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岛地区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者中医体质特点比较

2018-11-09卢超丁敏刘浩华孙文斌

医药前沿 2018年33期
关键词:气郁质湿质阴虚

卢超 丁敏 刘浩华 孙文斌

(浙江普陀医院 浙江 舟山 316100)

体质是人在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及出生,在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相适应的稳定的形态、生理、心理功能特征,存在个体差异性。中医认为体质决定了健康与疾病易感性,决定了疾病对治疗的反应以及预后转归,因此了解中体质,对预防疾病发生、治未病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血压病在中医属于“头痛”“眩晕”“胸痹”“水肿”等范畴,病因病机复杂,与脏腑功能减退、气血津液虚衰等有关,与“虚、痰、瘀”等有关[1]。了解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对预防、中医诊断、辨证治疗等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对海岛地区高血压病与非高血压病者中医体质特点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6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海岛地区常住居民进行调查。纳入标准:在海岛地区居住时间超过10年,年龄≥40周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健康或者原发性高血压,同意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40岁,患有精神病史或神经病史,继发性高血压,有其他疾病,语言功能障碍、听力障碍者,因理解能力、文化程度等不能完成调查者,不同意参加本次研究。提出不合格问卷。最后筛选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6例以及健康对照组200例。高血压组男73例,女83例,年龄40~73岁,平均61.3±10.5岁;对照组男89例,女111例,年龄40~75岁,平均62.1±11.6岁。两组性别比、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参照参考文献[2,3]的中医体质量表对研究对象中医体质进行调查,根据调查量表计分判断中医体质,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淤血质、气郁质以及特禀质。比较高血压组与对照组体质分布。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以。

2.结果

2.1 高血压组中医体质特点

156例高血压病患者中,阴虚质37例,痰湿质32例,气虚质27例,平和质23例,气郁质17例,阳虚质9例,湿热质6例,血瘀质3例,特禀质2例。其中阴虚质占23.7%,痰湿质占20.5%,气虚质占17.3%,是主要的三类体质。

2.2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中医体质分类比较

健康对照组以气虚质比例最高,占22.5%,其次为气郁质,湿热质、特禀质、血瘀质。高血压组阴虚质、痰湿质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湿热质、血瘀质、特禀质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虚质、平和质、气郁质、阳虚质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中医体质分类比较[n(%)]

3.讨论

《黄体内经》中不仅注意到个体的差异性,而且从不同角度对人的体质做了若干分类。《内经·灵枢》的《阴阳二十五人篇》中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结合人体的肤色、体形、禀性等,归纳出金木水火土物种不同体质类型,而《通天篇》则根据人体体质阴阳盛衰分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物种类型。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继承《内经》有关体质学说理论,创造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寓体质学说于辨证论治中。唐代孙思邈指出分析脉形要参考体质特征,不能唯以脉辨病。这些均提示辨识中医体质在疾病的诊断及辨证论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体质决定了机体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以及疾病对治疗的反应、转归。体质的形成与先天因素,后天环境、营养状况、年龄等多种因素有关。

甘琳等[4]对贵州省凯里市苗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凯里市苗族原发性高血压的体质主要有气虚质、阳虚倾向、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各种不良生活习惯与中医体质类型发病密切相关。在本次研究中,156例高血压病患者中,阴虚质占23.7%,痰湿质占20.5%,气虚质占17.3%,是主要的三类体质。高血压组阴虚质、痰湿质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湿热质、血瘀质、特禀质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虚质、平和质、气郁质、阳虚质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既往的研究结果相似。阴虚质者手足心热,易咽干、口干、鼻干,口渴喜冷饮,这类高血压患者多表现为单纯收缩压升高,舒张压轻微升高或者不升高;阴虚易生内热,热阻于头部引发头痛、炫目,阴虚则肝失所养,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因此高血压病患者多表现为阴虚体质,也是高血压病发生的重要机理之一;痰湿质也是

重要的体质之一,脾虚痰湿是导致眩晕的主要因素。气虚质者气血不足,因此患者可表现为血压波动大,脉压差大等特点[5]。综上所述,海岛地区高血压病患者与非高血压这中医体质特点存在显著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掌握高血压病易感体质,对预防、诊断、辨证论治均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气郁质湿质阴虚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体质及其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手脚心发烫未必都是阴虚火旺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质患者与瘦素受体和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代谢综合征痰湿质研究进展*
药线点灸治疗气郁质型功能性胃肠病30例
中医体质护理对气郁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对痰湿质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中风防治灵1号为主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30例
夏天,不同的体质不同养生