兵到津永交界处的吴滩镇治理边务,清剿盗匪。

杨元吉是举人出身,曾主持修建和改造过江津的学宫、文庙、奎星楼及君子亭,还嘱修《江津县志》,写过许多反映江津风物的诗词。饱读诗书的他来到这里,对江津、永川两县边界进行了统防统治,实行联保联防,并组织乡民修城筑寨,坚壁清野,做到壁垒森严。他还鼓励当地百姓开馆办学,以传授文化、教化民风。此外,杨元吉在插剑岩旁题写了“同心岩”三字,以此勉励毗连江津、永川两县的百姓同心同德,共防匪患。他还将“同心岩”下的两县交界道路改名为“同心道”。

在津永两地百姓的共同努力下,人们最终铲除了匪患。从此,当地百姓将两县交界处的岩壁叫作“同心岩”。后来,有山民在山下的小溪上修了一座桥,桥因岩名,取名“同心桥”。清末江津秀才郑廷柱作《古心古道》一诗,以记此事——

屈曲同心道,双峰插碧天。

古今风景易,来往名利牵。

地势分疆界,碑名记代年。

漫游聊暂息,倚树听流泉。

1949年以后,此处曾建立一行政村,村因岩名,取名“同心村”。后来同心村被并,改为“邢家村”。

如今,位于吴滩镇邢家村6社插剑岩上的“同心岩”摩崖石刻被列为江津区文物保护单位。该石刻在约45平方米的悬崖上,坐北向南,幅长1.6米,宽0.7米,“同心岩”三字字体为楷书,落款为“大明嘉靖丁酉知江津县凌太和大晟杨元吉志”。

猜你喜欢

永川江津同心
同心抗疫 侨有作为
永川:“逐浪奔永”汇聚八方英才
以侨为桥再出发 同心聚力谱新篇
勠力同心
“永川秀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实践与探索
快乐学成语
“城市名片”众望所归
爱哭的手工达人
习惯成自然
江津区经信委关工委的爱心篮球板让山区孩子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